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國際學校 雙語學習
樓主: Scotman
go

雙語學習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6157
21#
發表於 13-1-4 08:00 |只看該作者

引用:回復+minirat+的帖子Not+true.++Research

本帖最後由 minirat 於 13-1-4 10:47 編輯
原帖由 HKTHK 於 13-01-03 發表
回復 minirat 的帖子

Not true.  Research has confirmed that bilingual immersion will achieve as good ...

Apparently I am not debating about the result of language immersion.  In fact, I think this is one of the best methods to pick up a language at young age.  However when this author implied good teaching method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despite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his seems to have conflict of concept from his initial intention.  Having said that, maybe he is trying to paint a bigger picture by combinating the two methods to achieve the best effects.



Rank: 9Rank: 9Rank: 9


21699
22#
發表於 13-1-4 10:12 |只看該作者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Unless someone is researching it in HK, I doubt one would be able to find definitive proof?
今日佳句: 我以往也以為國際板的家長也有質素,但現在才知deal with 一些麻煩家長也不易!  

Rank: 3Rank: 3


390
23#
發表於 13-1-4 13:34 |只看該作者
"過去兩星期,信報程介明教授的兩扁文章,關於幼兒英文學習,值得你們看看."

HI, all,

I am not a paying customer of 信報 online.  And I could not find these articles via Google search.  Appreciate if anyone can point me to the direction that I might be able to retrieve these articles for reading.

Rank: 6Rank: 6


6157
24#
發表於 13-1-4 14:36 |只看該作者
回復 Fatrara 的帖子

信報 教育評論 程介明

2012-12-21

幼兒的雙語學習

在一個有關改進幼兒學習英語的聚會上,各校作經驗滙報與分享,引來了接近四百名幼兒工作者。會上由劉麗薇教授(Nirmala Rao )作主旨演講。引起了聽眾很大的興趣,此處拿來與讀者分享。首先要聲明,筆者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下面只能說是學習心得;是聽了演講以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聯想;還請讀者中的專家提出批評或修正。

幼兒學英語,屬於雙語學習。裏面起碼有三類問題:幼兒是否適合早期學第二語言;幼兒能否掌握第二語言;如何幫助幼兒學習第二語言(所謂「如何教」)。

幼兒是否須要學外語,往往是語言學家或者是語言教育家不太理會的。他們比較容易從生理或者是心理的角度看外語學習,當然這也是他們的專業責任。在國際上,常常看到語言專家到一個國家,因為提倡母語而禁止小學學習外語。在非洲看過一個小國,就是因此而弄得政府無所適從,因為這個國家的手工業市場是經濟命脈,而所有商販,不管教育程度,都能說英語;而小學以上的教育並不發達。小學不學英語,就間接斷絕了當地的生計。歸根到底,沒有了社會需要,就沒有學習外語的問題;時代變了,社會需要也在變。


幼兒是否適合學外語?

於是問題變成,幼兒是否適合學習外語。過去有一種說法,學外語,會妨礙母語的學習,因此應該盡量推遲。筆者初入行是七十年代,政府就不准在小學三年級以前學習英語。但是腦科學又告訴我們:六歲以前是學習語言的黃金年齡;三歲以前是建構語言能力的最佳時候;九個月的嬰兒,是負責語言發展的「突觸」(synapse,腦神經中信息傳遞的關鍵元素)的成長巔峰等等。

劉麗薇的解釋:贊成推遲,是覺得掌握外語,與母語的「習得」(掌握於不經意)很不一樣,成年人會快得多;幼兒則困難得多。贊成提早,是由於上述的生理、心理因素,過了一定的年齡,就需要費勁才能掌握。

今天,各地普遍的共識,是幼兒應該盡早學習外語;甚至是多種語言。筆者的理解:學習外語,是一個複雜的概念,籠統說「學習外語」,不能觸及實質。要看什麼叫做「學習」。


幼兒學外語學些什麼?

九個月,當然不是說嬰孩能夠講外語,但是幼兒語言的發展,並不由懂得講、甚至懂得聽開始。

幼兒的語言能力的發展,是由零碎的聲音,逐漸能夠分辨;進一步能夠分辨出人類的話音,逐漸明白話音是有訊息的,才逐步在腦子裏形成語言的概念。這只是「聽得懂」。從聽得懂到能夠講話,那又是一個複雜得多的過程;牽涉到傳遞訊息的意識、運用發音傳遞訊息、懂得雙方互動、模仿發音等過程。也就是說,幼兒能夠講話之前,其實要經過一個頗為漫長而複雜的「學習」過程。現在的幼兒教育,都很注意「語言預備」的階段。比如說,講幼兒沉浸在一個語言環境裏面,孩子的腦子裏面就有了這些元素,日後真要學習,這些儲存下來的元素就能發揮作用。

