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初中教育 三三四逃亡潮 ,中學文憑試(DSE)港生提早「跳船」 ...
樓主: 藍天心
go

三三四逃亡潮 ,中學文憑試(DSE)港生提早「跳船」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1217
21#
發表於 11-10-19 12:06 |只看該作者
More & more elite schools are changing over to become DSS.
And the standard of those remaining as government / subsidised schools is dropping.
It is certainly a worrying trend!

原帖由 長生不老 於 11-10-19 11:23 發表
我就覺得香港教育政策幾好 , 名校多數是官津校 , 在外國名校多數是私校 , 你少D錢都不用考慮 ,1個教育政策無可能人人都滿意的 , 只要大多數人接受和認為公平 ,已經OK .說它不好的多數都是家里有個讀書不成及不爭氣的 ...


2134
22#
發表於 11-10-19 12:3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


24
23#
發表於 11-10-19 13:47 |只看該作者
相信"長生不老"家長家中的小朋友是非凡類,很了不起啊!恭喜!恭喜!
不是每位批評香港教育制度的家長家中孩子都是"不爭氣","罪"不及小孩。別批評鄰家孩兒,只是大人意見而矣。老實說,我家孩子是在一家名校從小學升至F.7畢業,現在在香港讀大學﹔我們一班來自港九不同的名校,偶爾彼此交流教育心德,說的也是事實,讓家長知多少少。當中家長亦有許多家人是從事教育界,可能了解多些,彼此交流。


2134
24#
發表於 11-10-19 14:13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


24
25#
發表於 11-10-19 14:17 |只看該作者
ng......bless you all.

Rank: 1


24
26#
發表於 11-10-19 15:01 |只看該作者
相信教育王國宗旨是讓家長們藉此平台互相交流最新教育情况,彼此能平和地交換資訊,造福下一代,千萬別誤把平台作擂台,個人炫耀無妨,但請慎言,勿誤傷無辜。不管是喇沙、女拔、聖保羅...抑或其他學校,出國或留港就讀,我們應好好愛惜每一位孩童,不管資優與否,都是父母心頭愛,尊重別人!

Rank: 1


24
27#
發表於 11-10-19 15:20 |只看該作者
我家有數位至親是執教鞭的,喇X、瑪XX、男X,都嘆說老師不易做。先前有拔尖,家境不論富與否,孩子一起二上,寧願給他住外就讀。如家中兩位侄兒亦是 LS F.4 和 F.6 高材生,今年哥哥就把他們送往英國,不參加文憑試。 大部分家長都寧願辛苦自已,成就子女,辛苦啦,各位爸媽。


2134
28#
發表於 11-10-19 16:0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


24
29#
發表於 11-10-19 16:32 |只看該作者
男人老狗,咬住唔放,何必如此,嘥氣!對不起,話不投機,永遠收你線!

Rank: 1


24
30#
發表於 11-10-19 16:4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kenfu 於 11-10-17, 21:14 發表
DBS 都有逃亡潮??
咁好多家長米好開心, S2, S3可插班入


你可能說對了,kenfu,想轉校者不妨一試,成就的話,可喜可賀,就算落選,無損失。不過,還是要看孩子願意與否。


12651
31#
發表於 11-10-19 18:5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506
32#
發表於 11-10-19 19:13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awah112 於 11-10-19 18:51 發表
滿招損,謙受益.


The proverb not just for kid, also for "kidult'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1377
33#
發表於 11-10-19 19:45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3693
34#
發表於 11-10-19 21:07 |只看該作者
Funny, why is this not banned?

Rank: 1


4
35#
發表於 11-10-19 21:59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長生不老 於 11-10-19 11:23 發表
我就覺得香港教育政策幾好 , 名校多數是官津校 , 在外國名校多數是私校 , 你少D錢都不用考慮 ,1個教育政策無可能人人都滿意的 , 只要大多數人接受和認為公平 ,已經OK .說它不好的多數都是家里有個讀書不成及不爭氣的 ...


