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人稱「數學神童」的沈詩鈞,當年以9歲之齡入讀浸會大學,13歲完成碩士,近日他再以18歲之齡取得博士學位,並成為美國名牌大學的客席助理教授,比學生還年輕。他的哥哥沈怡謀(Horatio)亦是尖子,14歲就入讀牛津大學,17歲成為牛津第二年輕的博士生。培養了這兩位「神童」的父親沈振雄大談教仔之道,說要學業成功,就要有「我唔夠人哋叻嘅諗法!」而除了孩子要自律,父母亦一樣要!
對於詩鈞,沈父指最大考驗莫過於是「見工」。17歲的他當時申請了30多份工作,要準備大量繁複文件如研究陳述、文獻出版和多封推薦信等,其間亦要到不同大學演講,爸爸只能幫忙查看求職信,「其他我都唔係好識」。最終成功申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只有兩個位的客席助理教授。
長子沈怡謀現時在英國University of Reading任職講師,為全球首1%最頂尖大學之一。兄弟二人均做數學研究,年薪均約6.5萬美金。
父透露長子已經拍拖
沈父透露長子更已拍拖,但坦言不想詩鈞太早拍拖,認為「要做好依家啲嘢先」。中國人經常說「養兒防老」,但沈父就說兒子奮鬥初期,不用他們給家用,「自己儲錢娶老婆啦!」
培養了兩個「神童」,沈父說自己從來不會稱讚或獎賞兒子。他指出,會不時給稍難一點的難題予兒子,着他們自己找辦法解決,「佢完成到(挑戰),我會問『係咪好開心、好滿足呢?』,呢種滿足先可以持久,讚唔會持久」,而滿足感更會成為兒子的推動力。
猶記得當年詩鈞講過,不喜歡傳媒稱他做「神童」,感覺似抹煞了自己的努力,沈父笑言是自己「洗腦成功」。他坦言,從來不讓孩子做IQ測試,「唔想佢哋以為淨係靠聰明就可以成功,一旦失敗就唔知點算。」
父母孩子須齊自律
9年前開始,沈父為基層家庭義務做輔導工作,他的收生門檻「極高」,收生時會給一張清單,「唔可以看電視、玩電話、打機等」,父母身為榜樣一樣要守規矩,「但好多人都做唔到!」故每次有上千人報名,最終只有一、兩個能成為他的學生。他說反映大部分家長都「唔希望仔女有好成績。」如小朋友放假時,不少家長都帶子女回鄉,「(縱容子女)完全唔溫書」。
坊間不少父母為了子女入名校,為他們報讀一大堆課程,沈父大嘆「無必要!呢啲只係滿足父母的心理需要、為面子!」而至現時沈父亦沒有手提電話,兩個兒子亦只會有空時才檢查必要訊息。
意外發現詩鈞天賦
回想詩鈞「天才之路」,沈父說全是環境所迫。他憶述當年14歲的長子怡謀被牛津取錄,為了照顧長子,自己放棄生意,和詩鈞一起赴英;惟踏入9月,中小學學額已滿,唯一找到預科學院,詩鈞竟通過數學測試,即由小一跳升中六修讀高考課程。三父子擠在英國一間不足300呎的房間,開始留學生活。
詩鈞一開始進度很慢,但因哥哥成績好,開學只一個月便不時有大學同學來家一起討論功課,聊到大家的入學試題目時,詩鈞發現自己會做兩題。沈父指詩鈞自此信心大增,英國高考更奪2A1B。詩鈞在浸大用4年、即在13歲便完成學士和碩士課程,其後赴美攻讀博士學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