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教育局日前舉行關於初中中國歷史科諮詢的記者會。
中國歷史將列為初中必修科,課程內容開始諮詢。我以前也讀中國歷史,會考時中史成績也不俗。對於這一科,原則上我贊成。
不過,多年實踐證明,關鍵不在中國歷史是否必修科,而在於教甚麼內容?用甚麼材料教?側重或忽略那些方面?能否按客觀史實來教?以及用甚麼方法教?這些問題各有標準,跟不同時代的執政者的傾向甚有關係。
港英政府年代,中國歷史的課程只到1840年,即沒有鴉片戰爭和以後的歷史。這明顯是英國理虧,不願多提侵華罪行;後來教育界不斷努力,才有鴉片戰爭及其後的一些內容。但對於中國近代史,尤其是中國共產黨怎樣起家,基本一字不提。
我深深記得,當年我拿著內地的書籍回校,校長馬上禁止,明令以後不能帶這類書籍返校,屢勸不聽就趕出校。我跟他吵得很厲害,幾乎全校都知道我這個「不聽話的學生」;最後,我仍是捍衛了我的閱讀權。
今天,相信港府和學校不會像當年那麼閉塞和專橫,但能否客觀、平衡地對待歷史?卻是未知之數。從大環境看,香港正不斷向內地傾斜,當中有利有弊,難以一言蔽之,但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偏向,已是路人皆見;加上內地強調「牢牢掌握對港澳的全面管治權」,其控制慾更是溢於言表,實難令人感到未來教導中國歷史的方向不會偏差。這不是我的偏見,而是多年的事實給大家的答案。
可見,「歷史也要為政治服務」、「事實可以隨觀點變形」,雖不宣之於口,但已是一股逐漸強大的潛流。任何政權只要權力在手,都會讓過去的歷史和眼前的現實服從於它的利益,英國和美國都一樣。所以,未來可以預見的,將是一場中國歷史科的內容論戰和執行戰;遠的歷史不會有太多爭拗,但近代的歷史將是焦點所在。
目前,港府努力營造一種開放、透明的感覺,我不會指責,因為現時毋須這樣做。但我會提出預防「溫水煮蛙」的忠告,因為官民雙方的權力和資源不成比例,未來民間的困難不少,要有足夠的準備。不過,我始終相信山難擋風,清醒的風必會穿越或繞過山巒,吹向千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