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短片】港大研究:恒生指數愈升 愈多兒童自殘 ...
發新帖
查看: 950|回覆: 2
go

【短片】港大研究:恒生指數愈升 愈多兒童自殘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10-3 08: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7-10-3 09:03 編輯


    【短片】港大研究:恒生指數愈升 愈多兒童自殘


    [/url][/url]股市波動原來影響父母對子女的關注程度。


    股市「牛氣沖天」,小股民荷包進帳,但慎防股壇得意,家庭失意。香港大學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恒生指數單日每升三百點,兒童及青少年自殘入急症室個案增百分之六至九。學者指出,已入貨的家長肉緊幾時放盤,無貨在手者怨自己執輸行頭,兩者均減少對子女的關注,令他們情緒更易受困擾。專家勸喻家長股民謹記留時間與子女相處,否則「無論你贏錢定輸錢,小朋友都是輸家。」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收集○一至一二年間,因自殘被送入公立醫院急症室的五至十九歲個案,共四千九百多宗,對比同期恒生指數波幅。推算發現,恒生指數收市比開市每升三百點,五至十二歲兒童自殘送院個案增百分之九;十三至十九歲青少年個案增百分之六。相反,休市日兒童自殘送院比率較低,跌市則無明顯關聯。


    5至12歲較敏感 最受影響


    該學系研究助理李峻賢指,○四年本港經濟剛從沙士復甦,股市開始抽升,與此同時兒童及青少年自殘個案增加。該學系名譽導師黃慶生分析,當股市暢旺,恒生指數上升,已買股票的市民把注意力和時間投放於市場情況,追看財經節目,留意幾時高位散貨,減少與子女相處時間,容易忽略他們的需要,「恒指升可能觸發小朋友自殘,父母好開心,但子女不開心。」


    五至十二歲兒童自殘傾向對升市較敏感,黃慶生解釋,此年齡組別兒童生活較依賴父母,「吃甚麼、穿甚麼衣服,都靠父母安排」,當父母忽略他們的需要,對情緒影響亦較深;十三至十九歲青少年較獨立,可以約朋友玩,即使父母關注減少,未必立即導致他們自殘。


    但他亦指出,十三至十九歲青少年組別於九月至十月自殘個案特別多,適逢開學,推論此組別面對中學的學業壓力,加上開學後處理各種事項,令他們情緒更易受外界影響。若父母此時太留意股市未有關心他們,有機會把他們推向自殘。




  • 港大研究團隊發現,恒指單日每升三百點,兒童及青少年自殘入急症室個案增百分之六至九。右三為黃慶生,右二為李峻賢。

父母宜多與小孩談不同話題

他建議,家長於子女面前,盡量不要顯露出太緊張股市,多與他們談不同話題,了解他們生活,最重要是向子女傳達訊息—父母不論何時都願意聆聽:「賺蝕是一時,孩子才是我們的將來。」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2#
發表於 17-10-3 08:58 |只看該作者
了解子女情緒 學「四部曲」疏導

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陳國齡提醒,父母要學懂了解和疏導子女情緒。不少父母根本沒有深入了解子女感受,「見到你唔開心,喊咩呀唔准喊,快啲做功課。」根本沒有接受子女的情緒,更遑論教導他們正確紓緩方法及解決問題根源,「谷到爆,結果錯誤地以自殘發洩。」


父母態度反覆 小孩難適從


陳指出,因自殘入院的兒童個案,一般曾出現自殺念頭或意圖,或已重複多次自殘。十二歲以下自殘兒童主要由於本身有自閉症或發展遲緩,未能與外界溝通而「忟憎」,以撞頭、踢人表達及宣洩;青少年階段自殘個案以情緒問題為主,可能承受學業壓力,或因朋輩圈子感到焦慮,同樣以自殘發洩,甚至尋死。


她解釋,金融市場波動可能令成年人精神緊張。當父母心理壓力沉重,可能失控傷害或辱罵子女;升市時心情好,態度突好轉,令子女無所適從,「一時就錫到燶,一時就打死你,細路仔都唔知道幾時可以表達感受。」


陳國齡提出紓緩子女情緒受困的「四部曲」。家長首要追溯他們的壓力源頭;第二部帶領他們認識自己的負面情緒,並向人傾訴;第三部是教導子女以不同方式發洩,例如深呼吸、做運動或聽音樂;當心情平復,第四部是讓他們學習解決問題,回想自己是否想得太負面或災難化事件,慢慢調解情緒,以解決問題代替鎅手或自殘。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3#
發表於 17-10-3 09:01 |只看該作者
【短片】收工斷絕行情 股評人專心與子踢波


羅尚沛炒股之餘更重視親子時間,一收市就不看股壇消息。


股市會否左右家庭關係,在於是否「放得開」。有「寸嘴股評人」之稱的資深投資者羅尚沛,上班時在各種線形圖、股價數字之間周旋;一收工就關掉財經台,放下股壇新聞,與七歲獨子專心踢波玩樂。


羅尚沛的兒子就讀國際學校三年級,羅一周有四晚上電視或網站做節目「搵真銀」,抓緊每日僅餘兩三小時與兒子「密集式了解」。每到周末就一起踢街波,兒子學校有幾多功課,哪位同學買了新遊戲機,他都瞭如指掌。


「唔係你緊張個市就會升」


羅說,不會把股票上落帶回家,「一日已經好多時間睇股票,收市之後絕對唔會再睇財經節目。」他說有同行連私人時間沉迷股海,「香港收市就睇歐洲股市,之後再睇美國股市。唔係你緊張,個市就會升。」他認為,股市影響家庭生活,主要是個人性格太緊張,建議小股民認清現實,不是每隻股都可以一買就升。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