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香港的操練文化(鄧藹霖)
發新帖
查看: 1956|回覆: 11
go

香港的操練文化(鄧藹霖)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5-10 10: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姑勿論是「TSA」或「BCA」,稱號不同而已,還是沒可能扭轉學童被操練的命運。八歲的孩子統統被趕到競跑賽道去:「嘻嘻,你照平常心跑就行啦!」誰都不會天真相信這場賽果真的不重要吧!


正常心理推敲,即使校長未必嚴求自己的學生名列前茅,也絕對不願意學生輸得太難看的。所以,有評估就逃不過操練,務求透過中、英、數的操練,提升學童的基本能力,最終替學校奪得好成績。不過又要說句公道話,即使從來都沒有甚麼評估,「操練文化」早於香港紮根。


香港是何時開始操練學生的?可能有半個世紀。筆者清楚記得小時候參加小學會考時,五、六年級都要天天狂操中、英、數的練習數十本,委實構成了童年陰影。這種操練文化,數十年來有增無減,跑一趟書局就知曉了,補充練習佔了最大、最當眼的位置,利潤該豐厚。眾媽媽們忙於搶購,認真熱鬧。


為甚麼有家長們認同操練文化?那是迫不得已啊!誰都清楚香港教育有一公開的秘密,就是書本有書本教,考試是壓根兒另外的一回事,即是說學童勤力上課溫習是不足夠的,還要狂操練習,熟習取分策略。家長們普遍都相信,孩子勤操練才會考獲好成績。


操練文化為學童帶來甚麼惡果?天下間又那裏有學童願意做完學校指定的功課後,還要應付永遠做不完的練習?



磨蹭下去,有孩子討厭學習、提早反叛,而較合作的乖孩子們則淪為沒靈魂的小小機械人呢!


   1    0    0    0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2#
發表於 17-5-10 11:31 |只看該作者
為甚麼有家長們認同操練文化?那是迫不得已啊!誰都清楚香港教育有一公開的秘密,就是書本有書本教,考試是壓根兒另外的一回事,即是說學童勤力上課溫習是不足夠的,還要狂操練習,熟習取分策略。家長們普遍都相信,孩子勤操練才會考獲好成績。


咁唔係正路嘅做法麽?如果照書出,咪更造成死記硬背嘅文化。

我懷疑作者係唔係冇考過會考中文科,會考考範文,怎麼書本有書本教,考試是壓根兒另外的一回事呢?

考試嘅嘢,考適合小朋友程度就行了。

Rank: 6Rank: 6


8550
3#
發表於 17-5-10 12:17 |只看該作者
judy 發表於 17-5-10 11:31
咁唔係正路嘅做法麽?如果照書出,咪更造成死記硬背嘅文化。

我懷疑作者係唔係冇考過會考中文科,會考考 ...
正路嘅, 如果 教育 =考試 = 大學...



Rank: 6Rank: 6


8550
4#
發表於 17-5-10 12:1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5-10 12:53 編輯

教育有Say﹕教育的支柱?
文﹕鄧依萍(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校長)


【明報專訊】3月中旬有家長團體與教育局官員見面,結果又不歡而散。其中教育局常任秘書長在會上更直言,認為TSA是教育制度的重要支柱。聽下去,筆者不明所以,教育專業工作者若單一以評估視為教育的支柱,且會令普羅大眾覺得與早前當局所倡議的「求學不是求分數」、「終身學習」、「樂善勇敢」等等的教育目標及口號背道而馳,那麼,評估的分數真的完全反映學生的能力及成就嗎?筆者絕對不相信單靠學生以紙筆的成績能呈現他們的學習表現,仍需要有專業教師的日常觀察、課業練習及非學術的表現等等。


