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自閉寶寶 晴報 - 學障童融入主流學校 適應小一訓練社 ...
發新帖
查看: 1486|回覆: 3
go

晴報 - 學障童融入主流學校 適應小一訓練社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2688
1#
發表於 15-8-25 09:3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晴報 - 學障童融入主流學校 適應小一訓練社

對於幼兒來說,小學一年級可算是人生學習上的第一個轉變,是從受呵護的環境過渡至遵守紀律的階段。一般小一生固然要時間來適應,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更要預早訓練。協康會十年來均提供相關的適應課程,近年來還設加強班,積極訓練自信和社交等能力,其實是「正常」小一生也該重視的成長元素。
患有整體遲緩和自閉症的小禧(化名),這天與其他兩組同學一起作街頭訪問,訪問街坊對附近設施的意見。小禧與同組同學拿着問卷,到處向街坊招手,有的拒絕回答,好不容易有一位阿姨停下來,小禧牽頭勇敢地向她發問,阿姨回答了,卻不是問卷內既定的答案,他說:「無得揀喎!」阿姨會意了,便依問卷選項選擇答案。小禧一組成功完成了任務,可是有些組別並不很順利,他與同學便在導師帶領下大聲呼喊:「同學努力、加油呀!」如此為同伴們的吶喊,是「小一延展支援小組訓練」訓練重點,「目的是令這班小朋友互相支持、關心和鼓勵,以增強社交能力。」幼兒導師伍美儀說。
紅綠珠檢視好行為
今年八歲的小禧於2012年開始接受協康會的特殊訓練,升讀小一後繼續參加小一的延伸訓練,是因為升小後小禧與同學相處並不融洽。媽媽說:「他想提醒別人專注上課,但卻太用力觸碰同學,或動不動便舉手,個個同學仔都不喜歡他。」媽媽明白,患有自閉症的兒子會有固執行為,不容易為人接受,與同學相處不好。
看到小禧這份急進和衝動的性格,伍美儀老師便給他一個瓶,當他做了好行為時便把一粒紅色的珠放進瓶內,若是不好行為便放入一粒綠色的珠。綠色的珠雖然成了污點,但若一直做得好,紅珠的數量最終會蓋過綠珠,「這樣讓學生明白做了不好的行為不要緊,只要不斷改善便可,增加自律性和自信心。」
鼓勵互相欣賞指正
訓練下來,原本不容易表達內心的先天性格,開始變得會向導師訴說心事。伍美儀說:「小禧做了不好的行為後,會主動叫老師幫助他改過。」例如他「踩人、鬧人」後,伍老師會叫他主動於訓練班上向大家說出來,請別人給予意見,有些會叫他不要再鬧人,有些則建議他對人說對不起,「這樣訓練他們的同理心,以及彼此溝通能力。」
導師相信,學障兒童除了訓練常規外,最重要是培養他們的自信和與人相處的能力,這樣他們便會常常打開心扉,多理解別人,也就能好好地與人溝通了。
家長是最好的導師
訓練學障兒童融入主流學校,協康會的導師特別着眼他們如何表達自己,並相信若能好好表達自己的情感,就能與人溝通,自信心也會提升。於是,小一訓練除了學寫手冊、收拾書包、處理默書測驗外,最重要還是培養孩子們的團隊合作和自信心。這些就讀小學的「要素」,協康會區域經理莫惠霞認為,「正常」的小一生都需要的。她相信家長是學障兒童最好的治療師,也是「正常」兒童最好的導師,所以家長重視學生的成績之外,更需要看重子女們的同理心和互相欣賞能力,這樣能讓孩子容易與人相處,透過別人的讚賞,自信心也能提升。
撰文、攝影:馮淑嫻([email protected])
編輯:余敏
設計:梁政敏

http://www.skypost.hk/親子教育/親子/20150825/008/%E5%AD%B8%E9%9A%9C%E7%AB%A5%E8%9E%8D%E5%85%A5%E4%B8%BB%E6%B5%81%E5%AD%B8%E6%A0%A1%20%E9%81%A9%E6%87%89%E5%B0%8F%E4%B8%80%E8%A8%93%E7%B7%B4%E7%A4%BE%E4%BA%A4/188569
   2    0    0    0

