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1078 小時
- 最後登錄
- 24-12-19
- 國民生產力
- 569
- 附加生產力
- 2355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70-1-1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8458
- 主題
- 144
- 精華
- 0
- 積分
- 11382
- UID
- 1842
  
|
Re: 做左測試証實左係資優兒童
【明報專訊】韓太、鄭太和廖太亦各有資優孩子,但她們形容孩子不是幸運的「自動波」——懂得自發學習,又有穩定情緒。事實上,3個資優男孩的智力高,但情緒智商低,且上課不留心,又常漏做功課或忘記帶書本,還不守常規,做事率性而為,不理後果和旁人感受。廖太便形容他們是無心向學。
廣 告
上課心散 聽貝多芬被嘲諷
在現有教育制度下,若孩子有滿腦子高超智力,卻不能適當表現在功課或測驗考試上,最終資優兒童只會成為「知憂」孩子,令父母大傷腦筋。
3個資優兒的媽媽,在孩子高小時才得知他們擁有高智力。韓太回想兒子上小一數學課時,已很不專心,後教師表示他已懂得所學的內容,建議韓太自購較深程度的數學習作,怎知仔仔很快已看到小六數學內容,嚇得她馬上叫停,恐他上課時更不專注。另外,他小一時愛聽貝多芬的樂曲,欣賞畢加索的畫作,卻遭教師和同學嘲諷,令他產生挫折感。小四時他被評估為資優兒童,但韓太感慨表示﹕「他早已形成壞習慣,往後上數學堂時也不留心,無心上課,現升中二亦沒改變。」她最感無奈是,四出查詢社會中培育資優兒童的資源配套,亦曾向教統局求助,皆徒勞無功。她表示,較年長的女兒智障,尚有不少機構提供適切協助,反而資優兒子卻缺乏社會上長遠的支援,令人氣餒。
與同學關係差 堅拒上學
廖太的仔仔亦讀中二,除像韓太的仔仔般上課不留心外,亦同樣有情緒問題,因而跟同學關係欠佳,加上成績明顯下滑,小五時他堅拒上學,最後廖太無奈安排他轉校,惜不久又故態復萌。上中學後,在廖爸爸的嚴格教導下,仔仔的成績漸有改善,可是自理能力依然欠佳,仍舊常忘記帶書本、漏做功課等。
至於鄭太則嘆言,仔仔在學校常被教師投訴,及因遲交功課、上課時跟同學聊天等而被記過,結果操行屢被評為差劣,而且情緒智商低,容易影響成績、情緒及行為表現。她嘆道﹕「情緒智商較智力更重要。」兩年前仔仔完成中二後,鄭太便安排他往外國升學,雖然他的學校生活愉快,卻依然經常欠交功課。
對孩子的未來成長,3個無奈的媽媽直言﹕「只期望有天奇蹟出現,他們突然轉變過來。」又忠告其他資優兒的家長,可參加一些資優兒童的家長課程,有助了解資優兒的特質,及學習怎樣跟他們溝通。
1.不是幸運的「自動波」
2.又常漏做功課或忘記帶書本
3.做事率性而為
4.跟同學關係欠佳
5.無奈安排他轉校
我女十足十咁呀...點算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