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4-8-2 14:38 編輯

「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免試招收計劃)已完成首輪取錄階段,落榜學生仍可把握最後機會,今日報讀44間設有補充錄取階段的內地院校。內地升學專家、香島專科學校校長羅永祥表示,許多成績優良的中學文憑試考生,在志願安排方面「失手」,未能被取錄,得不償失;另外,他又批評教育局前日公布的資助計劃的廣泛性不足,僅少數學生能受惠。
「免試招收計劃」第一至第四志願的錄取結果,已於上月26日至30日分階段公布,31間內地院校已完成招收本港文憑試考生,惟未獲取錄的學生仍可於昨天及今天,參加計劃的補充錄取階段,填選兩個志願院校,結果將於本月4日及5日下午6時公布。參加補充錄取的學生,可按個人意願,報讀44間內地院校的學士學位課程,包括山東大學的經濟管理學系、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學系、西南政法大學的中國法律學系和華僑大學的建築學系等。
符合「3322」最低成績要求學生,可直接參與計劃的補充錄取階段;在文憑試考獲「3232」成績學生,須有校長推薦才能參加補錄階段;而僅獲「2211」成績的學生,則只能報讀六所院校提供的體藝類專業學士學位課程,包括集美大學、肇慶學院、雲南師範大學、韶關學院及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部分大學學額數目少
部分大學提供的補充學額數目不多,如中國傳媒大學及四川大學,只有一兩個學位提供;相反,三峽大學及湖北中醫藥大學,則能個別提供近百個學位。羅永祥表示,「過去有許多學生於文憑試中獲取20多分的佳績,他們自認能成功入讀內地的著名大學,如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等,所以於初步階段時,把只收數名學生的著名大學都填放在第一志願,最後他們得不償失,未能如期於首輪階段被取錄。」他建議學生在其後的補錄階段,除了按個人意願選校及選科外,還要因應學校提供的學位而有所調整。
他更直言,部分內地著名大學將於「免試招收計劃」慢慢收窄取錄本港學生人數,「以清華大學為例,他們曾透過計劃取錄10名本港成績優異的學生,但最終只有2名學生願意入讀。」他指,成績優異的學生同時獲得多間大學的取錄通知,因而對內地大學不以為意,同時,清華大學將增加自主收生的學位,寧願招攬對該校有熱誠的同學入讀。另外,針對教育局前日公布的「內地大學大升學資助計劃」,他批評其宣傳及廣泛性不足,未能有效吸引學生升讀內地大學,預計只有百餘學生在通過入息審查後才能受惠。
若不錄取會留港升讀
另外,洪太的兒子為今屆文憑試考生,取得24分成績,當中的中國語文科及數學科更分別考取「5」以及「5*」的成績,他今年亦有參加「免試招收計劃」,但於初步錄取階段落選。洪太直言:「以我兒子的成績,入香港科技大學的工程系並無難度,若內地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或同濟大學不取錄他,我認為於內地升讀沒有意思。」她又說,並不會於參加其後的補充錄取階段,將聽候8月的聯招公布結果。
相反,家長顏太表示其子報讀內地院校為「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若能升讀學士學位課程,便不會考慮重考,顏同學於今屆文憑試考取「2221」成績,未符合資格升讀本地大學外,更於「免試招收計劃」初步錄取階段落榜。羅永祥博士則建議,他若對手機應用程式設計感興趣,可嘗試於其後的補充錄取階段,報讀錄取標準只須「2211」成績的體藝類專業,如雲南師範大學及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的多媒體設計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