同理,很多家庭都有這種經驗,孩子在早期經歷過一種外語,即使是一年半載,甚至是一個夏令營,孩子就能把外語講得像母語一樣;而且歷久不息,變成終生的能力。這種情形,在成人身上就不一定發生。

有些能力,過了幼兒階段,比較難以掌握。劉麗薇舉的例子,英語的「th」音,幼兒的時候,無意識的模仿,不經意就無障礙地學會了。但是由於在中文裏面沒有,年長了以前,就不容易掌握。就像許多福建籍的朋友,把「h」念成「f」;菲律賓人,把「f」念成「b」一樣。

幼兒容易掌握的,主要是語音。假如有系統的沉浸,他們也會不經意地掌握語句結構;但是作為習慣,而不是作為規條。真正的文法,是相當大的年紀,通過邏輯推理才能學會的。因此,過早地要孩子掌握文法,也是不符合孩子的學習規律的。

以英語來講,香港的英文單字用得比較多,因此香港人掌握英語的一般詞彙比較容易。但是,在學校裏,講英語的機會非常有限,孩子聽到完整的英語談話機會不多。很多的孩子,若單靠學校,也許發音不錯,但是無法交談;這是他們的學習條件使然。如此看,則幼兒園有流利的英語人員,是有意義的;並不純粹是商業招徠。

因此,要回答第二個問題:幼兒是否能夠掌握外語?答案應該是一個反問:看你要他們掌握什麼?我現在的理解:幼兒時期,是熟悉和接觸多種語言的黃金年齡;但是並不一定是要他們馬上要講多種語言。即使是只要他們學好英語,也要明白在什麼時候,讓他們經歷怎樣的學習。比如說,可以經歷更多的聽與講,但是不要求他們學會文法;可以逐步讓他們多閱讀,但是不一定馬上要他們寫。在香港,不少的幼兒園,用學中文的傳統,搬到學英文,非要幼兒寫了才算數,也許不是有效之途。


如何協助幼兒學外語?

所以,上面提到的「推遲」與「提早」之爭,其實雙方都有道理,但是講的是外語學習的不同方面;是在不通的階段,不同能力的發展。語言預備、聽、講、讀、寫,看來是有階段性的。「提早」有道理,不然孩子將來就要為語音與講話掙扎;因此以前不准在幼兒園學英語,是錯的。但是有些事(如文法)又不宜過早,過早只會揠苗助長,甚至消磨興趣。但是到了大一點的年紀,因為不是母語,必須要有系統的學習;不能像學習母語一樣,停留在所謂「溝通式」學習。因此,香港一度流行的communicative approach,在幼年也許是對的;到了中學,也許就不夠。連綿不斷的「是否要教文法」的爭論,答案也許也要在此中尋。

這就牽涉到上述第三個問題:幼兒如何學外語?前面說的「推遲」主張,看來是把幼兒學習外語,重點放在「教」,而不是「學」;因此一想到幼兒學外語,就馬上把它等同於正規的教學。美國有些研究,發現過早學外語,學生後來反而學得不好。的確,假如過早地用非常正規的方法向幼兒「教授」外語,能夠取得正面的成果才怪。

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有實實在在的科學根據。

若是只靠人云亦云,追隨潮流,信仰名牌「模式」,又或者只看一些局部的、偶然的經驗,就輕率推廣,必然是害人子弟。

Rank: 6Rank: 6


6157
25#
發表於 13-1-4 14:36 |只看該作者
信報 教育評論 程介明

2012-12-28

幼兒的英文學習

上周談到幼兒學雙語,文中有一段有兩處錯字,謹向讀者致歉。此段文字,應該是:有些能力,過了幼兒階段,比較難以掌握。劉麗薇舉的例子,英語的「th」音,幼兒的時候,無意識的模仿,不經意就無障礙地學會了。但是由於在中文裏面沒有, 年長了以後(誤作「之前」),就不容易掌握。就像許多福建籍的朋友, 把「f」念成「h」(前後顛倒);菲律賓人,把「f」念成「b」一樣。

收到不少朋友的反應,覺得值得把一些相關的問題再探討一下。

一位朋友說,她(A)的一位朋友(B)不准孩子說廣東話。A 去探望B,B 要把A 的廣東話翻譯成英文給自己(B)的孩子聽;A 自己也剛生了孩子,給B 弄得很困惑, 「難道真要這樣?」

這是典型的「抵消性」(subtractive)雙語學習,也就是把兩種語言的學習,看成是此消彼長的「零和遊戲」:為了學好英文,就得要放棄中文,因此認為學好英文必須以犧牲中文作為代價;或者說,為了學好中文,就要擱下英文(近年提出母語教育的,很容易有這種傾向)。


雙語學習此消彼長?

