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312 小時 最後登錄25-10-31 國民生產力3649  附加生產力46069  貢獻生產力0  註冊時間07-11-25 閱讀權限10 帖子27811 主題12608 精華0 積分77529 UID168291 
 
    
 
 |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004/18449169 
 
 
   
 
 教資會主席鄭維新
 
 大專院校自資學位商品化,收入大增,教資會昨要求自資院校公開收入及支出,公帑支薪的員工若到自資院校工作需要列明成本,以便外界監察。
 
 獲公帑資助的八大院校均設獨立自資院校,以及自資課程,教資會兩年前設小組跟進自資院校財政問題,檢視數據後發現,由2009至2012年間,院校在校內自資部門及校外獨立的自資部門賺得盤滿缽滿。
 
 2009/10學年,八院校的副學士、學士、研究院及專業進修課程總收入為76.7億元,獨立自資部門佔14.53億元,校內的自資部門收入有31.78億元,自資總收入有46.3億,比教資會資助的總收入30.4億元為多,自資收入佔總收入的60.4%。
 
 2010/11學年校內及校外獨立自資部門的收入持續上升,該學年八大合共自資收入為52.83億元,佔總收入84.23億元的62.7%;在11/12學年,總收入為88.45億元,校內及校外的自資部門收入為56億元,佔整體63.3%。
 
 促增透明度以便監察
 
 小組發現八大在2000年起,自資部門的學生人數已超過資助學生人數,在2011/12學年自資學生佔整體約53%,資助學生為47%。所有院校的自資課程錄得盈餘,在2009/10學年盈餘平均為3.8億元,在2010/11學年盈餘平均為4.52億元。到上學年,大學三年制改為四年,令大量學生減少報讀副學士,才導致三所院校虧損,另外五所院校錄得2,100萬元盈餘。
 
 小組認為院校在成本攤分、財政透明度上不足,教資會主席鄭維新建議各院校披露資料,目的是把自資及公帑收入劃清界線,增加財政透明度,以便外界監察各院校有否利用公帑辦自資課程謀利。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贊成建議,但若自資課程不能享用公帑資助的圖書館、課室等資源,或令成本急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