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312 小時 最後登錄25-10-31 國民生產力3649  附加生產力46069  貢獻生產力0  註冊時間07-11-25 閱讀權限10 帖子27811 主題12608 精華0 積分77529 UID168291 
 
    
 
 | 
|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e1b12b30-b3c2-4965-8a2a-190743b5c3bc-206785 
 
 
   筆者指出,要解決藍領工種人手不足問題,除了提升待遇,改善工作環境,讓大眾明白有關工種的專業性,也是一條出路。
 
 近日一部備受談論的電視劇,找來幾位俊朗貌美藝人飾演飛機維修員,教人耳目一新。現實中的飛機維修員,外觀標緻的不知多少,但肯定的是,跟他們一樣從事「藍領」工作(體力勞動或技術勞動者)的人,再多幾個也不夠。
 
 汗水有價 工友老化缺新血
 
 統計處去年發表《2018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預計到2018年,按教育程度劃分,高中、技工、技術員及副學位的勞動力將缺2.2萬人(1.4萬人)。以建造業為例,建造業議會8月初舉辦了一場招聘會,提供736個建造業職位,但入場查詢及面試的市民僅300名。業內人士估計,全行現欠一萬名工人,尤其是釘板、地渠、燒焊等工種,由於現時過半工友年齡超過50歲,人手不足的問題,日後或會加劇。
 
 為吸引年輕人入行,2010年建造業議會推出「強化建造業人力訓練計劃」,受訓期間學員獲得每月8,000元津貼。至去年年底共有2,000人參與,當中6成在35歲以下,但與原本培訓6,000名新血的目標尚有一段距離。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安老服務業和物業管理行業。社聯調查發現,過去一年安老服務行業中家務助理及個人照顧工作員的流失率高達21.8%及23.4%,空缺率亦有8.2%及12.4%,高於全港空缺率(2.6%)。業內基層護理人員現有8,100人,但短缺達1,000人。3成人基於薪酬離職,亦有不少因工作壓力及需輪班而放棄。另外,半數基層護理人員年逾50歲,未來10年,將面臨每年5%的員工退休。
 
 另外,勞工處的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收到超過1.8萬個物業管理職位空缺,較去年同期1.4萬個上升3成。政府統計處估計,以地產買賣及租賃、物業管理和地產發展為核心的地產業在2010年從業員達12萬人,行業的人力需求將會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長,到2018年達13.51萬人。
 
 提升專業 改善待遇工作環境
 
 以上行業的前景,不算不差。以建築業為例,政府的基建支出由2007至08年的205億元增至今年的701億元,升幅超過兩倍。未來數年的每年基建支出,預計亦會超過700億,創造逾2.5萬個職位,其中專業工種7,000多份。待遇方面,部分亦相當理想。現時紮鐵中工(半熟練技工)日薪600元至650元,3年後考獲「大工牌」(熟練技工),日薪可達1,400元,即月薪4萬元左右。而今年8月紮鐵大工牌將可能加薪至1,700元。釘板中工現時日薪約550元至600元,大工日薪約1,300元。
 
 不過藍領工種能否吸引人才,除了工資,還有其他因素。有報道指,本港零售業從業員26萬,空缺7,560人。修讀零售及採購管理的畢業生只有六成會從事該行業。除工作時間長、假期要上班外,最大的問題在於認為零售業的專業性低。
 
 雖然不少藍領工作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但社會的主流價值,向來認為這些工作缺乏專業性,令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卻步。因此,要解決藍領工種人手不足的問題,除了提升待遇,改善工作環境,讓大眾明白有關工種的專業性所在,也是一條出路。教育局在2008年5月推出與職業掛鈎的資歷架構,在這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資歷架構旨在協助市民確立進修的目標和方向,獲取有質素保證的資歷。架構涵蓋美髮業、保安服務業、安老服務業、中式餐飲業等19個行業,佔本地勞動人口的46%。
 
 資歷架構下19個行業,均成立了諮詢委員會,其中12個已制定《能力標準說明》,列明從業員在有關行業內需具備的技能即達到的能力標準。資歷架構下的進修課程按程度分為一至七級,由最基礎的第一級到最高第七級,相等於證書到博士學位程度。如資歷架構第四級即高級文憑/副學士水平,第五級相當於學士學位。今年《財政預算案》建議每年撥款1,000萬元開展獎勵計劃等新措施,進一步提升從業員的知識和技能。
 
 架構又設立「過往資歷認可」機制,在八個行業中推行,承認從業員過往年資和相關工作經驗,即使學歷不高,亦可報讀各大院校的進階課程。但在設有該機制的行業中,只有不足5,000人取得證明,僅佔42萬名行業僱員的1.18%。
 
 僱主推動 受薪培訓廣招學徒
 
 要建立專業形象,還需僱主主動出擊。某些行業已經意識到專業形象對吸引新血的重要性。例如有餐飲集團設立「見習管理人員(Management Trainee)」計劃,吸引大專生入行。其中翠華餐廳早前取得「資歷架構認可機構」資格,為員工舉辦資歷架構一級及三級課程,以及多項培訓計劃。三年前,餐廳七成員工30歲以上,如今7成員工為80、90後,足見計劃的成效。
 
 港鐵亦於上月宣布將擴大「學徒訓練計劃」名額至100名技工及技術員學徒,以配合五大新鐵路項目。港鐵將全費資助計劃,提供有關鐵路系統維修的受薪培訓,學徒需接受為期3年至4年的專業培訓,畢業後可獲高級文憑或技工證書等認可資格。而且其間學徒可得到每月7,000至8,000元的薪金。
 
 另外,連鎖個人護理店屈臣氏集團,早前也投資了數十萬元舉辦培訓課程,並獲得資歷架構認證。課程為期3至6個月,內容包括銷售技巧、店舖營運並有實習機會。
 
 回說文初提到的電視劇,財政司司長在不久前的網誌中撰文,建議製作人找些英氣演員扮演船員,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海運業。這不失為一個好提議。不過,有沒有創作人配合,最終還是要年輕人認清這些工作的專業與價值。更根本的,是自我認同。
 
 以現今社會的主流價值,要一個擁有大學學位的年輕人,接受一份毋須學位也能從事的工作,並非易事。但在大專教育普及化,大學生比例大增的今天,以上的主流價值是否仍然適用,值得商榷。
 
 (全文見智經研究中心:www.bauhinia.org)
 
 撰文:智經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