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868 小時
- 最後登錄
- 21-9-5
- 國民生產力
- 69
- 附加生產力
- 1365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4-12-2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313
- 主題
- 60
- 精華
- 0
- 積分
- 4747
- UID
- 35927
 
|
Re: 22中學中一面臨停辦
【明報專訊】政府公布新一年的中學派位選校資料,今年9月有大約78,800名小六學生升讀中一,現時全港只有22間中學因收生不足,只餘一班至兩班中一,可能要停辦,但5年後升中學生人數將大跌三成,減少至大約54,400名,屆時大批的第三組別中學可能要停辦,第二組別中學將降級,第一組別的英中也會因生源不足而被迫轉為中中,縮班殺校的連鎖反應將衝擊全港中學,教統局和業界必須及早籌劃應變之道,例如降低每級班數或加速學校合併,避免臨急抱佛腳。
津貼中學議會早已看到,縮班殺校浪潮將從小學蔓延至中學,遂提出每級只開4班、每班最多只收38人的建議,希望收生「爆棚」的學校減少收生,令區內收生不足的學校可以維持最少每級有兩班,避過殺校厄運。
不過,收生反應熱烈的學校都不願意減收學生,因為減少收生會造成超額教師問題,而且違背家長意願。儘管教統局也認同在「三三四」新學制下,中學每級應設4至5班,但現時全港有39間中學仍開辦6至8班中一,每班人數通常在40以上,最多達到45。
受歡迎學校盡量多收中一生,還有其他的現實功利考慮,例如應付學生轉校或出國升學,學校班數人數俱多,便不怕流失造成縮班﹔初中多收一些,到升高中階段淘汰一批,去蕪存菁,畢業生在公開試取得好成績便較有保證。
我們不贊成以行政手段強迫受歡迎的學校減少收生,教育制度始終需要一定的汰弱留強機制,為了讓收生不佳的學校勉強辦下去,而要求受歡迎的學校收生時「打讓賽」,並不符合公平競爭的原則。
不過,即使是收生良好的學校,也應該看到,未來5至8年學生人數大減的趨勢,不單衝擊現時收生欠佳的第三組別學校,也會波及第二組別和第一組別,影響面遍及全港,必須從宏觀角度思考整個界別的對策,不能只看自己學校的眼前利益。
試想像,當中一新生人數在短短5年內,從78,800名下降至54,400名,如果全港中學的數目按同樣的比例減少,5年內便會有三成的中學消失,這意味大部分的第三組別學校將要結束,至少一半的第二組別學校將因收生質素下跌,降為第三組別學校,大批第一組別的學校也要降級,並可能從英中變回中中,因為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