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19 小時
- 最後登錄
- 21-10-6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2362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5-5-26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26
- 主題
- 22
- 精華
- 0
- 積分
- 2688
- UID
- 1876300
 
|
【晴報專訊】眼前兩位爸爸,大方地分享二十多年來育養自閉症子女的喜與樂。他們都是協康會「爸爸俱樂部」的活躍分子,積極陪伴成年子女參與活動,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之餘,最希望能夠令子女放鬆固執的思想,更好地融入社會。
雖然一直說是太太「push up」(推動),他只是在教養的過程中「幫手」,但這位前任消防救護員爸爸,自兒子兩歲半確診自閉症後,便一直擔當起超級「虎爸」角色,守護獨生子阿榮的生命,23年來不斷注射成長的「強心針」。
深入朋友圈
因為自閉症、言語發展緩慢,阿榮自小的學習能力便比同齡孩子慢,有時因為固執行為會大叫,不容易妥協,榮爸一直擔心兒子不能好好的與人溝通。當他知道有針對父親支援的組織後,二話不說便參加,成為90年代早期「爸爸俱樂部」的成員,「當時會員不多於十名,經常出席的只得幾名。」榮爸積極參與講座和活動,了解自閉症患者的情況。要「幫手」便要深入兒子朋友圈,才能明白當中遇到的問題。參與活動外,榮爸還動手搞聚會,邀請朋友仔一起玩耍;兒子上主流小學,他當家長義工幫這幫那,兒子在校的一舉一動都能瞭如指掌。不單如此,兒子學習甚麼、他便學習甚麼,「由小一至小六,我等於讀多一次小學。」兒子追不上課程,他主動請求學校減少功課;學校不幸停辦,他竟主動致電教育署投訴爭取學位。即使今天兒子找到餐廳工作,他也會主動與餐廳的上下同事溝通,大打融洽牌,希望別人都能對兒子的性格有更多的包容。「他的所有同事我都認識。」榮爸相信這樣,就能夠為兒子梳理出一條良好的溝通大道,活得更開心。
與女兒唱K
與太太均為化驗師的鈴鈴爸爸,小女兒確診自閉症傾向及輕度智障,曾令他不懂得如何與女兒相處。直至女兒16歲時,他才驚覺要多點關心女兒,一旦想通,父親的動力絕不比母親少。他積極參加爸爸小組,了解同道爸爸所面對的困難,明白孩子開心的笑容比一切更重要。公餘時,他與女兒一起游泳;女兒喜歡唱歌,他便與她一起去唱卡拉OK。他還發現女兒喜歡烹飪,喜歡曲奇小食,於是培養她的烹飪技能,希望女兒能在飲食業找到可發揮的空間。他說,女兒是經常笑的,這種生活態度比甚麼都重要。
http://skypost.ulifestyle.com.hk/親子教育/親子/20160627/008/%E6%AD%A3%E8%83%BD%E9%87%8F%E7%88%B8%E7%88%B8%20%E7%A9%8D%E6%A5%B5%E5%AE%88%E8%AD%B7%E8%87%AA%E9%96%89%E5%85%92/2207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