其實,種種的實踐和理論都說明,這是沒有根據的。幼兒可以學會很多語言,只要成年使用者是一貫的(也就是說,不會混雜兩種或者多種語言),幼兒就會因應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使用不同的語言。在幼兒來說,這些語言都是不經意地、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習得」(acquire),沒有難處(除非有先天的障礙)。

曾經與朋友合辦一所學校,一年級開始,只用普通話與英語,學生很快(6-8 個星期)就都說流利的、近乎母語素質的普通話與英語,而回到家又不損流利的母語(例如粵語)。教師固然各自用單一語言(實際上他們的母語是普通話或者英語),其中一個很簡單的竅門,就是校務處的職員,以及校工,也只講普通話或者英語,是一個全面的語言環境。更讓筆者意外的是,學生的校內課餘交往(所謂playground language)都用普通話。筆者對於幼兒的學習能力,素來抱樂觀態度,對此還是非常吃驚。看來對於幼兒學習語言的能力,我們是大大地低估了。

而且,許多理論與實驗都說明,孩子要是學習多種語言,他們學習語言的基本能力會因而增強,因為他們經歷了跨越個別語言的一些基本學習過程,因此累積了學習語言的共通能力。所以,要是環境和措施得法,幼兒學習多種語言,是完全可能的,也是有益的,是為「加強性」(additive)雙語學習。也就是說,多種語言的學習,是不會互相干擾的,反而是可以互相促進的。所謂「抵消性」只是一種假說,沒有根據的假說;它的出現,除非是人為的干擾,像上述的母親。


課時比例無關輕重!

與「抵消性」假設相關的,有些學校把學生學習的時間作為語言使用的標尺:70%中文,30%英文;或者相反;又或者50-50 平分。這,作為在不同的課堂活動語言的使用比例,大致可以。但是大家都知道,香港有不少學校,尤其是傳統的小學,教學語言是中文,英文只是外語;由於教學得法,活動有效,到小學畢業,學生的英語就可以幾近母語。而相反,有些國際學校為了滿足家長的意願,宣稱中英文的比例是50-50,然而出來的學生,其中文程度,其實非常低。以上說明,要是學習得法,少一點的時間,也可以學得很不錯;而要是教學不得法,再多的時間也不一定學得很好。所謂時間比例,也許可以作為對外宣示的態度,與實際學生掌握雙語的程度和過程,其實沒有關係。

由於幼兒的學習大多是「習得」,是自然而然、不經意地學會的,因此語言環境比什麼都重要;也就是說,要讓他們生活在語言的環境之中,不斷使用這種語言;在使用這種語言的過程中,學會這種語言。這也許是學習語言的大法則;英文如此,中文也如此。

香港的社會環境,中英文的使用都非常普遍,外人羨慕不已。但是學校的環境,卻大多數是廣東話,沒有多少英語的環境,更沒有多少普通話的環境。如何刻意塑造幼兒「習得」的條件,於是就變得非常重要。

假如把學生使用外語局限在課堂,學生就只會在課堂才用外語,香港的許多學校就是如此,因此,即使是比較認真的教師,注意力往往放在如何把英語課上得好,讓學生按照安排做好作業,考試也是測驗他們的學習是否牢固;到頭來,學生學會了教師要他們做的事,他們的英語經歷就是教師安排的作業、考試,從來沒有使用英語來溝通、表達、創作,他們「學」了英語,卻不會「使用」英語,因為他們也許從來沒有機會「使用」英語。

「學會一種語言」,與「學會使用一種語言」,還不一定是一回事!


學習英語貴在使用!

學生如此,教師也是如此。

曾經經歷過一所中學,校長請來英語水平非常好的老師,認為如此,全校就會是英文的語言環境,成為徹底的「英文中學」。但是我到教師室走一圈,教師都在講廣東話,教師在課餘都用廣東話,學生在課堂以外也必然不會使用英語;再問教師會議用什麼語言,也是廣東話。教師也沒有機會使用英語,他們的英語就局限在課堂用語;教師英語水平如何提高,關鍵在此。以往曾經以為讓英語教師念一個英語學士課程,就能提高英語教學的水平,現在看來,也是沒有按照人類學習的規律。

還有一個問題,中國人學習中文,往往是從認字、寫字開始。這個過程本來就值得商榷,不過這裏暫且按下不談。現在的問題是,許多香港的幼兒園也把先認字、寫字的那套辦法搬到英語學習裏面來了。學英語從認單字、寫單字開始,在完全沒有英語經歷的幼兒來說,是意義不大的。幼兒需要的是某種程度的沉浸,也就是讓他們生活化地使用英語,即使是簡單的英語,着重聽與講;着重溝通、表達、創作。他們有了語言使用的經歷,才會對語言有感覺,之後才談得上認字與寫字。要是不由分說地本末倒置,結果是事倍功半,效果奇差;很多幼兒就是在這種狀況下失去學英語的興趣,甚至從此害怕英語。

Rank: 4


786
26#
發表於 13-1-7 09:03 |只看該作者
錯的真不少。

點評

slamai  Can you elaborate?  發表於 13-1-7 12:53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