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港大擬取消天文學及數學/物理學雙主修,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反應激動,批評港大如要多人報讀,不如考炒股學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商業主導,讀純文、純理科的同學,升學選擇不多、職業出路不多,連父母支持都不多。公開試成績再好,考入心儀科系,最後不但輸在起薪點,亦無辦法靠知識上流。
畢業5年後,與朋友的收入差距愈來愈大,當他們正在討論某某新盤入場費、手持年薪要求24至30萬之信用卡,小薯還在擔心連續多日參加豪飲豪食聚會,今個月的生活該如何是好。好多人話,文科係乞食科,
無錯,係香港讀文科,真係同乞食無分別。
中三開始,文理分流。傳統上,數理成績較好的人會選理科,成績好的狀元級人馬,有化學、生物根底,等於取得醫科、藥劑學及護理科的基本入場劵,數口精之人,則可選測量、工程,即使轉途讀商,主修會計仍可擠身Big Four。
文科人呢?即使熟讀歷史,通古今之變;滿肚墨水,擅詩詞歌賦,似乎沒有多少香港老細會欣賞上述價值。不說莫講話老細,連家人與過年時的三姑六婆都表示理解不能:
乜中文要讀嘅咩?咁你畢業出來後打算做乜?
香港首富誠哥開價百萬年薪聘中文主任,高考3A的燈塔名師YYLam,被現代教育開價8,500萬年薪挖角。上述兩個例子,似乎說明文科人出路不差?少年,你太年輕了,這些機會,並不是屬於你的。
在職業出路方面,文科人比理科人更絕望,由填JUPAS時已極為懊惱:成績優異的學生,最好前途就是讀法學、做律師,但試問有多少人英文好、辯才佳,可做律師?真的考入法學院,又要擔心PCLL爭崩頭。另一個較理想的選擇是老師,但近年教席爭崩頭,非主修教育的同學,不少要由教學助理做起,每月約1萬人工,撥開雲霧時,未必一定能見月明。
香港可賺錢上流的職業,數來數去也只有銀行、保險,還要是iBank和跑到單的保險。大企大行的MT(Management Trainee)競爭激烈,一個文科人,只能望門興歎,安份守己做文員,或投身薪金微薄、加幅極少的傳媒出版業。
香港賤視文科,從起薪點上已可見一斑。教資會數據顯示,文科和人文學科起薪點,20年間下降15.3%,扣除通脹後,2015年文科畢業生實際薪金只有1.1萬元。文科出身,沒有數理知識,做不到工程師,也做不到近年灸手可熱的IT人。
幾年過去,不再是懵懂小薯,人工每年按通脹調整3至4%,遠不及香港入息中位數(1.5萬元)。
於是人人爭入政府,做EO、做AO,近年甚至爭奪起文書主任職系。說到底,以前途發展及收入衡量,文科是興趣,文科是學思維,文科是不甘選擇做商學小精靈,最後在職場浮沉多年,才知曉、才重新認識
香港社會只有商科才能發圍的絕望真相。
投身職場5、6年,做Big Four的朋友薪金幾何級數上升,當年的MT如今變成真經理,他們不能明白你為何生活拮据,不明白為何你感到絕望,更不明白學富五車,對《詩經》、《離騷》都有認識的你,
除了是活字典外,有何商業價值?
「香江第一才子」陶傑曾多次撰文,勸君莫選文科,尤其是中文系。
小時候,父母常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苦讀文科多年,高考稱不上狀元,也是個3A榜眼郎,如今看著西裝畢挺的同齡人,意氣風發,站在金字培尖,不禁慨嘆,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