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一選校 英華 v 培正
樓主: spiderbat
go

英華 v 培正 [複製鏈接]


7455
81#
發表於 07-12-12 21:4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3Rank: 3


282
82#
發表於 07-12-12 21:55 |只看該作者
Yes I agree '12年後會是如何? 或許, 較有把握說到時會有特首普選', or I will say HKCEE will be dead.  But I think the culture of the school is very important.  Every years, you can found most of the 10A HKCEE student are come from King's College, DGS, La Salle,... Of course, there are some exceptional case, but the number is limited.  If our children is now applying P1, then he will join the secondary school in 6 years later.  That means the 會考成績 may be considered 6 years later, not 12 years.  Except if you plan to change the school when your children is in F.4 or F.5.
原文章由 lillymarie 於 07-12-12 20:56 發表
如果現在是選中學, 小朋友準備升中, 那麼學校的會考成績還有參考價值.
但若是選小一, 到孩子中學會考, 已是12年後的事了.
今天有誰能知道12年後會是如何?
或許, 較有把握說到時會有特首普選? ...

Rank: 2


52
83#
發表於 07-12-13 06:42 |只看該作者
其實大家睇一睇第一個post,一個有心人(新加入國民)開場俾大家鬧交,之後未出過場,大家上晒當,佢就開心睇show.

根本培正未放榜!
做大池小魚好or小池大魚好?


1972
84#
發表於 07-12-13 09:45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85#
發表於 07-12-13 10:42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wunma 於 07-12-13 09:45 發表
相信以大部分人來說, 上小雜離不開兩大話題: 一是教仔; 二係選校.

提到選校, 必離不開比較. 比較本身冇問題, 只要是針對事, 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 是bk的可貴之處.




選校,我想家長需要比較的野好多,成績,教學語言等,我諗應該唔係最主要既因素,最重要既,是校風.

每間學校,同人一樣,都有佢獨有既特色同個性.

我係靚妹果陣時,曾經好欣賞張灼祥(男抜校長),因為賽馬會體藝響佢手上創辨,不幾年已有聲有色(果時我係做緊某d聯校學術比賽,打正招牌注重學生術科發展既體藝,無論響歷史考察定係科學創作,學生作品都有一定水準同創意).但係.佢入咗男拔後,曾經以”就算要搬走個垃圾桶,都會遇到好多唔同聲音”來形容佢響男抜既處境(此言俾人”扮”到行),之後就每況愈下,覺得佢俾呢間名校綁死阻,老化落去.

連咁有往績既大人大姐,都會受學校既個性影響,何況小朋友?
所以揀校,最緊要都係睇間學校既個性適唔適合自己既小朋友.

培正既好處,係學風純樸,換句話說,亦可以是傳統和偏於保守.
有次我同培小既前任、現任學校領導層(都係出自培正),仲有佢地d校友同家長吃飯.席中果d校友,不少係已屆退休年齡既企業老闆,但佢地響d校友場合,言論仍帶純真,難得且可愛.飯局中,除了話當年和威水校友..外,他們很自然就會談到一些與數學有關的有趣話題...

--所以話,假如係唔太聰明既男孩子,揀培正係個唔錯既選擇(除咗數理,校長似乎都幾注重語文能力,因為果次我咁啱坐響佢隔鄰,佢俾咗篇崔琦響中大紀念其父既演講辭俾我睇,話題跟住慨嘆現時學生既語文水平..).但假如係資優,反而要諗諗,因為這所傳統學校相當注重紀律,未必咁歡迎有智力玩反叛既小朋友.


1972
86#
發表於 07-12-13 11:0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87#
發表於 07-12-13 12:34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wunma 於 07-12-13 11:01 發表
csy_ma

妳有咁多機會同學校d高層見面既? 一定係文化界人啦!

一校之長對一間學校既影響真係好大. 妳睇依家連大學校長遴選, 都要先見見學生後, 校董會才敢正式拍版就知啦.

...

wunma:

我而家係全職媽咪:loveliness:

之前講過,舊老闆係培正人,因此有機會沾邊見識而已

係,您講得好啱,一校之長對間學校既個性會有所影響,尤其係新校.

