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機構建議政府帶頭將電競視為正式體育項目,提升香港電競業的地位。
近年電競熱潮席捲全球,但在本港「打機」等於「廢青」的負面標籤仍然存在。青協「青年創研庫」一項調查顯示,近7成受訪青年同意香港應進一步發展電競業,但6成人指家人反對成為年輕人投身電競業的最大阻礙。有受訪者指親友認為打機是不務正業、做電競選手「無錢途」,要讀大學才有前途。
「青年創研庫」昨公布「電競業在香港的發展機遇」研究報告,研究以網上問卷於去年11月17日至12月3日,訪問了1,407名15至29歲的青協會員。結果發現,68.4%受訪青年同意香港應進一步發展電競業,但有58.9%受訪者認為家人反對成為年輕人投身電競業的最大障礙。報告引述個案指,親友覺得電競選手沒成就,認為打機不務正業,以及要讀大學才有前途。
場地不足影響發展
原為全職電競選手、現年18歲的陸先生去年退役,現為港澳台電競聯盟受薪成員。他憶述15歲時決定退學成為全職電競選手,遭家人反對,他指家人認為做電競選手等同「乞食」,更對他說︰「離開呢個屋企就唔當你係仔。」最後他選擇追夢,並謂︰「年輕人應敢做敢承擔。」他寄語選手即使退役後打算重回校園進修,也不要介意年齡比其他同學大。
另外,除家人反對外,有受訪青年認為場地不足導致賽事數量太少及本港缺乏全面專業電競課程亦影響行業發展。
陸先生指自己當全職電競選手時,於國內打比賽月薪可達2萬元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