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799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0-9
- 國民生產力
- 33434
- 附加生產力
- 20195
- 貢獻生產力
- 100
- 註冊時間
- 14-5-2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8387
- 主題
- 278
- 精華
- 7
- 積分
- 62116
- UID
- 1539350
  
|
2017年04月03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70403/56515676
中學文憑試(DSE)通識科今日開考,上年令不少考生「投降」的政治題未有出現。今年通識卷一「資料回應題」的三條必答題,問及香港的種族共融、中國貧富懸殊,以及比較香港及新加坡兩地的開心程度和生活質素。今年除了最後一題稍提及香港的政治及社會狀況是影響生活質素因素之一,整體沒有太敏感的政治內容。上年此卷除了問及香港農業、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HIV)外,有一條題目要求考生分析民主與全球競爭力的關係。
今年3條題目都是列出一些資料、圖片、圖表,供考生參考,再回答問題。必答題一引用一個對少數族裔接受程度的調查,指港人較接受與日本人、歐美人士相處,但對南亞裔及非洲人人士相對比較抗拒,另有一名居港巴基斯坦人的自白文章等,要求考生講出是否同意對「香港是個種族共融社會」的看法。
必答題二則提供一幅漫畫,畫有一名有錢人在炫耀「如今在中國的生活很好」,對比窗外衣衫襤褸、說著「三天沒吃飽」的成年人及小孩,以及中國家座年均收入表、報章文章;要求考生講解中國貧富懸殊現象、解釋減貧對中國環境的影響,以及列出搬遷中國農村貧困人口能令中國減貧的正反理據。此題目對於一些不了解內地情況的考生可能有點難度。
必答題三就提供香港與新加坡的開心程度、生活質素滿意度圖表,要求考生比較兩地對生活質素滿意度的校式,並就如「政治及社會狀況」、「經濟狀況」、「住房狀況」等生活質素向度,提出改善方法。由於文字資料不太多,考生需自行作出一些論述,自由發揮空間似乎較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