究竟什麼是教育的支柱?筆者翻閱資料,嘗試在不同層面找出什麼是教育的支柱,望大家閱後能思考一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96年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Four Pillars of Learning)﹕1、學會求知Learning to know,即是學生要懂得使用學習工具,甚至用什麼方法去學習;2、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即是學生要具備認可的技能,甚至是一些綜合的技能,例如﹕社交技能和與人相處的態度、管理自己的能力、解決困難和敢於承擔危險的精神;3、學會共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即是學生能懂得如何與他人合作,當然首先學習尊重多樣化、不同的價值觀,從而增加彼此的了解、理解和諒解,加強大家的認識,增加社會的和諧;4、學會做人Learning to be,即是學生要有權力及義務去維持生存的發展,同時不斷發揮創造、批判、發展、自主等能力,去延續社會改造的責任感。綜合而言,孩子接受教育,最重要的是學會求知、做事、與人相處、與環境並存等方法。


勿為評估工具忘學習真諦


從前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Richard Charles Levin)的演講「大學的工作」(The Work of the University)中,認為教育是培養學生批判獨立思考的能力,並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其中包括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並且能自由地發揮個人潛質,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向,不為功利所累,為社會、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另外,2005年,美國已故小說家David Foster Wallace曾在Kenyon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演講。他提到教育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學會用一種思維方式,縱使在繁瑣無聊的生活裏,人仍可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活得自在。所以人能學會思考、選擇、擁有信念、自由,這才是教育的目的。此外,哈佛大學的泰勒.本.沙哈爾(Tal Ben-Shahar)教授認為,教育令人有自由意識的思維方式,從而使人感到幸福。


TSA只是一套評估指標及應試的技巧,盡其量只是評估工具,豈能稱得上是學習的支柱呢?如果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只為評估的工具而忙碌地團團轉,卻忘記了學習的真諦,便會白白消耗了兩代人的青春時光了。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5#
發表於 17-5-10 12:29 |只看該作者
咁是正路嘅, 如果 教育 =考試 = 大學.


你反應過敏啦!

我只不過話佢 "就是書本有書本教,考試是壓根兒另外的一回事" 無point 啫。

我仲反對操練過你。

Rank: 6Rank: 6


8550
6#
發表於 17-5-10 12:3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5-10 12:58 編輯

【論盡教育】香港教育真係無得救 ~~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王師奶好討厭自己的烏鴉嘴,好嘅唔靈醜嘅靈,呢頭批小三TSA一定復考,不足24小時吳克儉就話TSA已沒有操練誘因,明年班師回朝。王師奶不是和TSA有仇,三番四次講明TSA只是一種工具,善用之可作教學指標,世界很多國家雖不以TSA為名,但都有類似評估。何以其他國家無咁煩,唯有香港咁濕滯?無他,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像一個網球拍握在佐高域和梅利手上,發球時速150哩,握在王師奶手上則自己拍穿自己個頭,其理一也。


小三新TSA 不是「復」考?


TSA檢討委員會委員林日豐,接受電台訪問時玩語言遊戲,話明年小三TSA不是「復考」,而是「推行全面改良小三TSA」。林日豐拒認「復考」,心中已認定復考的「復」字有原罪,亦即間接證明當日群情洶湧的家長關注並非無的放矢。小婦人對「復考」一詞頗有意見,王師奶家居牛頭角,街尾轉角處有間中菜館,因清潔不合格遭停牌兩周。店主大清潔之餘,順道裝修,再擇好吉日,在門口貼上紅紙,大書﹕「旺記飯店,裝修雅潔,隆重復業,歡迎惠顧」。連續數月,客似雲來,老闆肥陳笑容滿面,不以「復業」為恥。TSA即使過往有多少不足之處,若能修正改善,何須咬文嚼字,計較「復」與「推行全面改革」吖。倒是吳克儉大方,僅呼籲放下對「舊版TSA」的睇法,以新角度了解新版成效。


本文以「香港教育真係無得救」為題,並非嘩眾取寵,下筆時心頭有千斤重,蓋有感教育當局之强橫心態,更有感教育界領袖之不分青紅皂白,逢君之惡。小三TSA破壞整個初小教育生態,不單教育局長知,教育團體的頭頭、學校的校長老師都知,他們做了什麼?是逆來順受,或是跟大隊做「共犯」,當教育界心態若此,香港教育還有得救?


