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東華三院王余家潔紀念小學 中大生苦讀英語 盼回窮鄉教學
發新帖
查看: 1950|回覆: 1
go

中大生苦讀英語 盼回窮鄉教學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19008
1#
發表於 11-2-19 22:5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從當年花一、兩周時間才學會一個英文生字,到今天憑優秀英文成績拿到獎學金,余玉珊印證了知識改變命運。




9歲那年,余玉珊由廣州來港與家人團聚,一關之隔原來是兩個世界:讀書成了苦差,面對猛獸般的英語,成績表上首次見紅。有幸入讀名牌中學,面試前一天父親卻突然中風,家庭失去經濟支柱,午餐吃光酥餅,中三跑到髮型屋當洗頭妹,在學校體會了甚麼是白眼、甚麼是勢利。從此,她深信知識才可改變命運,每日背字典苦讀英語,由考第尾變成高材生,入讀中文大學英文系,立志當英文教師,到山區教學,以生命影響更多生命。

說快樂童年,要從來港前說起。 9歲前,余玉珊是徹頭徹尾的野孩子,與公公婆婆同住,於鄉間生活自得其樂,上課最愛作弄老師,下課後穿街過巷通山跑,「有時會水浸,啲水去到胸口咁高,我都唔怕,仲同水裏面啲曱甴玩」。


父親早年偷渡來港, 11年前始接她到西環老家,家境不富裕無損團聚喜悅,父親做管理員,母親做樓面,玉珊專心讀書,超齡讀小二:「以前喺學校讀毛澤東,家變成學英文,好似鬼佬學中文唔明象形字,我都唔明 26個字母同語法。」她要學足一星期才學會 monkey一字, bicycle要兩周;第一次英文考試得 47分不及格,留級收場。


面試前父中風入院

「我讀嘅聖公會呂明才紀念小學好多新移民,所以冇話俾人歧視。」年紀小尚未發憤圖強,參加大量課外活動裝備自己,升中時選了名校瑪利曼中學,「阿爸本來揀瑪利諾,但係過海車費太貴」。面試前一晚父親突然中風入院,玉珊堅持到學校面試,「係佢叫我入呢間學校,當時好似遺願咁,留喺醫院我乜都做唔到,可以做嘅就只有努力讀書」。英文欠佳,靠面試表現搭夠,她終成功入讀著名英中。


一入豪門深似海,窮學生看見社會縮影,「某同學一個禮拜有 2,000蚊零用錢,我就用 4蚊買 3個光酥餅食,每日慳飯錢買參考書。」中一已膽粗粗出外找兼職,中三暑假獲髮型屋聘為洗頭妹 2,000元底薪外加每個客 5元,一做兩個暑假,「體會好深,師傅連外國客一句『 make it short』都聽唔明,我明白英文唔好嘅話,將來選擇少好多,難有出頭天」。


「苦難是磨練禮物」


新移民、英文差、中一全班考第尾,成了某些同學歧視她的理由,「我只有兩個選擇,一係死讀死背,一係放棄」。她的起心肝日日背英文字典,加上老師支持,成績突飛猛進,會考取得 28分佳績,英文科更考到最高的 5*級,去年順利入讀中大。


成績這麼好,為何想當教師?「我做過洗頭,幫過人補習,見過好多唔同嘅人,發覺冇其他技巧比英文更有用,教英文使命感大好多。」 20歲獲教育局頒發 5萬元準英語教師獎學金,玉珊會好好用來裝備自己:「我唔係聰明人,只係好勤力,而各種苦難就好似老人家講,係一份磨練自己嘅禮物!」另一名獲獎的中大一年級英文研究及英文教育雙學位莊善怡,父母均是教師,她希望用獎學金去外地交流。



[ 本帖最後由 BSCYL 於 11-2-19 22:52 編輯 ]
   0    0    0    0

Rank: 8Rank: 8


19008
2#
發表於 11-2-19 22:53 |只看該作者

進步法門 背英文字典 睇《老友記》

由全班「墊底」到會考 5*級,余玉珊學好英文全靠兩大絕技:背英文字典及看英語電視劇,每日最少花兩小時逐頁背生字,查字典時間最長達 8小時,「其實同其他人鍾意打機、一打打通宵一樣,你鍾意一件事,自然會好勤力咁去做好佢」。


親戚教背一頁撕一頁


有資深英語教師認為,只要每日堅持讀英文報章和收聽英語新聞,新移民要學好英文絕非難事。


余玉珊說,來港後有親戚教她背英文字典,「我阿叔話背一頁就撕一頁,咁你就會記熟個字,仲話有啲地方窮,撕咗落嚟可以食埋佢,好彩我未去到咁窮困」。記字典有功,但略嫌沉悶,英語電視劇及電影就成為學習良藥,她最愛看美國劇《老友記( friends)》,不過說到底還是心態最重要,「當你明白個社會實際上需要你有呢個技能,而你將來要背負成家嘅經濟擔子,動力就好足夠推你向前走」。


觀塘福建中學副校長周蘿茜表示,背誦字典固然能學到更多英語字詞,但是應用上未必可揮灑自如,她相信余玉珊觀看英語電視劇獲益更多,能鍛煉日常英語應用。


本身是資深英語教師的周蘿茜教導新移民學生不計其數,形容他們中文、數學等其他學科根基扎實,因此目標明確,就是要學好英語,而且比香港學生肯下苦功,每日堅持讀英文報章和收聽英語新聞,因此進步神速。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