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科大尖子班僅收15人
發新帖
查看: 1892|回覆: 4
go

科大尖子班僅收15人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5
1#
發表於 13-11-15 08: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科大理學院副院長吳大琪表示,入讀學生文憑試平均成績30分,即有五科取得5*成績。



科大今年首辦「國際科研課程」吸引尖子報讀,學額30個,約有80人在聯招列為首三志願,另約20人透過非聯招報讀。校方最終只取錄15人,理學院副院長吳大琪表示,入讀學生文憑試平均成績積點30分,即有五科取得5*成績。

入學學生均可獲安排到海外大學當交換生,目前有十個機構承諾提供空缺,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以及研究「上帝粒子」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屆學生梁思靜昨透露,入學面試令她嚇了一跳,例如要求她即場設計實驗,證明全球暖化是人為造成抑或自然界周期性發展。



   1    0    0    0

Rank: 6Rank: 6


5315
2#
發表於 13-11-15 21:11 |只看該作者

回覆:elbar 的帖子

請問是否漏了幾段?

無頭無尾咁嘅



點評

MC1128  http://std.stheadline.com/yesterday/edu/1115go03.html  發表於 13-11-15 21:32

Rank: 6Rank: 6


5315
3#
發表於 13-11-15 21:56 |只看該作者

回覆:Marco-ma 的帖子

科 大 理 學 院 副 院 長 吳 大 琪 表 示 , 入 讀 「 國 際 科 研 課 程 」 的 學 生 , 均 可 參 與 交 換 生 計 畫 的 機 會 , 以 及 到 海 外 大 學 或 實 驗 室 參 加 暑 假 研 習 計 畫 。
  (星島日報報道)科技大學專為對科學有興趣的尖子而設的「國際科研課程」,今學年原定提供約三十個聯招學額,但最終只取錄十五人,負責收生的理學院副院長吳大琪表示,入讀學生平均成績達三十分。他指課程會為學生提供個人研究指導,入讀的學生均保證可到海外大學當交換生,以及到海外大學或實驗室參加暑假研習計畫,包括今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工作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為培育未來科研人才,科大今年增設專為尖子而設的精英課程「國際科研課程」,吳大琪稱,有別於其他理學院學科,「國際科研課程」會加強科研部分,提供個人的研究指導,在一年級暑假參加本科生研究計畫,在二或三年級時,參加國際研習計畫,於海外大學或實驗室工作。



  吳大琪指,科研很講究個人興趣,因此學生主導性會較大,「開辦此課程的難度在於因應學生不同的興趣,尋找相應的外國機構讓他們參與研究。」

  目前願意提供機會供學生參與研究的合作夥伴約有十個機構,例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以及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希格斯發現「上帝粒子」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此外,課程百分百保證入讀的學生有一年到海外大學當交換生的機會,而科大其他課程,目前只有四成學生可到海外交流。吳大琪說,通過聯招第一組別報讀「國際科研課程」的學生有八十多人,連同非聯招途徑報讀合計約有一百多人,收生平均成績為三十分,即五科5*。

  「通常做研究的學生非拿滿分的學生,因他們容易胡思亂想,考試時容易亂寫,所以考試不會滿分,因此課程反而強調通過面試甄選學生,讓入讀學生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從事研究。」吳大琪稱。

  首屆「國際科研課程」學生梁思靜稱,曾被入學面試問題嚇了一跳,「例如會問全球暖化有指是人為造成,有指是自然界周期性發展,要求我們設計實驗證明哪個說法是對。」吳大琪表示,「大部分學生都不懂回答,其實只想看學生從哪裏找資料解決問題,有充分準備的學生只有約三、四十人。」

  他又指,課程在聯招學額原定約三十個,但在聯招未有收足學生,科大將預留學額給理學院一年級生,在升讀二年級時轉讀「國際科研課程」。

2013-11-15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60
4#
發表於 13-11-16 08:59 |只看該作者
是一個好的嘗試!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7Rank: 7Rank: 7


13453
5#
發表於 13-11-21 14:10 |只看該作者
昨晚看Discovery講上帝粒子和CERN,這些物理工程人真令人佩服,先想個Model,再用數表達,然後做實驗,找一粒找了40年,跟住話模型計到可能有多4粒要找,是否要多160年?有趣。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