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時下學生「早熟」情況普遍,拍拖已不再是「少年十五二十時」,香港青年協會上周公布「中小學生戀愛態度」調查,發現受訪兩成四受訪高小至中六學生,逾六成初戀在十二歲或以下,即中一或之前。有教師友好同程尚達傾開,指現時高小至初中課程其實不乏涉獵戀愛的課題,似乎要提前跟他們「談情說愛」才行。
今次青協調查發現,有戀愛經驗的學生佔近兩成半,亦較三年前同類型升逾半成,而逾六成人在初中前已嘗初戀滋味,但受訪學生在學校接受「戀愛約會」、「戀愛衝突」和「戀愛價值觀」等教育的高小學生比例甚低,僅一成多至不足三成,故團體質疑課程過分強調青春期的生理變化,而忽略了戀愛觀等「愛的教育」。
有教師友好指,初小至初中階段正值學生青春期,近年課程已有涉獵,小學常識科集中於青春期的身體變化、處理情緒與壓力,免受騷擾及性侵犯等,而初中生活與社會科則設「知情識性」單元,介紹戀愛觀念及性態度,討論友誼與戀愛的異同,甚至戀人的親密界限等議題,不再是校園禁忌。
然而,友好指小學生談戀愛未必成熟,「戀愛觀對高小生或許有點空泛,往往由性教育上學會保護自己身體的敏感部位,避免過分親暱行為說起。」他認同前線社工觀察,高小生「豆芽夢」往往因不懂表達而衍生問題,無論是因「保護對方」跟蹤傾慕對象,抑或招來「狂蜂浪蝶」都不懂處理,「一般學校做法請社工與教師協作,為個別學生辦小組分享會,個別跟進輔導」。
至於中學方面,雖然生社科有相關課題,但校本的綜合人文科是否把課題納入,卻是學校自行決定,友好笑言「談戀愛不如《基本法》般有五十一小時的指定課時,卻是學生人人『必修』」。即使是「跟足」課程指引,「知情識性」單元亦分散在初中三級,「現在學生愈來愈早熟,待到中三始講『戀人的親蜜界限』似乎是落後了,唯有校本的把課題推前講授,相信會較為實際。」
流行曲都有唱「若愛戀亦是成人班必修一課,盼望能提前共我探討」,學生成長歷程不同,教師應提早「愛的教育」讓他們更懂得愛,相信無可厚非,值得鼓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