這位男家長「長生不老」好像是在小學雜談中有一議題版 : 132。因為其言論頗「特別」,有印象。現列他其中發表的部分內容如下  :  

「其實係希望啲家長不要為了入名校,而給自己太大壓力,學校的功力我認為只佔一成.家長幫助小朋友的功力佔二成,小朋友資質佔七成.讀書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考三大,(其它.大不算)資質好的什麽學校讀都會好,資質差的拉牛都上不了樹.讀名校都考唔到大學咪仲無面,貪慕虛榮.。」

「出國留學只有两種學生,一種是尖子學生, 完成大學後繼續向碩士和博士邁進,一種是為避難而半途出走到海外讀野雞大學的學生(這些學生多數讀唔成書,浸吓英文就可以).本人鄰居小朋友就是考百幾名猛車邊直上喇沙書院,中二最終都敗走海外,希望你两位公子不是這類學生啰.」

「132的意思是小兒1年級全年及2年級上學期考全級第1 , 2年級下學期及3年級全年考全級第3 , 希望4年級會有進步考第2 , 我己經好滿意 ,所以定132就是這個意思 .」

Rank: 1


4
36#
發表於 11-10-19 22:0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長生不老 於 11-10-19 14:13 發表
無錯 , 本人真的驕傲了 , 家里确實有1個好叻嘅兒子 ,我為他而驕傲 .


真係好少見男家長會如此這般,大家都係談談說說,何必懷攻擊之意,撩人者!


2134
37#
發表於 11-10-19 23:0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


4
38#
發表於 11-10-19 23:23 |只看該作者
各位讓他自吹啦,唔好花時間,好多網友都唔 likely 佢,大家都明白。

Rank: 1


24
39#
發表於 11-10-20 12:59 |只看該作者
下列文章節錄自教考報,大家可參閱了解多些。


(原刊於第558期《教協報》)


焦點小組訪談 —
與社會人士探討三三四學制帶來的影響和啟示


 三三四新學制同步改革了課程、學制和評核的模式,而教育局舉辦有關的新學制講座只提及當局要求,與社會大眾互動的交流並不多。現時市民大眾甚至教育界本身的關注及評論,多只顧及了解各項措施的推行細節及運作。由於技術層面的問題已相當繁 複,教育界及大專界普遍較少從宏觀角度深層討論教改意義是否針對現存的教育問題,亦少有從學生的需要及角度出發。因此,本會邀請了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校長葉建源、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政策倡議及國際事務)蔡海偉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持續教育部部門主管胡婉玲,與本會理事從社會層面出發,並由社會服務、持續教育等角度,探討學制轉變對選修科目、學生處境和社福機構帶來的影響。

新高中生實際可選修學科種類少
  現行學制下,因會考容許學生報考六至十科,視覺藝術、家政、體育、音樂、科技等術科仍有生存空間,但在新制下,情況將有所改變。當局雖說在新學制下提供了二十個選修科目供學生選擇,但學生只可選擇兩至三科。實際上,每間學校真正可提供選修的科目卻不多,因大部分學校傾向開辦以大學收生作主導的學科,間接收 縮了術科的發展。此外,由於每間中學面對教學空間的限制,學校只能提供有限的學科選擇。有建議指,不同學校可合作開辦更多種類的選修科,但學生到其他學校上課存在行政和技術上的困難。結果是,學生在選修科目種類有限的情況下,實際沒有太多選擇。在政策上,大眾都將注意力放在百分之十八可升讀大學的學生身 上,卻較少支援非學術型學生對就讀其他科目的發展需要。

香港與其他國家學生的學習處境
 葉建源認為「三三四」本身是一個錯誤的講法,因為三年的初中並無與高中割開,香港並不存在真正的「三三四」制,只是「六四」制。現行中學階段會透過兩個考試逐步篩選學生,新高中則變成全民普及化的高中,學生一般會原校升讀,這做法鞏固高中不能轉校的情況,對學習生態將有重大變化,並預計在這情況下,學生 在這制度內會不斷出現興趣和能力兩種分化,政府應探討能否提供多個主流給不同需要的學生選擇,在不同學校之間分流,而非在校內處理大量分流。換句話說,是要產生不同供應者,而非一個供應者處理一切。這會促使出現不同的主流,而考核亦宜有不同模式,不應一致。

