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明報文章】中學文憑試(DSE)放榜後,不少考生和家長都在忙於調整升學計劃。面對升學和就業壓力,一些較冷門的自資學科近年逐漸吃香,例如屬「專職醫療」範疇的醫務化驗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專業,因薪酬可觀被稱為「絕世筍工」,吸引不少學生報讀。
與此同時專職醫療求才若渴,據政府相關報告推算,至2030年,物理治療師、放射技師、職業治療師、視光師等多個專業將出現人手短缺。報告建議政府除增加公帑資助學額,應鼓勵自資界別開辦課程。
不過一些專職醫療課程較新,學生決定是否報讀時,仍可能有所疑慮。東華學院4年前開辦的職業治療自資課程,首屆學生今年畢業,但遲遲未能取得專業認證,令人擔憂學生畢業後未必能獲取註冊資格。縱使課程評審於今年6月終獲通過,但未來自資院校開辦同類課程時,能否避免類似情况,讓學生放心報讀?
專職醫療人手 2030年欠1771人
根據食物及衛生局發表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醫務化驗師、視光師、放射技師等5類專職醫療人員,預計未來十幾年將持續短缺,至2030年共欠缺1771人。報告其中一項建議,是鼓勵自資界別開辦課程,增加整體培訓學額。然而早前東華學院職業治療課程鬧出的風波,難免令部分DSE考生在考慮報讀相關課程時卻步。
東華學院於2013年開辦4年制職業治療學士課程,按要求,課程需獲輔助醫療業管理局轄下職業治療師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評審,才算完成專業認證。該課程首屆逾30名學生今年暑假畢業,直至今年6月底終獲委員會認可。雖學生最終取得專業資格,但就讀期間其實一直冒着「評審不過,未能執業」風險。未來自資院校開辦類似課程時,是否可以待滿足相關要求後才正式開班,便值得討論。
先開班再評審 是否萬無一失?
據報道,自東華學院職業治療課程開辦第二年起,委員會每年實地審視師資、教學設施、學生實習等多方面因素。智經研究中心在向東華學院查詢時,得知學校過往會按委員會建議作出課程等方面的調整,以符合要求。
就有關審批機制,智經研究中心亦向輔助醫療業管理局查詢,管理局回覆指,專業認證的評審程序須涵蓋全部學年,課程必須達到獲頒認證的「最低要求」,其認證申請才會獲得批准。至於評審時有何具體考慮,例如課程、技能、設施等方面須滿足何種條件,才可取得專業認可,委員會未有答覆。
要減少學生報讀相關課程時的疑慮,進一步公開評審課程時所考慮的因素,相信有一定幫助。以世界職業治療師聯合會為例,其列出了申請國際專業認可時所需的課程標準,並對辦學團體作出建議,如有關學士學位課程為3年制或4年制、進行實踐培訓時師生比例不可超過1:15等。當然,若審批牽涉具體的辦學過程,先開班再評審的安排,或是無可避免。但「唔怕一萬,至怕萬一」,倘若不幸,某些課程在學生畢業時仍無法通過評審,那麼花了數以十萬元學費和數年青春完成課程的學生,是應該「貴客自理」,還是另有安排,制度設計者始終需要思考。
擴大資助 有助減輕學生負擔
就算自資課程過得了評審,有多少市民能負擔自資課程高昂的學費,是另一疑問。不過新任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公布,政府將資助修讀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合資格者每人每年可獲3萬元「自資學券」資助。這項措施,相信將減輕部分學生的學費負擔。其實現時專職醫療的自資課程,已有類似資助計劃(指定資助計劃),資助每屆約1000名學生修讀指定自資學士課程,包括2017/18學年新增了20個醫療化驗科學以及12個放射治療科學學額。
但醫療專科的特別之處在於,開辦這些課程往往要用到實驗室等基礎設施,自資院校若要開辦相關課程,便需留意現有設施能否應付。另外,這類專業也可能牽涉更多資源,上述指定資助計劃中的課程若以實驗室為本,每名學生可獲7萬元資助,而其他一般課程資助金額為4萬元。
由於專職醫療專業人手未來持續短缺,由自資院校參與培訓相關人才相信是可行出路。但在課程評審、課程學費、基礎設施、辦學質素保證等方面該如何改善,以至能否進一步減輕合資格學生的經濟負擔,讓他們安心就讀,仍是需要社會探討的課題。
[智經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