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選科選校 推「學分銀行」制 拓副學位出路(陸偉棋) ...
發新帖
查看: 1788|回覆: 1
go

推「學分銀行」制 拓副學位出路(陸偉棋)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29
1#
發表於 12-3-12 19:2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早前有報道指副學士人數逐年攀升,惟月入中位數卻下跌,部分副學士背負20多萬學債淪「窮忙族」;圖為團體促政府資助副學士,減輕學生的財政負擔。


筆者倡大專院校推「學分銀行」制,鼓勵副學位畢業生不用急於直接升學,可先投身職場,再研進修之路,逐步攀上大學學位的階梯。


筆者指,社會若能淡化對學位及非學位職位的階級觀念,給予輔助專業人員與資歷相符的薪酬,就能進一步開拓副學位畢業生的就業空間。


撰文:陸偉棋 香港集思會首席研究主任
欄名:下任特首怎麼辦?

近日有報道指香港的副學位學生人數,在過去10年急升5倍至5.2萬人,但月入中位數卻下跌16%,認為他們變成了「窮忙族」。

副學士淪「窮忙族」 一身學債?

面對「學歷通脹」的社會,很多副學位畢業生即使無法升讀資助大學,也會攻讀學費高昂、質素卻未必有保證的自資銜接學位,卻發現其賺錢能力沒有顯著提升,部分更背上高達20多萬元的「學債」。踏入終身學習的年代,本港的專上院校應推行「學分銀行」制度,鼓勵副學位畢業生先投身職場,邊學邊做,再按個人需要及經濟能力,逐步攀上大學學位的階梯。

副學位(即副學士及高級文憑)畢業生最大的憂慮,在於認定學歷不被市場認同,在職場上「無價無市」。然而,據教資會的畢業生調查顯示,2009/10年畢業的學位及副學位畢業生的薪酬相差不遠,前者每月平均薪金為14,300元,後者則為13,100元,差額僅為1,200元;而社會科學的副學位畢業生,其平均月薪更比同科的學位畢業生高出800元。由此可見,副學位畢業生的入職待遇並不「失禮」,甚至與大學生頗為貼近,絕非「有市無價」。

展望未來 中層學歷需求渴市

另外,勞福局的「2018年人力資源推算」指出,6年後香港人力市場對中層學歷(包括副學位及高中等 )的人才極為渴求,需求高達175萬人,該層將缺少約2.2萬人,反觀學位及以上程度的人力供求大致平衡。這說明了,知識型經濟的社會除了需要傳統的大學生,亦對副學位的人才有極大需求。只要選擇適合個人學歷要求的工作,屆時的副學位畢業生在市場上可說比大學生更為「吃香」,不用擔心會「有價無市」。

累積學分 投身職場再研進修

另一方面,必須改變副學位畢業生對學習的觀念,令他們明白不用急於直接升學,安心在工作場所累積經驗,在過程中重新檢視升學的需要。

現時美國的社區學院有高達四分之三的畢業生投身社會工作,取得一定經驗後才以先前副學位的累積學分,向心儀的大學申請升學。若香港能打破現時學年制的傳統學習模式,設立貫通整個專上教育體系的學分積累及轉移制度,就能鼓勵在職者邊做邊學,配合終身學習的社會氣氛。

這種「學分銀行」的制度可為專上教育體系打通「經脈」,若在學界運作暢順,更可效法韓國的做法,進一步將系統延伸至職業資格體系,建立正規教育與在職培訓互通的平台。

目前特區政府已設有資歷架構及資歷名冊,只要在職人士透過考核或符合所需要求(例如具有一定工作經驗),就能獲得相關專業資格。當局可在此基礎上擴闊學分認證制度的範圍,讓學生按照實際需要,選擇於不同階段升學進修,提升個人學歷。

重視輔助專業 提升社會地位

觀乎社會經濟發展及人力市場的趨勢,副學位畢業生只要挑選適合自己學歷及專長的工作,也能做到「有價有市」。就如前文所述,社會上有大量輔助專業的職位,包括護士、技術員、設計師、市場推廣行政人員及助理、營業代表、保險顧問等。社會若能淡化對學位及非學位職位的階級觀念,給予輔助專業人員與資歷相符的薪酬,就能進一步開拓副學位畢業生的就業空間。

除了調節學生的個人期望,令他們明白取得副學位後不需急於升學,也要得到各方面配合︰家長應了解子女的真正能力及需要,不要逼迫他們勉強升學;院校不要過分強調副學位的升學率,應強化其就業功能;政府要帶頭聘請更多合乎職位要求的副學位畢業生,並推動教育及職業資歷體系互通的學分制。
   0    0    0    0

Rank: 5Rank: 5


2282
2#
發表於 12-3-29 10:27 |只看該作者
Correct direction but need the government to lead/push all stake-holders(especially from those the 10 UGC funded institutions) to come up with such feasible credit recognition system!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