林校長說委員會曾與校長、老師、家長訪談,認為大多數接受。小婦人相信委員會真有訪談過,但如何選擇對象?如果受訪問的都已有傾斜立場,結果可以預見。有無與持相反意見家長會面,聽他們反對的理由?有無訪問不想學生做家課奴隸的校長和老師?


操練提升技巧 不反映能力

林校長說參加考試的學校並無刻意操練,有些學生甚至考咗都唔知。如果學生考咗都唔知那真是天大喜訊,基本能力的評估本來就應該如此。如果無操練,考咗都唔知,王師奶拍手掌、燒炮仗,相信家長都唔會反對。何解無操練?因為只得50間參加,而且是自願性質,根本無競爭意念,操來作甚?還有時間短,由選學校至擬題試考,相距兩個月左右,操乜?不知題目類型,無迹可尋,點操?何况風大雨大,幾十萬對眼望實,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狂操?


最令王師奶心驚的是,林校長話無理由不操練。連我們的教育團體領袖對TSA的理解尚且如此,難怪所有校長都誤以為TSA一定要操練,也難怪整個初小教育被蹂躪到血肉糢糊。教育局的陳嘉琪博士曾三番四次叫不要操練,因為操練有違TSA原意。操練只是提升答題的技巧,不能顯示學生的基本能力。


王師奶與人為善,願校長、老師不再羊群心理,願教育局能徹底禁操,願家長冷靜,不要動輒罷考,這樣會影響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和對學校的歸屬。吳局長,取消小三TSA無損你的權威,你還會獲得從善如流的美譽。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Rank: 6Rank: 6


8550
7#
發表於 17-5-10 13:0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5-10 13:08 編輯

但無可否認,家長們普遍都相信,孩子勤操練才會考獲好成績,唯程度不同而已……
但香港小朋友嘢課業壓力大,父母當然是有绝對責任,但學校不停嘅派功課温測考嘅模式,亦的確令小朋友疲於奔命, 但再睇返啲成果……

勤力亦難獨立 青年「啃老」為勢所迫?經濟日報


據湯森路透統計,2007年至2014年環球失業率呈升勢,至近6%水平,15至24歲組別幾見15%,港青亦好不了多少。即使找到工作,年輕人往往只找到臨時工,如西班牙、波蘭、葡萄牙的臨時工佔比均逾6成,德國、荷蘭、瑞士等亦過4成。


大學生曾是天之驕子,但坐擁高學歷現時一樣只有捱。意大利當地大學畢業生月入普遍難過1,000歐元(約8,473港元),台灣更有「22K天花板」的講法,僱主一口價只付2.2萬元新台幣(約5,662港元)。本地新論壇和新青年論壇去年曾發表研究,1995年大學畢業生起薪點中位數為16,371元,前年卻是13,916元,僅及當年的85%,想追上同期急增176.6%的樓價,儼如天方夜譚。

Rank: 6Rank: 6


8550
8#
發表於 17-5-10 14:4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5-10 14:49 編輯

論盡教育:我個仔「好谷得」文章日期:2016年10月11日


明報專訊-- 報載最少15間學校於新學年不再讓學生做「功課奴隸」,推出新措施﹕新增無功課周,設功課堂,減校內評估次數,為抄寫次數設限,盡量在校內完成功課。相對於數百間小學,15間只是少數,值得開心的是終於有學校覺今是而昨非,從醬缸跳出,不再「混醬」下去,明白當年實行全日制的初衷,期望這覺醒的一小步,是帶教育走回正軌的定海神針。由於制度的扭曲,從事教育的前線人員已積非成是,把送學生入名校為辦學的最終目的,視無休止操練為正常手段,萬般皆下品,唯有英中高。一般學校以學生派入英文中學人數多寡為成功指標,於是日操夜操,補充練習做完一本又一本。所謂全日制就是上午上課,下午不下課,家課十樣八樣平常事,午夜尚伏案做功課是常態。董建華亦不外 Seven-Eleven而已(可能有「僭建」),十歲八歲的小學雞就十二點都無得瞓,邊個搞成咁?TSA的瘋狂操練是兇手之一,校長教師之盲目催谷也是萬惡根源。