Rank: 5Rank: 5


4418
88#
發表於 07-12-13 12:44 |只看該作者
Wunma:

妳講得冇錯, 選校不免要比較.  比成績、歷史傳統、教學方法、學習壓力、校風等等. 小學大部分家長還主要考慮到升中前景路向.  BK中小學版都有不少家長為學校排位比較, 作為新進家長參考, 是好事正常事, 祇要不是把各樣比較放大, 對人不對事.

但我前說的, 在BK也是事實.  問學校的家長, 盼望而來, 失望而去, 主角淪為配角, 早早落荒而逃, 不見蹤影, 好像問錯學校成為惹起罵戰的罪人,

Rank: 5Rank: 5


1939
89#
發表於 07-12-13 14:36 |只看該作者
多謝你咁客觀咁有有建設性的分析,如果BK多幾個你咁有水平的家長,我地呢d唔識野的媽媽就得益不少囉!

原文章由 csy_ma 於 07-12-13 10:42 發表




選校,我想家長需要比較的野好多,成績,教學語言等,我諗應該唔係最主要既因素,最重要既,是校風.

每間學校,同人一樣,都有佢獨有既特色同個性.

我係靚妹果陣時,曾經好欣賞張灼祥(男抜校長),因為賽馬會體藝響佢手上創辨,不 ...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90#
發表於 07-12-13 14:44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sy_ma 於 07-12-12 11:58 發表


SandyKL:

您地其實都講緊選校既重要元素,Judy講既係最基本資料,您講既係掌握咗基本資料後,以乜野既側重點去揀.都好有參考價值

網上進行理性討論,係一件自由又愉快既事情.呢種基於互相尊重既自由,係值得珍惜既:)  ...


csy_ma,

你稱我為"值得尊重既發言者",在此先行謝過了。不過,讚人要很有技巧,好像今次,你將我和某人連在一起讚,却令我感到非常唔自然。我雖微薄,但自我感覺一向良好,將我等同差不多先生,我只能引用你的話:實在有點可惜。我是一個率直之人,見諒。

言歸正傳,我說選校靠比較,除非只有一家学校,不然,比較難免。以百年老校而言,以我之見,最重要之資料是校友成就,其次才是會考成績。再加上收生之資料,看看学校是否增值学校。至於其他所謂親臨校門觀察,問家長之類,都是瞎仔摸象,掌撑不到完整之picture。先不說人必主觀,臨校門觀察,臨幾多次先至得?臨幾多次之資料才可靠?至於問家長,以我為例,如果有人問我孩子学校好不好時,我也如实話好,因為質素高,功課量適中偏少(和幾家名津校比),但也有家長嘈到拆天,請問要問幾多家長才合理。你問某校家長某校好不好,佢一定話好(唔好都話好)。

發佈資料,令家長得到更可靠之資訊帮助小朋友選校,這本是王道公平之舉。但現在有學校想公佈,也遭教局阻止,道理簡單:絕大部分學校是津校,對津校來說,最好的生存環境是間間環境差不多,家家差不多,家家馬馬虎虎,(爛)津校就易揾食。校最喜歡差不多先生家長,這些家長頭腦一片混混沌沌,他們會將癈話當哲理,問這样之問題:"係唔係家長送到小朋友入名校讀,就保證到將來一樣前途光明?" 我想,爛校最喜歡問家長的問題是:"係唔係家長送小朋友到爛校讀,前途就一定黑暗?"

另者:有家長提及過去歷史,記憶所及,每次差不多先生都是手下敗將,每次都發瘋,有次仲叫我去看精神科醫生。唔信可上网查吓!




