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自然協會創辦人暨鄉師自然學校創校校長劉永佳(知秋),認為現時學童欠缺個人時間和空間,需要多到大自然走走,抒發鬱結。
近年不時有學童輕生的新聞,當中包括小學生至大學生,令人非常痛心。Elsie早前也跟友人討論過,究竟青少年面對何等的壓力,或面對怎樣的困擾,才選擇這條不歸路?作為家長及成年人,又應如何幫助子女減壓,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Elsie上周見到自然協會創辦人暨鄉師自然學校創校校長劉永佳(知秋),談到學童壓力問題,他認為跟現時學童欠缺個人時間和空間有關,並寄語家長和老師可留意「3R」,即Relax(放鬆)、Reconnect(復通)及Recharge(充電),最後就可Reform(革新),制訂適合學童的學習方法,以及與他們的相處之道。
知秋表示,很多聲音指學童的壓力,主要源自學校和學業,但他卻存疑,因為以他的觀察及個人經驗,認為現時的功課量和考試量,跟早年差不多,甚至更少;然而,學童缺少個人時間和空間,卻有可能產生壓力,亦沒有途徑抒發鬱結。「現時小學推行全日制,如果學生需要搭校巴上課,隨時六點就要站在街上等校巴,即天未光就要起牀;放學後,又參與不同興趣班,下午五、六時才回家。吃過晚飯,做完功課後已晚上八、九時;遇上考試測驗,還要再溫習。在這種狀態下,孩子難免疲累,繼而愈做愈慢,甚至不想做功課。」
知秋續說,相對以往的生活環境,現時小朋友的空間不足,家長亦會因安全問題,不讓子女單獨外出,間接減少子女認識朋友的機會,朋友網較薄弱,當子女有憂慮時,也欠缺傾訴對象。「小朋友的學業壓力,來自太多時間在學校,做學校或為學習增值的事,但太少時間做自己的事。」他指出,小朋友需要多到大自然走走,不可以只困在室內,如家長多帶子女到郊區,心境會較廣闊,壓力也會減少。
事實上,要減輕學童的壓力,家長和老師的態度很重要,知秋提醒他們要留意「3R」,即Relax(放鬆)、Reconnect(復通)及Recharge(充電),這分別屬於三個階段,相信有助紓緩學童壓力。知秋表示,作為家長或老師,有些時候需要抽離和放鬆自己,才可以從另一角度看世界,從而發現學童和自己的問題。
知秋說,當嘗試放鬆後,可進入Reconnect階段,即是跟大自然或身體上的自然重新連繫,多去感受,繼而得到Recharge,使人重新獲得能量,並且讓大家了解自己的本質,最後作出改變,找回身體和心靈的健康。
至於具體做法方面,知秋建議小朋友多做運動和健康飲食,一些簡單的運動,甚至健腦操都可以;而教學方法,老師可多讓學生走出課室。「例如請學生作文,題目是『我最喜歡的校園一角』,與其讓學生坐在課室憑空想像,不如請他們用三十分鐘,各自在校園內觀察,或坐下思考,當時間到了,才回課室作文,老師再請學生形容他看到甚麼,最後寫下成為文章,就可以把自然、情意和學習貫穿。」
當日知秋還邀請了一位家長講述自己的個人經驗。現時是全職媽媽的靜雲,說自己從小至大都是目標為本,小時候努力讀書,希望讀大學;日後進入大公司工作,其後結婚生子,尚算達成自己的目標。兒子出生後,對他同樣有很高要求,平日常看不同的育兒書,甚至參加自然協會的活動,最初只是為「教仔」,弄得自己和兒子也有壓力。
靜雲在兒子讀K2的時候,當時工作非常忙碌,結果患上抑鬱症,情緒非常低落,最後決定辭職,並重新檢視教子方法,凡事放鬆,並跟從自然協會提倡的「情意自然教育」,閒來多帶兒子行山、游水、多些體驗,現時兒子和她感到輕鬆不少。
Elsie知道,自然協會已有二十四年歷史,向來提倡情意自然教育,認為真正的老師是大自然。聽知秋講,該會在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五日,將舉辦一系列情意自然教育分享及體驗活動,更邀請國際自然教育家Joseph Cornell首度來港,在下周四晚上擔任講座嘉賓,主題為「共享自然——深度自然遊戲與流水學習法」,舉辦地點在香港理工大學。有興趣的家長,可瀏覽自然協會的網站了解詳情,網址:http://www.gaia.org.h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