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40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5
- UID
- 168291
   
|
議員批評無增大一資助學額

教 育 局 局 長 吳 克 儉 強 調 , 新 措 施 已 額 外 增 加 逾 二 千 個 升 讀 大 學 機 會 , 貫 徹 當 局 鼓 勵 多 元 升 學 出 路 的 政 策 。
(星島日報報道)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增加逾二千個本地及海外專上學額,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討論《施政報告》,多名議員批評政府沒有提高大學一年級資助學額,增加銜接學額只是杯水車薪,質疑政府通過獎學金及資助計畫把高等教育責任推卸境外;更有議員形容全新的尖子獎學金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強調,新措施促進多元升學機會,亦會鼓勵尖子返港發展。
《施政報告》在高等教育提出分四年增加銜接八大資助學額一千個、資助最多一千名學生修讀有人力需求的自資學士課程、為免試到內地升學的港生提供資助等。在教委會會議上,多名議員質疑政府無調高現時一萬五千個的大學一年級資助學額。議員田北辰指,考獲大學入學門檻卻升學無門的中六畢業生達一萬三千人,即使他們報讀副學位,當局在一八年把銜接資助學額加至五千個,仍有八千人落差。
吳克儉回應指,自資院校提供約六千五百個銜接學額,又強調自資課程資歷獲商界認可,被田北辰即時反駁,「局長有否跟老闆傾過?我想你跟錯的人對話,他們(商界)只相信八大院校。」對於多名議員批評當局把高等教育責任推卸到內地及境外大學,吳克儉重申,政策目標是促進多元升學機會,而參與免試招生的七十五所內地大學均是「精挑細選」,課程質素及資歷有保證。
多名議員亦關注全新的尖子獎學金,每年資助最多一百名傑出學生升讀境外知名大學。教委會主席林大輝質疑,當局沒有要求學生返港發展,令獎學金「為他人作嫁衣裳」,「難道期望他們得到諾貝爾獎後始衣錦還鄉?」不過,議員陳家洛認為,即使本地資助學位畢業生亦無規定必須在港就業,設限不切實際,「若學生真的劍指諾貝爾獎,難道明知香港無能力支援,也要逼他們回來?」
吳克儉強調,期望尖子獎學金在制度上確保學生畢業返港貢獻;又指早前出訪英國期間,曾接觸四名獲其他獎學金的本港尖子,他們均願意返港發展。教育局副秘書長李美嫦補充指,當局擬要求學生返港工作,審批時亦考慮他們對本港的承擔,但有一定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