Rank: 5Rank: 5


3063
91#
發表於 07-12-13 19:23 |只看該作者
果然想重施故技,司馬昭之心,路人睇唔睇到我唔知,豈碼我睇得一清二楚。Judy,你果然係名副其實既惹火尤物。

原文章由 judy 於 07-12-13 14:44 發表


csy_ma,

你稱我為"值得尊重既發言者",在此先行謝過了。不過,讚人要很有技巧,好像今次,你將我和某人連在一起讚,却令我感到非常唔自然。我雖微薄,但自我感覺一向良好,將我等同差不多先生,我只能引用你的話:實在有點可惜。我是一個率直之人,見諒。

言歸正傳,我說選校靠比較,除非只有一家学校,不然,比較難免。以百年老校而言,以我之見,最重要之資料是校友成就,其次才是會考成績。再加上收生之資料,看看学校是否增值学校。至於其他所謂親臨校門觀察,問家長之類,都是瞎仔摸象,掌撑不到完整之picture。先不說人必主觀,臨校門觀察,臨幾多次先至得?臨幾多次之資料才可靠?至於問家長,以我為例,如果有人問我孩子学校好不好時,我也如实話好,因為質素高,功課量適中偏少(和幾家名津校比),但也有家長嘈到拆天,請問要問幾多家長才合理。你問某校家長某校好不好,佢一定話好(唔好都話好)。

發佈資料,令家長得到更可靠之資訊帮助小朋友選校,這本是王道公平之舉。但現在有學校想公佈,也遭教局阻止,道理簡單:絕大部分學校是津校,對津校來說,最好的生存環境是間間環境差不多,家家差不多,家家馬馬虎虎,(爛)津校就易揾食。校最喜歡差不多先生家長,這些家長頭腦一片混混沌沌,他們會將癈話當哲理,問這样之問題:"係唔係家長送到小朋友入名校讀,就保證到將來一樣前途光明?" 我想,爛校最喜歡問家長的問題是:"係唔係家長送小朋友到爛校讀,前途就一定黑暗?"

另者:有家長提及過去歷史,記憶所及,每次差不多先生都是手下敗將,每次都發瘋,有次仲叫我去看精神科醫生。唔信可上网查吓!

[ 本文章最後由 SandyKL 於 07-12-15 16:40 編輯 ]

Rank: 5Rank: 5


3063
92#
發表於 07-12-13 19:55 |只看該作者
培正理類老牌學校,好處係基礎穩固,教育方針明確,同時因為其老,一切已有固定軌跡,正正此又係佢既缺點,作風較保守,以校為本。小朋友係性格溫馴,而家長又能接受到學校既作風,會適合此類學校。

但小六只有名次首120學生才可以直上其中學,而中等名次學生需要抽籤,我覺得好唔穩陣,缺乏安全感。


原文章由 csy_ma 於 07-12-13 10:42 發表


選校,我想家長需要比較的野好多,成績,教學語言等,我諗應該唔係最主要既因素,最重要既,是校風.

每間學校,同人一樣,都有佢獨有既特色同個性.

我係靚妹果陣時,曾經好欣賞張灼祥(男抜校長),因為賽馬會體藝響佢手上創辨,不幾年已有聲有色(果時我係做緊某d聯校學術比賽,打正招牌注重學生術科發展既體藝,無論響歷史考察定係科學創作,學生作品都有一定水準同創意).但係.佢入咗男拔後,曾經以”就算要搬走個垃圾桶,都會遇到好多唔同聲音”來形容佢響男抜既處境(此言俾人”扮”到行),之後就每況愈下,覺得佢俾呢間名校綁死阻,老化落去.

連咁有往績既大人大姐,都會受學校既個性影響,何況小朋友?
所以揀校,最緊要都係睇間學校既個性適唔適合自己既小朋友.

培正既好處,係學風純樸,換句話說,亦可以是傳統和偏於保守.
有次我同培小既前任、現任學校領導層(都係出自培正),仲有佢地d校友同家長吃飯.席中果d校友,不少係已屆退休年齡既企業老闆,但佢地響d校友場合,言論仍帶純真,難得且可愛.飯局中,除了話當年和威水校友..外,他們很自然就會談到一些與數學有關的有趣話題...

--所以話,假如係唔太聰明既男孩子,揀培正係個唔錯既選擇(除咗數理,校長似乎都幾注重語文能力,因為果次我咁啱坐響佢隔鄰,佢俾咗篇崔琦響中大紀念其父既演講辭俾我睇,話題跟住慨嘆現時學生既語文水平..).但假如係資優,反而要諗諗,因為這所傳統學校相當注重紀律,未必咁歡迎有智力玩反叛既小朋友.

