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通識科應轉為選修科(梁美芬)
發新帖
查看: 853|回覆: 5
go

通識科應轉為選修科(梁美芬)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2-6 11: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文章】最近看到在香港長大的海外華人丘成桐教授狠批香港中學教育以及通識科的言論,我十分贊同。筆者在大學教書十幾年,2008年成為香港立法會議員,當時身兼兩名中學生母親的我,痛斥教育局推出的香港教育新課程,尤其是通識科及中國歷史科課程出現嚴重問題。中國歷史科的混亂情况,更造成了香港這一代的年輕人對自己國家的無知。筆者當年面對龐大的壓力,其中不乏考評局、教育局負責人以及有份教授及設計通識科的老師、校長與本人維持逾年的筆戰。筆者一直相信通識科的本意是好的,但當它成為一個要入大學的必修科,成為學生必考必修必計的科目、指引混亂、欠缺有系統的教學課程的時候,整件事就已經被扭曲、變質。


近期很多家長狠批TSA(全港性系統評估)製造操練的同時,筆者甚是感到奇怪及失望;同一批人似乎對通識科及TSA卻有截然不同的態度,面對通識科的批評竟是鴉雀無聲。筆者曾收到超過1000名家長的求助,批評通識教育科剝奪了中學生選科的空間以及其課程內容既廣且深,並不適合出現在高中程度的必考科,必答題經常出現高度爭議性的題目。此外,一些大型出版商、補習社的模擬考試中,可以猜中的主題不乏佔中、六四、公投等。過往幾年,可以看到成為必修科的通識科,佔據了中學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容許了龐大的空間讓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通識科老師向他的學生灌輸偏頗的思想。2014年的違法佔中,裏面就有不少中學生參與其中,有些學生稱是通識科老師鼓勵他們參與當體驗。


由於通識科支援的匱乏,佔據的學習時間甚多,學生倍感難以捉摸,再加上它是與中英數齊名的一個必修、必考、必計的科目,很多同學都向我反映意見,通識科不要成為必考必修的科目,可轉成選修科,讓真正有興趣的學生自由選擇,這樣就解決了通識科不一定是進入大學必計的學科。減少學生壓力之餘,更可增加同學選科的空間及對學科真正的興趣。一些不擅長讀政治時事的同學不會因為讀通識科甚至是因表達政見的方法問題而影響入讀大學心儀學科的機會。


我欣喜終於在2017年見到如丘成桐教授這樣的國際學術巨子也認同了我的看法。我雖認為通識科並不至令學生「通通不識」,但通識科帶來教與學的嚴重問題,歷屆特區政府教育局、考評局的主事人及相關學科的負責人明顯出錯,特區政府實在是時候作出深切檢討如何收拾殘局。




作者是經民聯立法會議員、香港城巿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0    0    0    0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3597
2#
發表於 17-2-6 22:36 |只看該作者
當初點解要設通識科?支持變作選修

Rank: 7Rank: 7Rank: 7


13441
3#
發表於 17-2-6 22:51 |只看該作者
回覆 b3410 的帖子

當年教改時班商界高層話大學生就職時輸晒俾啲IS及海歸學生,分析力及理解力不足,不少大學畢業生報紙唔睇,周邊發生乜事唔知,所以學IS或IB加咗呢一科。

Rank: 7Rank: 7Rank: 7


13441
4#
發表於 17-2-6 22:57 |只看該作者
依家覺得年輕人識得太多;分析力,資料搜集能力太高會有管治問題。同樣原理,今日要學基本法,將來幾年後個個都識又有其他問題,例如針對條22條又大把嘢講。跟住會話唔應該教。

Rank: 6Rank: 6


8001
5#
發表於 17-2-7 13:05 |只看該作者
akys 發表於 17-2-6 22:57
依家覺得年輕人識得太多;分析力,資料搜集能力太高會有管治問題。同樣原理,今日要學基本法,將來幾年後個 ...

反而見到小部份年輕人, 因為未有社會歷練, 即使能輕易搜集到大量資料, 也不懂多角度分析, 反而樂於看網媒為他們製作的懶人包, 最終接受到偏頗和不全面的論述, 影響判斷.

我覺得通識科應更強調教導學生如何分辨事實與意見, 如何包容接納不同看法並作分析, 以及小心識別個別媒體以偏概全的陷阱.

歡迎到 開心家庭網 (6歲前的早教) 和 開心家庭日誌 (小學後的培育和升中選校) 也歡迎參觀日誌

Rank: 5Rank: 5


3700
6#
發表於 17-2-8 15:45 |只看該作者
前後都搬出丘教授的論點(甚至説別人認同自己),未知是否佐證自己的高見(亦可能怕自己不夠份量)。一代人的思想和價值觀並不因為一兩個學科能影響,社會環境變遷和全球化因素也影響人對事物的了解和觀點,硬説通識教育失敗,未免過於粗疏,通識教育是否令年青一代更難被馴服,但我們上一代(亦為家長本身)勿把責任都推到學校去,家庭教育對下一代成長更有影響力,只不過我們不會說自己不是,最好把責任推到沒有嘴巴的東西上。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