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修訂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正面睇
發新帖
查看: 401|回覆: 1
go

修訂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正面睇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5
1#
發表於 16-10-3 16:2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歷史教育讓一切討論回歸教育專業 

課程發展議會成立專責委員會檢視及修訂兩科歷史課程,經過多次專業討論後提出了是次的修訂建議。然而部分人士卻對修訂中史科課程的目的及內容有不同揣測,現逐一解釋,以正視聽。

古今並重 人人必讀           

是次修訂,旨在解決實施舊有課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包括不教文化史、略教或不教近現代史、學習內容過度沉重、課時不足等。因此專責委員會設定「古今並重」為修訂課程的原則,設計以每年五十課節能完成的課程;並且貫徹課改以來每個學生必須學習中國歷史及中華文化的要求,每星期有約兩課節學習相關的內容。

治亂興衰同為中國歷史重要一環

有意見指修訂課程只強調盛世、民族融和,而刻意減省國家衰落、人民起義的部分。是次修訂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及全面的課程,讓學生不單認識中國的政治演變,也了解國家的文化特色及香港相應的發展情況,並同時兼顧實際課節的限制。舊有課程內容繁多,無法完成教學已是不爭的事實,專責委員會因此建議整合舊有課題,提煉國史的精華部分,這是符合常理的處理方法。現時建議以學習重點凸顯每個歷史時期的主要特徵,如秦漢的統一國家建立、南北朝的民族融和、隋唐的社會開放等,都是從這個目的出發,而非刻意高舉盛世。事實上,在中國歷史講及「治」與「興」,必會以上一個朝代的「亂」與「衰」為背景,例如探討明朝的建立,必然會論及元代的衰亡。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若教授每個朝代的治亂興衰和當中每個人物,豈不是重複實施課程時課節不足的老問題?

香港發展配合課程編排脈絡

有意見認為教育局在修訂課程大綱中刻意刪去「六七暴動」、公屋改革、「六四事件」等重要歷史事件,有意使香港發展的歷程成為中國歷史的附庸。中史課程自然以國家歷史發展為主線,而歷史科的建議範圍也包括香港歷史,相關的課題會在兩科適當分工,避免重複。現時兩科的諮詢文件主要就課程架構、大綱等修訂方向收集意見,待第二次諮詢時自會提供所有課題供教師參考。至於「六四事件」,即使在現時的課程指引中沒有列出,但各家出版社的教科書也一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政與外交」部分中有說明。這部分現時並沒有建議修改。

加強文化史 全面均衡的中史教育

修訂課程期望學生能立體地認識國家的歷史,建議政治演變內容佔整體課時65%,而文化特色則佔25%,香港發展佔10%,絕非重文化史、輕政治史。諮詢文件內課程大綱羅列的課題教學內容深淺有別,涉及的課時亦不盡相同。就建議的整體課時安排而言,政治史仍是修訂課程的主要內容。

均衡學習  學會學習

教育局一直要求學校提供約每周兩教節,或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總課時的四分之一,以照顧不同校情。扣除一般考試及測驗的時間,每年約有五十節可供教學之用,修訂課程乃以此為基礎來編排課程。學校在時間表上的安排各有不同,有學校是五天循環周,有學校是六天循環周,有些每日八節課,有些九節。若學校能為中史科課時提供超過每周兩教節,教師可以利用選擇課程中建議的延伸部分;如稍有不足,教師亦應按課程的精神,適當地予以調適,或以專題研習方式,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以達成課程目標。在教師的適切指導下 ,學生也可以逐漸學會學習。

以莘莘學子利益為依歸 從教育專業提出意見 

為期一個月的諮詢已經開始,歡迎持份者就修訂建議提出意見。待整理後,教育局將於二○一七年中旬就課程的具體細節及推行安排進行第二次諮詢,修訂後的課程將於明年下旬公布。

二○一六年十月二日(星期日)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5
2#
發表於 16-10-3 16:22 |只看該作者
教育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內容(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十月二日)前往秘魯利馬出席第六次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教育部長會議前,在香港國際機場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教育局局長:各位好,或者我先說幾句,再看看大家有什麼特別問題。今日我會出發往利馬出席第六屆亞太經合組織教育部長會議,這是每四年一次的會議,有超過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部長或代表出席。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這些會議和交流都是重要的,當中有很多不同的主題我們都會討論,其中一點我相信大家都會特別關心,就是學生由學校到社會職場工作的時候,整個過程有什麼新的挑戰、新的交流,其實香港在這方面都是很重要的,亦很重視,例如我們在應用學習的推展、商校合作中工商界的支持,以及生涯規劃教育等都是一些例子。今次我除了出席幾日的會議,我都有機會與個別國家或地區的教育部長作雙邊交流,也有機會與當地學生見面,探訪一些大學作交流。回程時我會經過三藩市,期間有幾個小時的時間,我會參觀微軟公司總部,特別探索有關電子學習的最新發展,亦藉此機會探訪加利福尼亞州幾間大學,跟史丹福大學、UC Berkeley(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香港學生見面,告訴他們香港的最新發展,以及鼓勵他們將來考慮回港作出貢獻,這是我整個外訪大致的行程。

記者: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打算修改,並講明加強對社會和國家的歸屬感,這是否變相的國民教育?

教育局局長:大家如果留意到,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的檢討已經進行了相當長的時間,其實我們二○一五年十一月已經開始,在過程中與包括老師、校長等不同持份者,已經舉行很多的聚焦小組座談會,今年初我們亦有提及,而現在是適當時間,我們推出第一期的正式諮詢。當中,我們針對過去近二十年推行中國歷史科課程時,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挑戰,例如他們覺得太多古代史,與現代生活脫節;而現代史的發展,學生覺得有興趣知道,但是看不到、學習不到。又比如說,在整個(課程)安排上,太過着重政治史方面、朝代盛衰。很多時候,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這麼悠久,要花很多時間處理,但若真真正正每一個人都希望認識自己國家或地區的歷史發展時,你不可以只針對政治史的部分,文化史和社會史都有其重要性,其他地區和國家都是這樣推行,所以我希望以專業角度看待今次的整體課程檢討,以老師在這方面主導。                 


2016年10月2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7時20分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