[ 本文章最後由 SandyKL 於 07-12-13 20:12 編輯 ]

Rank: 3Rank: 3


311
93#
發表於 07-12-13 21:37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poorpapa 於 07-12-13 06:42 發表
其實大家睇一睇第一個post,一個有心人(新加入國民)開場俾大家鬧交,之後未出過場,大家上晒當,佢就開心睇show.

根本培正未放榜!


各位, 您們好;

各校有各校的優點及缺點 ,英華是男校, 培正是男女校, 這個分別很大. 英華有梁錦松, 培正有唐英年, DBS 有田北辰, 請看他們的表現, 因這些都有代表性, 在人的社會中EQ是很重要的, 道德 / 道理及人情同樣重要, 怎樣與異性溝通相處也很重要, 本人都有讀過男校的經驗.

我們做家長EQ更加重要, 不然我們怎能教好我們的孩子.請冷靜. 退一步海闊天空.

他說得不錯, 培正都未放榜. 而我所認識 的朋友中亦有三位上完培幼便轉校, 他們都去了國際學校, 其實我小兒的一位同學由培幼升上來, 在小一都有不適應想轉校, 可想而知, 大家都要適應.

其實你孩子去那一間學校是上天的安排,我們不要自己認叻, 再者小朋友上學開心與否, 是否合適這所學校, 尚言之過早, 他們入了那一所學校只是學習的開始 , 亦即是父母的另一個課程開始, 祝大家旅程愉快, 最重要享受這個過程, 因不能跳車, 亦不能停車.

Rank: 3Rank: 3


116
94#
發表於 07-12-13 23:27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spiderbat 於 07-12-3 23:09 發表
Both schools accept my child.  Which one is better ?


聽落我就係奇怪,應該無咁快有結果.

Rank: 3Rank: 3


308
95#
發表於 07-12-14 10:12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spiderbat 於 07-12-3 23:09 發表
Both schools accept my child.  Which one is better ?



you forgot to type "IF" both schools accept..............

Rank: 3Rank: 3


308
96#
發表於 07-12-14 10:24 |只看該作者
"IF" my boy accept by both schools.
I will certainly choose 培正.:D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97#
發表於 07-12-14 11:02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judy 於 07-12-13 14:44 發表
.....以百年老校而言,以我之見,最重要之資料是校友成就,其次才是會考成績。再加上收生之資料,看看学校是否增值学校。至於其他所謂親臨校門觀察,問家長之類,都是瞎仔摸象,掌撑不到完整之picture。先不說人必主觀,臨校門觀察,臨幾多次先至得?臨幾多次之資料才可靠?至於問家長,以我為例,如果有人問我孩子学校好不好時,我也如实話好,因為質素高,功課量適中偏少(和幾家名津校比),但也有家長嘈到拆天,請問要問幾多家長才合理。你問某校家長某校好不好,佢一定話好(唔好都話好)。


Judy:

我同意您話,假如自己小朋友讀緊果間學校,響公開既網上討論度(尤其自己學校既地頭),好少會話唔好既.

臨門觀察,就好似企業請人要面試一樣,份CV點靚都好,都係要親身接觸吓,先知道啱唔啱feel.當然,任何方法都冇可能準確,世間事,本有很多是人掌握不了的,瞎子摸象,無論放諸選校,甚至揀另一半,都係幾適合既形容

不過,就因為百年老校,比較以前校友既成就,反而有d偏離.我舉一個例子:我朋友既姪女,經由統一派位入到銅鑼灣某間家長趨之若鶩既名校.果間學校,盛產法律界猛人,好多法官或大行既合伙人,都以母校為榮.朋友姪女入到去,家長梗猶如執到寶,點知...

經由統一派位入去既小朋友,都係統一編配到同一班.老師嫌佢地”血統不純”,開口埋口就指住佢地鬧”你地班垃圾” .係咁俾人鬧咗幾年,就算當初唔係垃圾,都變咗係喇

所以話,家長要子女擠入名校,都要考慮好多野.有朋友個囡響女拔,佢個囡成績頂尖,父母又係典型中產,留學海外,事業不俗,略有知名度,但佢阿媽都話成日要調較個囡既心態,好彩阿囡識諗,心態較易平衡 .所以,都咪話同董伯伯個孫女做同學就好自在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98#
發表於 07-12-14 11:25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iberia 於 07-12-13 21:37 發表
我所認識 的朋友中亦有三位上完培幼便轉校, 他們都去了國際學校, 其實我小兒的一位同學由培幼升上來, 在小一都有不適應想轉校, 可想而知, 大家都要適應.



iberia:

據已入讀的培正生分享,在申請報讀的報名表中,家長資料所列甚長.因此,讀培幼的家庭,有力轉讀國際學校者,並不出奇.

