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檢討副學士政策 政府應坐言起行(明報社評) ...
發新帖
查看: 1825|回覆: 6
go

檢討副學士政策 政府應坐言起行(明報社評)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8-1 14: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社評】副學士課程前景愈益受到關注,不少研究顯示,修讀副學士無助就業,起薪低、加薪慢,對青年向上流動幫助有限,連教育局長楊潤雄也承認,副學士推出至今17年,原先設計是獨立認可課程,現時卻廣被視為只是銜接至學士學位的一塊踏腳石,是時候檢討政策得失成效,以及副學士的定位和價值。副學士學位需求下降,課程質素參差,有需要加強規管整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首次檢討八大自資副學位(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課程質素,總算踏出重要一步。政府必須坐言起行,開展全面檢討工作,勿讓問題無了期再拖下去。


副學士政策失敗


課程質素須檢討


2000年,時任特首董建華提出10年內讓香港高等教育普及率達到六成,副學士正是這一氛圍下的產物,經過10多年發展,每年入讀學生數以萬計,高峰時期8間大學和不少自資院校都有開辦各式各樣的副學士課程,然而有關課程質素、收費、升學及就業等問題,卻一直惹來不少爭議,有人甚至批評它是「教育界八萬五」,質疑政策導致副學位泡沫化。


副學士自資課程學費一年動輒數萬元,曾幾何時是院校的生財工具,不過隨着近年中學畢業生人數持續下降,加上自資學士、前往海峽兩岸升學等出路增加,副學位課程顯著萎縮,報讀人數亦呈下跌趨勢,供過於求危機逐漸浮現,多間院校先後停辦自資副學位課程,避免收生不足。上月政府推出36億元教育新資源,向修讀自資學士學位的學生提供每年3萬元資助,勢將進一步打擊修讀副學士的需求。副學士政策敗象畢呈,已到了必須全面檢討的地步。


設立副學士的原意,是作為中學課程與大學課程之間的一個資歷架構。政府一直強調, 副學士學位兼備通識教育及職業導向訓練,是一個「獨立而有價值」的資歷,高級文憑課程較着重專業知識,副學士課程則會涵蓋較多通識教育科目,日後選擇就業,持有副學士學位者可投身基層管理及有關專業的助理崗位。然而不管政府說得如何漂亮,現實是副學士僅被視為繼續升讀學士學位的踏腳石,對就業前途幫助相當有限。有研究指出,20至34歲的副學位持有人,多達63.7%月入低於工資中位數,比率僅較中學畢業者稍好一些,與專上學位學歷相比差了一大截;隨着年資工資增長,在30至34歲組群中,月薪達3萬元以上的專上學位持有者達42.3%,副學士卻只有6.3%。有關數字已說明副學士學歷未獲社會普遍接受,無助青年向上流動。


課程定位設計不周


虛假期望學子有憾


這些年來,副學士課程予人的印象是「高不成低不就」,學費不菲,質素卻全無保證。雖然主辦單位常強調,副學士升學率高達八成,然而實際是將升讀八大資助學士學位,與升讀自資學位課程等數字混為一談。由於八大提供的銜接學額不多,能循副士學途徑入讀者充其量只有兩至三成。當然,副學士的存在,的確可以讓一些在文憑試失手的考生「再博一次」,然而對大多數入讀者來說,副學位只是給了他們一個「虛假期望」,以為能夠循此途徑升讀本地大學,到發現此路不通時,已耗費了不少金錢和時間。


副學士的窘境,說到底是課程定位和設計考慮不周,加上質素參差,部分課程甚至淪為文憑工廠,當局監管不足,導致培訓出來的學生未能滿足業界需要,僱主對副學士畢業生信心不足,政府要負上相當大的責任。副學士政策種種弊端,社會已討論多年,現在政府才提出檢討,實在是後知後覺,平白浪費了不少寶貴時間。政府若有心辦好副學士,首先要做的是嚴格規管課程質素,提升師資水平,確保學生能達到應有水平,同時因應社會和市場實際需要,妥當謀劃副學士學生出路。政府應搞好銜接課程及資歷架構定位安排,增加學生升學選擇,同時加強課程的職業導向成分,鼓勵業界為副學士學生提供更多實習計劃,讓他們對投身勞動市場有更充分準備。


