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香港女生Roxie本為旅遊記者,因工作認識移民了新西蘭的Johnny。她在之前於當地工作假期後移民,現在已在新西蘭居住了3年,目前拿parternship based working visa,以配偶形式申請。
Roxie與男友Johnny在不時郊遊。
此簽證外,另一種是技術移民,比如廚房,醫生、律師,甚至通渠、水電、木工也可,要有相關的學歷和經驗,只要當地有公司聘用,僱主又願意支持,就可申請。但Roxie提醒,今年新西蘭提高技術移民的門檻,除了有工作,年薪要達48,000紐元(約26萬港元 ) 以上。先去片聽Roxie分享移民當地點滴:
但取簽證後,要拿新西蘭護照還有不少手續,現在拿parternship based working visa的她,正申請新西蘭的配偶居民簽證( Partner of a New Zealander Resident Visa),解釋說:
循序漸進,現在申請這配偶居民簽證,審批過程約5個月。拿了這簽證後,等兩年可拿永久居民證( Permanent Resident Visa ),約等如香港的三粒星。
再住3年,就可申請新西蘭的護照,可享有投票權。新西蘭可擁雙重國籍的國家,即是我可拿香港、BNO和新西蘭3本護照。
想知是否合資格移民當地,不用「估估吓」,可按此直接往新西蘭入境處網頁計分。
沒香港生活的急速,Roxie有較多時間與朋友聯誼,享受藍天白雲。
歧視較少
移民他國,當然一定要懂當地語言,但始終非土生土長,外語未必掌握得如母語般好。比如澳洲移民門檻較高,起碼要考IELTS試,並要6.5或7分以上。但新西蘭門檻相對易,不一定要考英文試。
Roxie稱,新西蘭是國際化國家,有毛利人、白人、移民如華人、印度人其他如太平洋的島民如湯加、薩摩爾人、斐濟:
大家來自五湖四海,歧視很少,雖然英文不地道又各有口音,也沒問題,就算白人的上一輩,也來自荷蘭、蘇格蘭、法國,變相相處很融洽。
新西蘭人民來自世界各地,種族歧視相對較少。
不慣醫療文化
Roxie稱,新西蘭生活清閒,工資不高但可賺回生活質素,隨時可以親親大自然,以及常有空餘與朋友聚會。
儘管如此,但如果問她在當地生活最不適應的,是當地醫療文化。
以居民身份看醫生,有津貼的話一次17.5紐元(約100港元),但不包藥,開藥方後,要藥房配5至10紐元,即看一次連藥約200港元,跟香港差不多,但這邊的醫生多數不給藥,流鼻水會叫你吃蜜糖、檸檬和水,祟尚自然是好,但我不太習慣。
打算移居當地香港人留意了。
在新西蘭接觸大自然是平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