- 在線時間
- 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5-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3261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21-9-2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658
- 主題
- 35
- 精華
- 0
- 積分
- 4919
- UID
- 3389175
 
|
本帖最後由 天外之人 於 23-8-1 15:26 編輯
加樂爹 發表於 23-3-28 12:10 
常說英美大學學術自由, 科研基礎及發展都好.
這個可以理解, 亦同意.
好既科研人才在於人,唔係在於邊度學,還有最重要係實際,吹水人才個個都係,基本上個個地方都有,現今世界睇到,中國既科研出來既效果超英過美,更唔好講中國喺好多範疇上都比外國限制,特別太空科技,但為何現今比所有歐美國家咁成功,不一定係死板教育,肯定好多都有所謂IB所指既創意思維去作出例證,從而弄出來看看實際效果,當然都要多次及多年累積才有成果,國家在教育金錢支援方面一定很高昂. 好多人都急功近利,冇真正為知識而學習,最主要都係想快啲拿到証書去好地方揾錢,現今咩都向著金融方向發展,過度金融如同毒品,一旦染上了,就很難戒掉,能戒毒者或真正成為好既人才者終究是極少數.
IB學習係好,但唔適合冇基礎能力,幼稚園及高中以上以致大學階段很適合. 亦都如我所講,IB不論多好,若果本身家庭教育於小學已攪到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最終入咩好學校都不如意.
在其他新聞網看到以下內容,內裡其實都暗示了中國既教育成效.
新聞內容: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2009年,也就是奧巴馬提出「再工業化」戰略那一年,他曾親自會見喬布斯,並問道,和iphone有關的工作能不能回到美國。
喬布斯回答:這些工作不會回到美國。
當年,製造業佔美國GDP比重為11.7%,經過十多年、長達三屆政府的努力,2022年這一數字是10.97%,不升反降,事實已經證明瞭,喬布斯是對的。
「再工業化」的設想是好的,但對於如何「再工業化」,顯然在過去三屆政府中,都沒有找到思路,奧巴馬寄希望於市場自發,懂王迷信關稅和制裁,拜登則繼承了懂王的思路。
然而,正如前面所說,如果僅僅靠關稅和制裁,就能實現工業化的話,那地球上的工業強國將數不勝數。
工業化的本質不是建一家工廠那麼簡單,而是涉及教育、科研、稅收、政策、社會治理等方方面面,需要各個領域的長時間通力合作。
試圖靠一招鮮吃遍天,試圖在一屆任期內實現再工業化,都是違背規律的,只會被規律所懲罰。
我們能夠在過去數十年內實現工業化,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工業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所掌握的公立教育體系,持續不斷地進行投入,每年教育投入佔GDP比重超過5%,並重點向理工科傾斜,得以讓高校培養出每年300-400萬的理工科畢業生,再從中篩選優秀的人才。
這一過程是極為艱難的,畢竟文科的培養成本要低得多,理工科需要買大量的設備,造成沈重的負擔,正確的事情往往就是艱巨的,所幸我們堅持了下來,希望將來也能繼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