今次教資會先從八大副學士課程入手,進行質素核證工作,是副學士推出以來的第一次,邁出了檢討工作的重要一步,然而政府必須更進一步,全面審視副學士的定位和存在價值,加以改革。副學士檢討工作應當快馬加鞭,不能再「歎慢板」。雖然教育局表示會全面檢討副學士的問題,可是未有具體時間表,未免令人失望。教育局應當以實際行動,證明政府坐言起行。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2#
發表於 17-8-1 15:01 |只看該作者
教資會首檢視自資副學士質素 涵蓋7院校 教界籲盡快檢討認受性



副學士一直被視為入大學的踏腳石,八大轄下開設副學士的學院不時在當眼處張貼大型橫額,標榜副學士畢業生升讀大學比率,如圖中所示的浸大。


【明報專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轄下質素保證局(質保局)正進行7間資助大學(科技大學無開辦)的副學位課程質素核證,是自資副學士推出以來首次接受教資會檢視,料2019年年中完成所有核證報告,中文大學和浸會大學已向質保局提交報告。檢核工作會查核課程標準及學生質素,更會會見大學校長及學生評價。另外,教育局長楊潤雄曾明言會檢討副學士定位,惟未有時間表。


嶺南大學副校長、教資會成員莫家豪認為,政府推出3萬元免入息審查額資助修讀自資學士課程學生,將衝擊副學士的認受性,但部分副學士課程有存在需要,建議就未來人口變化和工種需求作檢視。


教資會應教育局要求,於2016年起擔當資助大學副學位(即副學士和高級文憑)部門校外質素核證工作中監察機構的角色,而質保局則負責執行質素核證工作。


將會見多方持份者 料2019完成


質保局評審小組會評估大學在實踐與所定的使命、目標方面所達至的程度,核證大學能否確保學生學習質素、學術標準和制度質素,以及審視是否符合持份者的期望。評審小組在核證訪問會會見大學校長、高層人員及教職員、學生、校友、僱主、專業團體代表、副學位畢業生所升讀大學的代表等。教資會又指出,核證結果對教資會向大學的撥款無直接影響。每所大學的質素核證報告完成後,會上載至質保局網站。


院校撥款無直接影響


政府推出3萬元自資學士學費資助,料吸引更多於文憑試考獲3322而未能入讀八大的考生轉讀,直接影響副學士收生,令大專學界再度關注副學士前路。教育局長楊潤雄也明言「副學士推行了17年,是時間研究和檢討定位」。有副學士學生和畢業生表示,副學士是入大學的踏腳石(見另稿);但另一方面,副學位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都較學士畢業生高(見表)。


學者籲審視人口變化工種需求


莫家豪認為副學士本身並非沒有作用,尤其是在滿足中學畢業生修讀大專課程方面,但政府現時的政策施行沒考慮人口變化,建議從這方向檢視。


莫家豪指部分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課程內容非常專業,畢業後可直接從事高需求的工種,政府須按課程本身的專業,釐定大學的市場角色。他指職場上並非所有工種都需要大學學位畢業資格,例如社工助理、律師樓的部分員工等,「不用社工或律師資格,但十分缺人才」,認為相關的副學士課程有一定需求。


不過,他亦指非政府資助的副學士或Top-up學士學位學生畢業後「一身債」,薪金不高卻要還學債,也是另一值得討論的問題,籲政府嚴謹檢討。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副學士予人一定要銜接學士才有出路的感覺,本身的獨立資格尷尬,認為政府要盡快解決認受性和前景問題,讓學生掌握更清晰的資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3#
發表於 17-8-1 15:0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7-8-1 15:06 編輯

董提倡盼高教普及 今學位過剩多校停辦

【明報專訊】首任特首董建華於2000年推出副學士,以配合同年《施政報告》提及要在10年內,讓香港高等教育普及率達60%的目標,追趕當年發達國家和亞洲大城市的高中畢業生升學比率。直至現時,高等教育普及率已由2000年的33%,增至最新逾70%。


