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57 小時
- 最後登錄
- 13-6-17
- 國民生產力
- 321
- 附加生產力
- 20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0-2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736
- 主題
- 281
- 精華
- 0
- 積分
- 1077
- UID
- 160248
 
|
(資料來源:6月26日經濟日報張嘉雯《漂流教室》專欄)
每個孩子,都或多或少有被別人欺負或取笑的經歷。女兒也曾經有過不少這樣的經歷,一放學回家就跟我訴苦,有說得氣憤的,也有說得要哭的時候。
作為一個母親,見孩子這樣當然會好好安慰,或想辦法解決,然很多孩子與孩子間的事,又或那是因別人的妒忌或小器,有時是毋須插手,有時是無法改變的。
女兒因某事經常被同學取笑,她每次都跟我說,我每次都安慰她,直至有次,她㚵於忍無可忍,大吵大哭,我擁抱著她,與她一起哭。
我沒說甚麼,只聽她發洩,讓她把不滿的情緒盡情抒發。我沒有安慰她,因為安慰說「你唔好嬲」、「嬲人無意思」、「唔好理人哋點講」等話,都會令孩子像受到指摘,反令她感到得不到支持而更不開心,反令她覺得有「唔跟你講好過」的想法。
雖然事情是無法解決,也得讓孩子抒發情緒,免孩子「收埋收埋」,至有極端的反應,嚇你一跳的異常行為。
「你沒事嗎?」「我沒事,我只想你抱著我。」她不是要我替她解決問題,因她也知道人家的小器是沒法改變的;她只要我的支持,只要我的擁抱。
自從那次擁抱後,她已經放開,沒有再因那事而要哭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