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巴童家長:一周兩補課無助學好中文
發新帖
查看: 797|回覆: 1
go

巴童家長:一周兩補課無助學好中文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6-28 13: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教育局雖已投放資金加強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但巴基斯坦裔母親Bibi(化名)說,現時做法未能適切應付兒子等學習中文的需要,迫使她投放更多時間和心機,為兒子Ahmed(圖)和就讀小學的侄女補習,以趕上學校上課進度。


【明報專訊】「不想被標籤為懶或蠢,只是不懂得中文時,其他科就很難跟上。政府不可以給實質的支援嗎?」從小在港讀書的巴基斯坦裔母親Bibi(化名),讀書時中文學習支援不足,以為隨着教育局投放資金加強支援非華語學生學中文後,情况可改善,惟發現兒子和侄女的學校都未能適切應付他們學中文的需要。融樂會盼教育局能檢討現時做法,並向接受資助的學校提供實質的課程指引。


稱教局加強支援 數年未見成效


教育局規劃教育支援措施時,將「家庭常用語言不是中文」的學生歸納為非華語學生,而2016/17學年,全港約有18,200名非華語中小學生,錄取較多非華語學生的學校可採用課後支援、安排教學助理在課堂上協助,或設獨立中文學習班等方式提供支援。


年過30的Bibi過去在為非華語學生而設的「指定學校」求學,「校內只有英文、法文和烏都語學習,就是沒中文」。她中學畢業才發現懂中文是很多工作的基本要求,後來要花多年時間自學才能用廣東話溝通。


「自己經歷過,長大後才去學習中文,十分辛苦。」為了不讓下一代經歷同樣痛苦,Bibi堅持讓兩名侄女和兒子就讀主流學校。她說,幼稚園以學習簡單字詞為主,孩子們仍可應付,惟升上小一和小五的侄女寫和讀的中文字較多,學校未能提供額外中文學習支援,「一周只有兩日輔導班,為成績較差的學生溫書」,無法解決學習中文的困難。


兩侄女的老師曾向Bibi投訴,着她們考慮轉到有較多非華語學生的學校。Bibi於是花更多時間為侄女和兒子補習,侄女近年成績有進步,「默書由零分進步到有六七十分」;教育局於2013/14學年起加強支援非華語學生學中文,但Bibi認為未見有任何成效。


學校不得其法 融樂會:有資助欠指引


融樂會倡議主任譚婉儀說,教育局投放於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資助欠透明,亦沒提供相關指引予學校幫助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因此曾見有學校用資助開中文興趣班,「無法讓非華語學生真正學中文」,盼局方能檢討現時做法,確保有實質改善及學生享有真正平等的學習機會。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2#
發表於 17-6-28 13:26 |只看該作者
教局:有架構可循 教師可參考

【明報專訊】政府以往為非華語學生設「指定學校」以支援學習,但於2013/14學年,教育局修訂支援取錄非華語學生學校的模式,取消「指定學校」制度,於2014/15學年起,學校可按需要獲額外撥款,提供課後中文學習,以支援予非華語學生。


對於融樂會要求向使用資助的學校提供實質課程指引,教育局回覆稱,錄取較多非華語學生的學校可按「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教師可因應非華語學生不同需要和情况,為他們訂定循序漸進的學習目標及進程,調整課程和教學策略;因應非華語學生的需要提供教學的形式,包括抽離學習、小組學習、增加中文課節、跨學科中文學習和課後支援等。


局方指出,2016/17學年暫有89所小學和86所中學獲上述撥款,而非華語生亦可選擇參加教育局委託港大學習中文支援中心提供的課後支援。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