Rank: 5Rank: 5


2688
2#
發表於 15-9-4 13:1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96 於 15-9-4 13:12 編輯

星 島 日 報 報 道 - 118 校 特 教 津 貼 未 用 盡 須 「 回 水 」

( 星 島 日 報 報 道 ) 政 府 本 學 年 起 調 高 三 成 學 習 支 援 津 貼 , 加 強 支 援 入 讀 主 流 學 校 的 特 殊 教 育 需 要 學 生 , 但 教 育 局 最 新 數 據 顯 示 , 一 百 一 十 八 所 學 校 未 用 盡 一 二 學 年 的 津 貼 , 須 回 撥 餘 款 , 要 「 回 水 」 的 學 校 較 一 一 學 年 多 逾 一 倍 , 有 中 學 更 累 積 接 近 七 成 津 貼 未 用 盡 。 有 立 法 會 議 員 批 評 , 數 字 反 映 主 流 學 校 對 特 教 生 置 之 不 理 。

為 支 援 取 錄 特 教 生 的 學 校 , 教 育 局 一 直 根 據 校 內 特 教 生 數 目 及 所 需 支 援 層 級 , 計 算 學 習 支 援 津 貼 。 當 局 一 四 學 年 將 津 貼 額 增 加 三 成 , 每 名 第 二 、 三 層 學 生 可 分 別 獲 一 萬 三 千 元 及 二 萬 六 千 元 款 項 。 若 學 校 在 學 年 完 結 時 , 累 積 津 貼 餘 款 超 過 學 習 支 援 津 貼 十 二 個 月 撥 款 的 三 成 , 超 額 餘 款 將 被 收 回 。


政 府 雖 大 力 「 泵 水 」 , 學 校 用 津 貼 的 情 況 卻 未 如 理 想 。 教 育 局 回 覆 本 報 查 詢 時 透 露 , 截 至 今 年 二 月 , 分 別 有 二 十 九 所 小 學 及 八 十 九 所 中 學 須 回 撥 一 二 學 年 的 津 貼 , 其 中 多 達 三 十 所 中 學 回 撥 逾 三 成 。 反 觀 一 一 年 , 僅 四 十 九 所 中 小 學 須 回 撥 盈 餘 。


當 局 以 「 可 能 會 有 誤 導 性 」 為 由 , 拒 絕 透 露 回 撥 的 具 體 金 額 。 不 過 , 立 法 會 財 委 會 文 件 披 露 全 港 中 學 在 一 二 學 年 , 每 校 未 用 盡 的 學 習 支 援 津 貼 平 均 約 八 萬 八 千 元 , 最 高 一 所 餘 款 更 接 近 七 十 萬 元 , 以 當 年 津 貼 上 限 每 年 一 百 萬 元 計 算 , 即 近 七 成 津 貼 未 用 盡 。


教 育 局 解 釋 , 回 撥 措 施 一 一 年 於 官 校 實 施 , 翌 年 起 在 資 助 小 學 及 津 貼 中 學 實 施 , 學 校 可 能 未 用 盡 津 貼 額 , 又 獲 新 增 津 貼 , 造 成 累 積 餘 款 , 故 須 回 撥 超 額 餘 款 的 中 學 較 小 學 多 , 可 以 理 解 。 當 局 有 定 期 派 人 訪 校 , 若 發 現 運 用 津 貼 情 況 不 理 想 , 會 發 信 提 醒 改 善 跟 進 。


立 法 會 融 合 教 育 小 組 委 員 會 主 席 張 超 雄 批 評 , 當 局 聲 稱 有 監 管 學 校 , 但 數 字 反 映 部 分 學 校 未 有 盡 力 善 用 津 貼 , 認 為 一 些 主 流 學 校 對 特 教 生 置 之 不 理 , 「 對 怎 用 這 筆 錢 毫 不  緊 , 更 可 能 忘 記 了 要 用 。 」 張 超 雄 指 , 曾 經 有 學 校 向 他 反 映 , 局 方 遲 遲 未 有 公 布 學 校 獲 得 的 撥 款 , 令 他 們 無 所 適 從 , 「 可 能 要 待 開 學 後 才 知 可 用 的 金 額 , 怎 樣 聘 請 人 手 ? 」


