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559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1-4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51922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2-9-7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146 
 - 主題
 - 2 
 - 精華
 - 0 
 - 積分
 - 55068 
 - UID
 - 1000654 
  
 
 
 
    
 
 | 
 本帖最後由 beastiebistro 於 22-3-10 15:54 編輯  
 
回覆 foxli 的帖子 
 
大部分傳統英式寄宿學校都會行house制,方便管理(一間house幾十人容易睇過幾百人迫埋一齊。人數分得太散太少又要好多棟樓好多人管理,唔合符經濟效益)。傳統學校嘅House係垂直式嘅,即係咩年份都有,用意係house裡面自己係一個小「社會/社區」。除住年齡漸大,責任(同權力)都逐步加大,令小朋友成長。house同house之間有會有良性(大部分時間)嘅競爭,例如運動/音樂/話劇等等,喺無乜本錢嘅情況下等啲小朋友習慣社會競爭性。 
現今有部分學校因為管理方式,會將啲house行橫行制,即係同學年學生住埋同一個house。咁嘅改動我認為會少咗垂直制嘅好處。 
 
至於house嘅唔同有兩個層面。 
 
第一係硬件嘅唔同,例如有啲可能位置近啲某啲校社,有啲可能遠啲轉堂行到死死吓。有啲可能歷史悠久啲,設施殘舊啲。有啲可能新裝修,啲嘢新啲。有啲可能多啲大dorm要share房,有啲可能多啲單人房。如果行house dining嘅學校,有啲house嘅伙食明顯好過其它。 
 
第二就係軟性分别。基本上每間house嘅精神領袖就係個house master,佢嘅喜好主宰咗間house嘅氣氛。有啲好competitive,好鼓勵自己house贏晒啲inter house體育比賽,咁鍾意運動嘅小朋友就好啱。有啲好鍾意音樂,好鼓勵啲小朋友表演參加樂團,咁就適合玩音樂嘅小朋友。有啲古版啲,有啲搞笑啲,有啲放多啲手俾小朋友自己管理,有啲事事都好緊張。 
 
其實當地人都唔係間間學校間間house都清楚,佢哋都係經過多次嘅school/house visit去認識硬件同軟條件。香港家長隔山買牛就未必做到。而且唔同學校機制唔同,house master任期長短都唔同,可能入嗰時嗰個係某種人,讀讀下換咗個housemaster,間house嘅做法氣氛180度變晒都得。 
 
個人(以過來人又係現役家長身份)就覺得唔同house分别唔會超大,融入咗之後就會發現差唔得太多。 
 
sorry,長篇大論咗少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