只是,培幼同國際學校,似乎係相當大既對比.我既印象,培小同培幼,皆不以教法進取見稱,倒是培中,校長會作較多既嘗試 .如認為子女更適合國際學校既教法,那當初為什麼會揀南轅北轍的培幼?是基於培幼的經驗,故由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嗎?

讀國際學校,唔憂學習壓力,卻有另類煩惱.以前看報紙某專欄話,佢有朋友子女讀國際學校,由阿媽揸車送返學.有日,個囝叫阿媽以後唔好送佢返學,阿媽問點解,囝囝初支吾以對,後來才知--因為佢d同學皆由司機揸車菲傭送返學,阿媽送佢,佢覺得冇面

呢個可能就係社會既縮影:家長愛比較,小朋友都愛比較,因為注意力去咗表面,每個人內心都有d怯...網上討論,假如人人都好似iberia咁平和同以事論事,就更好了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99#
發表於 07-12-14 13:12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judy 於 07-12-13 14:44 發表


csy_ma,

發佈資料,令家長得到更可靠之資訊帮助小朋友選校,這本是王道公平之舉。但現在有學校想公佈,也遭教局阻止...


爭d唔記得回應最重要既野--Judy,好同意您以上觀點.教局阻止學校公布畢業生學生資訊呢點,我向來都幾懷疑有冇法律根據.晚吓手有違規學校遭教局”懲罰”,有關學校告上法庭,我諗都有得拗

呢個措施,好明顯係損害咗消費者(家長)既權益,d議員都唔知點做野嘅 ,咁易攞分既"抗衡",又唔見得佢地會走出黎出句聲?佢地除咗擺姿態外,仲做緊d乜 ?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00#
發表於 07-12-14 15:14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sy_ma 於 07-12-14 11:02 發表


Judy:

我同意您話,假如自己小朋友讀緊果間學校,響公開既網上討論度(尤其自己學校既地頭),好少會話唔好既.

臨門觀察,就好似企業請人要面試一樣,份CV點靚都好,都係要親身接觸吓,先知道啱唔啱feel.當然,任何方法都冇可能準確,世間 ...


csy_ma,

瞎仔摸象,引用在這里並無貶意,只是想形象地指出單靠問家長,單靠上門觀察的缺點。想一想瞎仔摸象的故事吧:一群盲人過去摸象,摸到尾巴的話象像繩子,摸到脚的話象像柱子,摸到耳朵的話象像扇子......,总之,引用不到科學的方法,得到的往往是偏漏之資料。好象前一例,一家長到两校觀察,發覺一家好象較乖,而選了乖校(如果是我,可能我認為男子太乖即是呆,選後者也不一定)。如果此家長有做基楚分析,知道两校有着很大之差距,如果他知道,每份差距之背後,有其道理之存在,他會考慮再三的。

我沒有說有了基礎資料,不用做其他跟進。正如cv點好,都要面試一樣,這是常識。但任何人都知,如果cv唔好,你點會考慮俾佢in。先有cv,然後才做其他。我想,如果一個人事部經理,請人不例正路,是以類似這樣的金句"係唔係請一個猛的嘅番來,就保證到將來一樣前途光明?" 為哲理的人,一定被當垃圾清掉。

至於百年老校,比較以前校友既成就比會考更重要,我有我的邏輯:評价一個學生成績以一次考試好還是一年為佳?以一年好還是會考為佳?以會考好還是以一生成就為佳?為甚麽有些校大出英才,為甚麽有些只出鏍釘?我想,背後在在有深意?歷史越久之學校,文化越深厚,文化對校政影響越大,到底是好文化還是差不化,當然看校友了!

我指的是一般性和背後之思維,你提的例子,不回應了。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