家長意向促成催谷文化


將所有罪過入晒校長和教師數有欠公允,一隻手掌拍唔響,家長意向也是要素。有家長不同意學生無家課,認為「太輕鬆,回到家不用做功課,反而養成吃零食、看電視同玩的壞習慣」。最震撼的是有家長豪言自己兒子「好谷得」,不怕功課多,多啲嚟,密啲手,少啲嚟,啱啱夠。呢位師奶當自己的寶貝仔係吹不爆的氣球,任吹任谷,如此心態好得人驚,倘若學校有這樣的家長,老師一定好頭痕,畀少一兩樣功課就會被投訴偷懶,不把她的寶貝谷到爆炸邊緣佢會成晚囉囉攣。不要以為這樣奇珍的家長是罕見品種,其實唔少㗎!就是這類家長,和話無功課做會養成吃零食和看電視壞習慣的家長一樣,逼到學校老師操又死,唔操又死。唔操話你懶,為職業安全計,寧左勿右,老師固然慘,豬八戒照鏡,裏外不是人;校長亦唔好得幾多,如果堅持教育原則,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明知狂操無益,教育原則你啱,但家長話你學校「吞泡」,隔鄰學校功課晚晚做到十二點,你學校的學生半日安,下午踢波捉迷藏,參觀麥當勞、家鄉雞。此消彼長,下年報名肯定只得小貓三四隻,等辦學團體的最高領導幫你照肺可也。


王師奶絕對支持這15間學校的「勇敢」決定,這決定是需要勇氣的,校長和教師固然需要勇氣,學校的校董會也需要勇氣,小婦人在此立正向您們的高瞻遠矚Salute。單憑您們的勇氣是不夠的,要耐心向家長解釋教育的真正價值,請他們給你們一點時間,證明你們的路向正確,讓他們子女健康的笑容證明你們的成果。當15間不讓學生做「功課奴隸」的學校醞釀成風後,一定有更多學校響應,當愈來愈多學校不再狂操猛練而學生又可愉快學習的時候,一定再沒有家長豪言我個仔「好谷得」。


我們更需要教育局制訂良好制度,不要拖一大群教育有心人的後腿。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9#
發表於 17-5-10 20:38 |只看該作者
睇依啲TSA文睇火都來。

點評

Doray  唔駛火,不過佢只係道出實況。  發表於 17-5-11 00:35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6Rank: 6


8550
10#
發表於 17-5-11 00:4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5-11 00:47 編輯

根本所有[共犯],包括家長自己都要摑自己一巴,嘈嚟嘈去都原地踏步,苦了孩子。還好仲有十五間有良心嘅學校。

Rank: 5Rank: 5


3700
11#
發表於 17-5-13 14:46 |只看該作者
若説家長是"共犯"也不為過,的確,操練能提升考試成績,家長為孩子將來應對競爭激烈的社會,不得不提升孩子的能力(我小四才會背誦乘數表,如今,可能被送檢),TSA不過是另插一刀。我承認有一天我也成"共犯",怎減少犯罪感或怎讓被害者自動進圈才是技巧,學校方案是為整校學生設計,學生水平有別,反應也不一,因此當共犯也要當"聰明的"共犯。

Rank: 5Rank: 5


4490
12#
發表於 17-5-14 09:04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5-13 14:46
若説家長是"共犯"也不為過,的確,操練能提升考試成績,家長為孩子將來應對競爭激烈的社會,不得不提升孩 ...

家長會為自已找藉口,政府 迫的!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