關 愛 基 金 九 月 起 推 行 試 驗 計 畫 , 向 一 百 一 十 八 所 學 校 撥 款 約 兩 億 元 , 聘 請 特 教 統 籌 主 任 。 張 超 雄 認 為 , 該 職 位 可 能 有 助 學 校 靈 活 用 錢 , 但 涵 蓋 的 學 校 太 少 , 促 請 學 校 增 加 透 明 度 , 「 讓 家 長 知 道 學 校 如 何 支 援 特 教 生 , 由 他 們 監 管 學 校 。 」


http://std.stheadline.com/archive/fullstory.asp?andor=or&year1=2015&month1=5&day1=19&year2=2015&month2=5&day2=19&category=all&id=20150519g01&keyword1=&keyword2=

Rank: 5Rank: 5


2688
3#
發表於 15-9-4 16:46 |只看該作者
主流學校有資助都唔用,回水俾政府。

Rank: 5Rank: 5


2688
4#
發表於 15-9-11 13:40 |只看該作者
AM730 - 開放自閉兒童心

「初初知道小朋友患上自閉症,自己也用了幾個星期才能接受。」家長都希望小朋友將來的路易走,於國際專業教育學院擔任院長的吳紀甄(Dr Yan)也不例外。Dr Yan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早已接觸患有自閉症的小朋友,初次看見兒子出現徵狀時,心底也不免一怯。但明白他們的「閉」,只是「被門封住了才華」,因為有多年教學經驗,亦對兒童發展有深入認識,Dr Yan遂創造了適合所有小朋友的教學法,並讓兒子走出自閉症的陰霾,開朗度過童年,現在囝囝更常常考第一呢!


Dr Yan在兒子半歲時,發覺他常常緊盯著轉動的東西看,就心知不妙了。她指患有自閉症的小孩,為了追求視覺的刺激,小時候會很喜歡看轉動的東西如車輪、風扇,再大一點就會跟人沒眼神接觸、言語發展遲緩、經常尋求感官上的刺激如碰撞、自轉等,性格也會較自我中心、自以為是。作為母親,她坦言:「最擔心囝囝因為社交能力不強、很容易跟其他小朋友顯得格格不入,因而被欺凌或不受歡迎,亦怕其表達能力不好,令人難以理解他的所思所想。」
光擔心沒有用,Dr Yan調好步伐,決定以正面的方向,以教育改善兒子的狀況。自閉症是一種因腦部發育障礙導致的疾病,Dr Yan認為只要教導方法正確,自然能改善其病情和生活問題:
1. 把自我刺激行為融入玩樂:患有自閉症的小朋友普遍缺乏安全感,家長可跟他們玩一些令他們快樂的活動,例如他們喜歡自轉,便將自轉融入舞步,與他們一起跳舞,讓他們感覺到群體活動的快樂,便能更易接受與他人玩樂。
2. 滿足感官需要:自閉症兒童對感官刺激的需求大,Dr Yan便常帶囝囝到大自然去,感受豐富的視、聽、味、嗅、觸覺,滿足他們的成長發展需要,同時也會令小朋友變得更精靈聰敏。
3. 以故事改善行為:自閉症兒童在社交上常有不適當的行為,但他們卻不能理解。Dr Yan就會於兒子睡覺前,以故事的方法,令囝囝感受甚麼樣的事、說話是適當和不當的,讓教化儲存於潛意識中。
4. 以遊戲解除固執:偏執是自閉症患者的其中一個重要問題,Dr Yan笑說兒子小時候也常要固定一條回家的路,她便用地圖遊戲的方式,畫出附近的建築物,並循循善誘他走不同的路,可得到不同的玩樂時間,如經過公園可內進玩耍、繞路可以多看風景等。讓孩子明白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道理,啟發他們的創意思維和靈活性。


因為教導有方,Dr Yan的囝囝現在開朗又活潑,學業成績好之餘,社交亦完全沒有問題。其實只要用心、耐性對待,自閉症兒童的「門」總會被開啟,耀眼的才能,就能慢慢展現出來。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80977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