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5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0
- UID
- 168291
   
|

【終身教樂】
最近我在立法會偶然碰到一群來自杭州的公立幼兒園校長,她們在香港參觀了一些幼稚園,不禁對我說:香港的幼稚園比較「小學化」、「成人化」。我回答說:香港也有一些幼稚園是以兒童為中心的,做的很不錯,很多內地幼教界朋友都讚不絕口。然而誰都不能否認,杭州朋友口中的「小學化」、「成人化」,的確是香港幼稚園的主流。內地幼稚園常被詬病為「小學化」、「成人化」,連她們也有此感覺,可見情況嚴重。
幼稚園的英文kindergarten本來是德文,十九世紀初德國幼兒教育家福祿貝爾(Friedrich Fröbel)創辦全世界第一所幼稚園時,沒有叫它做「幼兒學校」,卻把兒童(kinder)和樂園(garten)併成一個全新的字,從此世界通行。台灣喜歡叫幼稚園的主管做「園長」而非「校長」,也就是貫徹樂園的初衷。
近幾百年,教育的最大變化發生在幼稚園。由啟蒙時期法國的盧梭,到德國的福祿貝爾,再到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和瑞士的皮亞杰等等,世人開始把兒童看成是兒童,而不再是「縮小的成人」。過去讀教育史,曾經看過西方的圖片,那些幼小的男孩都被裝扮成與父親一模一樣的小紳士,木無表情,唯一差別只是XXXS尺碼的衣服吧了。中國的幼兒也一樣,不單自小就要背誦古書,而且很早就被灌輸「勤有功,戲無益」的思想,一言一行,都要模仿成人。
但歐洲的思想家重新發現「童年」,心理學家的研究則證實了兒童的心理和認知特徵,的確有異於成人。於是幼兒教育翻天覆地,到今天,幼稚園充滿鮮麗的色彩,小朋友不會像中小學生那樣排排坐,他們唱歌、繪畫、遊戲、聽故事、做運動,充滿童心的老師想盡千方百計刺激他們的感官,鍛煉他們的手腳,學習生活,培養良好的品格和生活習慣。
而香港呢?幼稚園雖然也喚做「園」,但學術的成分極重,應該在小學教的讀寫算,幼稚園一早就教了,這就是「小學化」。有趣的是,「不要落後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是十多年前從內地傳過來的,如今香港家長的心態比內地家長還要緊張得多,在整體社會氣氛的龐大壓力下,多數幼稚園又怎能逃出揠苗助長的噩運呢?
不過我總是樂觀的,近年不少家長已醒覺了,不再盲目追求程度深,要還孩子活潑的童年。幼稚園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會有更多人堅持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希望香港幼稚園能早日擺脫「小學化」、「成人化」的困局,為下一代創造理想的成長環境。
文:葉建源
葉建源,自預科起便想從事教育,結果心想事成,教過中學、教育學院,做過校長。最近從政,成為立法會議員(教育界),仍然回味教書育人的日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