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減功課「戲有益」 助孩子全人發展(沈帥青) ...
發新帖
查看: 910|回覆: 2
go

減功課「戲有益」 助孩子全人發展(沈帥青)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0
1#
發表於 18-4-30 14: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有調查發現,本地44%小學生功課量多至每天需要2小時以上完成。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最新調查發現,本地44%小學生功課量多至每天需要2小時以上完成,近三分之一兒童每日遊戲時間不足1小時。常言道戲無益,愈來愈多研究卻指出玩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元素,課業過重更可有反效果。


課業過重 學生成績或更差


小學生幾多功課才算合適?美國全國教育協會(NEA)認為,小一學生不應花費超過10分鐘完成功課,及後每上一年級增加10分鐘。《美國家庭治療雜誌》2015年發現當地小一學生平均花近30分鐘做功課,即協會所建議的3倍之多,當時已嫌功課過量。


功課愈多,亦不見得有助提升學習成績。美國史丹福大學2014年一項研究發現,課業過重的學生在日後的成績將會更差,56%學生認為壓力過大,導致健康有恙,缺乏與朋友共處更導致社交能力退化。


德州小學女教師Brandy Young前年全面取消安排功課,反要求家長多與孩子共處,例如外出遊玩,直指後者才真正與學習成績掛鈎,獲網民追捧為良師。全面取消功課在本港恐有難度,但減少功課騰出更多時閒玩耍,對幼兒有莫大裨益。


兒時與朋輩嬉戲,有助腦部發展。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學者James E. Johnson舉出扮演遊戲為例,孩童需以抽象思考、語言及動作帶入角色,故此遊戲一直是孩子最早開始探索世界的一種途徑;過程更考驗即場反應及解難頭腦,所謂「港孩」應變能力不足,會否因為玩得不夠?


衞生署指本港每5個兒童有1人超重,反映孩子活動機會少。英國政府在2014年委託「兒童遊戲政策論壇」(CPPF)發表一份報告,顯示兒童多去遊樂場可讓身體更健康,而提高體力則學習專注力及認知能力也相應改善。


孩子主導遊戲 可培養決策力


即使讓孩子與朋輩玩耍,不少家長或會親自監督並設生硬界限,美國將此種文化稱為playdate。育兒專家Sally C. Hurwitz則指,遊戲若由大人主導,孩子會為收斂而缺乏鍛練領導及創造技能的機會。由孩子主導的玩耍,有效培養他們的個人決策能力,更可發掘自己的興趣。


時下孩子除了到遊樂場及球場玩耍,更多或玩手機遊戲。不少家長或聞「機」色變,但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大學學者Marc Palaus研究顯示,玩適量動作性電子遊戲的孩子做事更專注,本身有注意力不足問題的孩子更如是。


本地一直提倡不要執着於贏在起跑綫上,但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反觀南韓,補習風氣不亞於本港,當地求職網站JobKorea發現有4成白領家長自認「Edu-poor」,即「為孩子補習到破產」;當地政府前年起卻全面取締小學低年級功課,表示要還孩子一個童年,獲大批家長支持。與其費盡心機為孩子盡可能安排更多功課,何不鼓勵他們玩多陣?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0
2#
發表於 18-4-30 15:49 |只看該作者
小學生功課時間太多 玩唔夠瞓唔足



調查反映本港學童着重溫習功課和操練。(iStock)


香港學童功課壓力大非新鮮事,有機構調查發現,港童在功課時間、遊戲時間、運動時間及睡眠時間均不合乎國際或本地的建議標準,而親子時間亦不足。臨床心理學家認為,充足遊戲時間及親子時間,能增加小孩的社交和解難能力,建議家長讓子女有平衝的生活模式。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女青)以問卷訪問本港12所學校、共1,060位7至11歲小學生,了解其日常生活模式,結果28%港童每日花2小時做功課,16%人花3小時或以上做功課,比美國哈佛大學建議的少於1小時為多。


1成無遊戲時間 半數日睡6-8小時


此外,24%學童每日遊戲時間少於1小時,9%人完全無遊戲時間。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建議標準,兒童每日應有多於1小時自由玩樂時間。結果反映,近3成港童遊戲時間未達標。


另有28%學童表示每星期運動2次,33%人每星期運動1次或沒有運動,比康文署建議「兒童每星期應至少進行3次劇烈強度的體能運動」少;有52%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約6至8小時,亦比美國全國睡眠基金會建議6至13歲兒童每日應睡9至11小時少。親子時間方面,20%學童每日親子時間少於1小時,9%人更沒有親子時間。


足夠玩樂運動時間 提升解難能力


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指,有足夠的玩樂、運動、休息和親子時間,有助提升學童社交和解難能力。她解釋,小孩主要依賴父母學習,親子時間可讓他們發現子女在解難或社會上有何問題,並從旁教導。而兒童玩遊戲時或會遇上難題,又或要與其他小朋友相處,期間可訓練其社交能力。


她續指,解難和社交技巧需在現實生活中學習,不能靠課本內容紙上談兵。她建議父母應多讓子女參與學校活動,及與其他家長辦聯宜活動,讓子女增加與人接觸機會。同時亦要平衡子女生活模式,不應只着重功課操練;以及每日最少花1小時陪伴子女。


女青督導主任梁廣浩(左一)認為,「勤有功,戲無益」已不合時宜,家長應了解「衡有功,偏無益」。





Rank: 1


8
3#
發表於 18-5-7 17:16 |只看該作者
一上小學功課已經好難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