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50 小時
- 最後登錄
- 10-1-22
- 國民生產力
- 6
- 附加生產力
- 0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2-9-11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02
- 主題
- 2
- 精華
- 0
- 積分
- 208
- UID
- 3129
 
|
[quote]原帖由 fatma2222 於 09-12-13 12:13 發表
are you studying at HKBU? sound like a lot of homework for parent
everybody say it is very easy at BU is that true?
we get offer from SC and BU very difficult to choose...
我囡囡係浸幼畢業,現讀小五。囝囝現在係HKBUK讀K1。
我諗無論邊一種教學方式,要達到理想的成效,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成人的協助。特別是講求以「孩子」為主導的活動教學,要在大目標範疇中引起孩子的興趣,陪他探究,了解他的需要、愛好,加以協助和引導是十分重要,而且孩子的學習是連貫的,並不會放學後便停止,反而是一種延續。當然,這並不單指認知上的學習;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學習能力、學習態度、自信心、社交…都需要我們的協助和培育。隋著孩子在學習態度和能力上日漸成熟,我們便可逐步放手。若孩子還在幼小階段,便打算在孩子回家後,單按手冊所教的字和認知上的知識溫習,三年後(也許只是數月後),你會覺得他怎麼學得這麼少。但若你真的能作為孩子的伙伴和他「童路同行」,你會驚訝,原來他已學了很多…。所以,當我越認識活動教學,越發現它無論對孩子或是家長…甚至老師,一點都唔〝easy〞,特別是從傳統教學中成長的我。(我並不反對傳統教學,都只是一個學習方式,佢有佢的好處,我只是覺得在不同時段,應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過去,很多朋友都會向四週的親友了解心儀學校的資料,我會建議大家不妨問得具體一點;因為經常會聽到家長會說一些學校深,好多功課,某些學校太淺,好少功課…但究竟多的有幾多呢?他說的多,可能對於你來說只是很少,又或,別人的少,在於自己已很多。具體的了解,便會減少錯配的情況。
在香港,真正採用活動教學或是所謂國際學校教學模式的學校不多(特別是中小學),而且每間亦有所不同,他們的〝產品〞如何,還是未知之數,在現階段便完全否定或大吹大擂,都有欠科學。認唔認同,有無信心,能唔能夠配合,都在於選擇者的決定。正如我一些心儀傳統超級名校的朋友說,又未試過點知唔得呢?
最近,囡囡僥倖在沙田區一個小小的英文作文比賽中(共12間沙田區小學參加),得了一個小小的優異獎,她的同學得了亞軍。而另一些同學亦在校際朗誦節高小組英語"即興劇"中得了亞軍。雖然微不足道,但對我們這些〝白老鼠〞,確是起了一點點鼓勵作用。多謝學校的堅持、悉心的教導 !
學習的路非常漫長,我不介意他們起步慢一點,別人跑,他們行,順道一起欣賞一下沿途風光,也不枉此生,條條大路通羅馬,大家努力!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