 葉建源進而比較外國與香港的情況,指出其他國家的教育制度甚少以文法學校模式解決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高中學生的教育問題,台灣及大陸只有百分之五十,其他以職業高中為主。瑞士及德國的做法是在文法中學以外提供以操作為主的教育,另有基本文法學習,主要針對應用層面,而非 知識理論層面。在考核方面,德國和瑞士的文法學校及職業學校的考試會有不同,語文考試各自不同,這不是跟水平有關,而是所用的方法會因應學生的前景需要而有別。反觀香港,學業能力較弱的學生,即使修讀職業導向的課程,仍要與成績優異的學生一同應考及被迫修讀該等課程,而沒有其他選擇作分流。有見及此,葉建 源關注香港政府對建立多元化課程的承擔,並建議香港的學習模式須有變化,應從職業方面著手,留意學生的學習傾向是屬於傳統學術型,還是操作及工作範疇的應用型。

當局並無與社福機構討論新學制的安排
 胡婉玲表示女青年會持續教育部以往亦有參與教育事務,例如支援展翅計劃的學生規劃日後的職業生涯,為學生提供更多課程選擇,提供針對職業實用性的訓練,希望學生在畢業後能有滿足感,而非只以入大學為目標。而即將推行的新高中以學術科目為主,未必能切合非學術型學生將來的就業需要。因應學制轉變,外間的就 業計劃安排將會出現變化,社福機構可加強青年就業機構角色,為學校建立社會網絡,與僱主溝通。

 談到有關學校與社福機構合作的問題,本會副會長黃克廉指出,學校如安排200名學生 在星期六出外進行義工服務活動,學校便要付出萬多元予服務機構。在推行「其他學習經歷」時,全港高中學生不單在校內,亦須外出參與社會服務及累積與工作有關的經驗,但當局沒有特別為此提供資源和配套,亦無向社會機構尋求對話和支援,最終卻要學校自行解決所有問題。

  蔡海偉回應時表示,勞工及福利局及教育局並無就「其他學習經歷」的安排與社福界聯繫及討論,故現今未能掌握實際情況。而社福機構不會無故要求200名學生 提供義工服務,服務不是有人數便可以,亦要顧及質素和培訓,重點是義工須要經過訓練,達到某些要求後才能提供服務。這明顯是一個須要購買付費的學習經歷。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生數目突如其來,將會打亂有關機構的日常運作,令服務使用者受到影響,甚至要服務使用者倒過來要招待學校和學生,與原意有差距。胡婉 玲亦補充,當局須要明白及認定這些社會服務經歷是需要資源的。很多時候機構須要為提供義工服務的學校度身訂造活動,涉及行政及接待學生的成本,但機構並無額外資源滿足各校不同的情況。

 綜觀是次社會人士對新學制的意見,香港的課程較單一化,整個教改並無將教育多元化放在重要位置,建議當局未來須為不同專長的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和評核模式作選擇。此外,在推行「其他學習經歷」時,當局未有就有關安排諮詢社福團體,不但缺乏共識,更未能提供相關資源和 措施作配套,令本來是良好的意願,出現了異化變質,使學校和社福機構無所適從,處於兩難。這一切令我們反思,當局在整個教育改革過程中,有多少民主的諮詢和專業的決策機制。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王國長老


6361
40#
發表於 11-10-22 23:22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長生不老 於 11-10-19 11:23 發表
說它不好的多數都是家里有個讀書不成及不爭氣的小朋友..


這句話實在不敢恭維, 輕視其他家長和小朋友的努力, 請你討論時勿發出此類輕佻的批評, 去挑起其他家長不滿, 作為一個成年人, 怎可以對小朋友作出如此沒愛心及涼血的評價?

edea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