今高等教育普及率逾七成


董建華當年提出副學士時,自資院校或課程仍未普及,但自前特首曾蔭權於2009年《施政報告》鼓勵自資課程後,專上自資課程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自2012年起,中六畢業生人數便一直下降,由7.3萬人跌至2016年的5.5萬人;2017年文憑試日校考生人數更進一步減至5.2萬人,但資助副學位和學士學位課程,連同非聯招自資院校副學士和學士學位學額,已逾5.5萬個。


副學士一直被視為在公開試中「失手」考生入讀政府資助大學的「跳板」,不過,政府今年資助文憑試考獲「3322」成績而修讀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有每年3萬元免入息審查資助額,料將吸引更多考生修讀自資學士課程,直接影響副學士收生。


資助大學副學士課程餘141個


過去數年,中文大學和教育大學的自資副學位部門已相繼停辦副學士課程;自資院校方面,恒生管理學院亦已停辦副學士,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和明愛專上學院亦停辦大部分副學士,現時只餘下一個副學士課程。


其他仍有營辦副學士課程的院校,包括香港大學、理工大學、城市大學、浸會大學和嶺南大學的副學位部門及轄下的社區書院、職訓局、東華學院等,但開設較多課程的,主要集中在政府資助大學的轄下社區書院。港大、嶺大、理大、浸大和城大現共有141個副學士課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4#
發表於 17-8-1 15:04 |只看該作者
不再「一試定生死」 學生:副學士有存在價值


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副學士畢業生阿希(左一)經兩年努力,成功升讀城大資助課程,他指修讀副學士期間「辛苦過文憑試」;新學年升讀副學士二年級的阿宜(右一)則盼下學年成績達標入讀心儀學科,但她坦言競爭頗激烈。二人都指副學士是入大學的踏腳石。


【明報專訊】副學士一直被中學畢業生視為銜接學士課程的踏腳石,提供最多自資副學士課程的資助大學轄下副學士部門的畢業生,逾八成也會繼續升學。剛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完成文學副學士(法律學)的阿希就如願以償「搏入」八大,新學年將入讀城大犯罪學,直升三年級。


指科目範疇廣 探索真正興趣


阿希認為副學士對文憑試「失手」考生有存在價值,「不再一試定生死,有多一個途徑升大學」;他又指副學士科目範疇廣,學生可從中探索自己的真正興趣,如他讀副學士期間便曾接觸設計、科學和市場學等,相信較中六畢業生有優勢。


修讀副學士而又盼繼續在本地升學者,除了成績平均積點「夠分」加上面試表現良好可升讀資助學士外,較多人選讀的便是銜接(Top-up)學士課程。不過,阿希指Top-up課程參差,認受性不足,令他卻步。他說,若未能升讀資助學士,寧願直接考紀律部隊。


學費比資助學士貴 學生負擔重


他又指出,副學士課程較資助學士課程貴。翻查資料,一般約為每年4.7萬至5.4萬元,如接駁大學三年級,4年學費合共17.8萬至19.2萬元,對學生來說是負擔。


同在HKU SPACE修讀副學士的一年級生阿宜,本因文憑試未能考獲2222而不能入讀副學士,只能修讀基礎文憑,其後成績容許升讀副學士,未來計劃入讀浸大傳理學學士學位課程(電影主修)。她對自己能入讀資助學士課程有信心,認為副學士「有用」,是升讀大學的跳板。


Rank: 5Rank: 5


2285
5#
發表於 17-8-1 15:46 |只看該作者
我同意政府應該評估副學士的功能。 假設補貼和私立大學向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學位,我不明白為什麼這個副學士學位還要保留在我們的教育系統?

Rank: 5Rank: 5


2754
6#
發表於 17-8-1 19:55 |只看該作者
咁現在可以自資學位比達到大學門檻的學生讀, 副學士係比一D唔達大學門檻成績學生讀, 銜接大學.
政府做質素檢討是沒有意義的. 即使質素好好, 始終最大問題係大學收好少副學士畢業生. 所以, 最好是政府規定開辦副學位的學院, 必須收番所有合格的畢業生入番大學讀資助學位.   大學要把關, 自然就不能濫教濫發畢業證書.


51
7#
發表於 17-8-8 18:3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