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219 小時 最後登錄21-10-6 國民生產力0  附加生產力2362  貢獻生產力0  註冊時間15-5-26 閱讀權限10 帖子326 主題22 精華0 積分2688 UID1876300 
 
  
 
 | 
| 晴報 - 學障童融入主流學校 適應小一訓練社 
 對於幼兒來說,小學一年級可算是人生學習上的第一個轉變,是從受呵護的環境過渡至遵守紀律的階段。一般小一生固然要時間來適應,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更要預早訓練。協康會十年來均提供相關的適應課程,近年來還設加強班,積極訓練自信和社交等能力,其實是「正常」小一生也該重視的成長元素。
 患有整體遲緩和自閉症的小禧(化名),這天與其他兩組同學一起作街頭訪問,訪問街坊對附近設施的意見。小禧與同組同學拿着問卷,到處向街坊招手,有的拒絕回答,好不容易有一位阿姨停下來,小禧牽頭勇敢地向她發問,阿姨回答了,卻不是問卷內既定的答案,他說:「無得揀喎!」阿姨會意了,便依問卷選項選擇答案。小禧一組成功完成了任務,可是有些組別並不很順利,他與同學便在導師帶領下大聲呼喊:「同學努力、加油呀!」如此為同伴們的吶喊,是「小一延展支援小組訓練」訓練重點,「目的是令這班小朋友互相支持、關心和鼓勵,以增強社交能力。」幼兒導師伍美儀說。
 紅綠珠檢視好行為
 今年八歲的小禧於2012年開始接受協康會的特殊訓練,升讀小一後繼續參加小一的延伸訓練,是因為升小後小禧與同學相處並不融洽。媽媽說:「他想提醒別人專注上課,但卻太用力觸碰同學,或動不動便舉手,個個同學仔都不喜歡他。」媽媽明白,患有自閉症的兒子會有固執行為,不容易為人接受,與同學相處不好。
 看到小禧這份急進和衝動的性格,伍美儀老師便給他一個瓶,當他做了好行為時便把一粒紅色的珠放進瓶內,若是不好行為便放入一粒綠色的珠。綠色的珠雖然成了污點,但若一直做得好,紅珠的數量最終會蓋過綠珠,「這樣讓學生明白做了不好的行為不要緊,只要不斷改善便可,增加自律性和自信心。」
 鼓勵互相欣賞指正
 訓練下來,原本不容易表達內心的先天性格,開始變得會向導師訴說心事。伍美儀說:「小禧做了不好的行為後,會主動叫老師幫助他改過。」例如他「踩人、鬧人」後,伍老師會叫他主動於訓練班上向大家說出來,請別人給予意見,有些會叫他不要再鬧人,有些則建議他對人說對不起,「這樣訓練他們的同理心,以及彼此溝通能力。」
 導師相信,學障兒童除了訓練常規外,最重要是培養他們的自信和與人相處的能力,這樣他們便會常常打開心扉,多理解別人,也就能好好地與人溝通了。
 家長是最好的導師
 訓練學障兒童融入主流學校,協康會的導師特別着眼他們如何表達自己,並相信若能好好表達自己的情感,就能與人溝通,自信心也會提升。於是,小一訓練除了學寫手冊、收拾書包、處理默書測驗外,最重要還是培養孩子們的團隊合作和自信心。這些就讀小學的「要素」,協康會區域經理莫惠霞認為,「正常」的小一生都需要的。她相信家長是學障兒童最好的治療師,也是「正常」兒童最好的導師,所以家長重視學生的成績之外,更需要看重子女們的同理心和互相欣賞能力,這樣能讓孩子容易與人相處,透過別人的讚賞,自信心也能提升。
 撰文、攝影:馮淑嫻([email protected])
 編輯:余敏
 設計:梁政敏
 
 http://www.skypost.hk/親子教育/親子/20150825/008/%E5%AD%B8%E9%9A%9C%E7%AB%A5%E8%9E%8D%E5%85%A5%E4%B8%BB%E6%B5%81%E5%AD%B8%E6%A0%A1%20%E9%81%A9%E6%87%89%E5%B0%8F%E4%B8%80%E8%A8%93%E7%B7%B4%E7%A4%BE%E4%BA%A4/1885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