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多元環境下 怎助小孩學協作(趙永佳) ...
發新帖
查看: 824|回覆: 0
go

多元環境下 怎助小孩學協作(趙永佳)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374
1#
發表於 18-12-12 11:4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香港孩子與新來港學生一起玩樂,用紙箱創作不同的場景,讓他們接觸新朋友。


中產父母花盡心思為寶貝孩子鋪好前路,希望孩子能與世界接軌,藝術、體育、知識、思維多方面才華自幼訓練有素。不過,現今世界愈來愈複雜,如何在多元環境底下和與你不同的人協作,也是21世紀共通能力的重要一環。


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孩子是否能與少數族裔、新來港人士、又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朋友相處並且合作?


早前曾經撰文介紹了我家老三的「優學年」(編按:取其諧音,即休學年,見本欄2018年9月28日《休學體驗「優學」.讓孩子走得更遠》文),其中一個活動其實就是一個學習共融的經驗。那一年(2015)教育局開辦了幾家所謂「短命學校」來應付新增新來港學童的需要。在觀塘區,就新辦了一所計劃只得9年壽命的小學,該學年只有兩班小一及一班小五,小五那班亦只有10個學生,全部是新來港生。


「本土」與新來港童 齊創作玩樂


經朋友介紹,我們跟校長詳談,發覺大家對教育有很相近的理念,於是決定來個「共融計劃」。校長希望那10個新來港的小五生有機會跟香港孩子多玩樂交流,讓他們逐步認識香港的文化,及簡單如有說廣東話的機會。對於優學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寶貴機會,讓他們去接觸新朋友,接納這群文化背景不大相同的「新香港人」。


優學體驗年原定下了多個主題來擴闊孩子視野的。共融、環保、動手創就是其中三項。這次跟小學的協作,導師正好巧妙地把三個主題連貫一起。我們希望兩組孩子能一起創作、一起玩樂,是平等的參與和分享。


學校除了空置班房外,並沒有額外資源可提供。於是,導師跟孩子們商討後,我們想到了在工廠區被人棄掉的紙箱。一個早上,已拾到百多個紙箱!做甚麼好呢?可以讓孩子爆發創意,又要讓他們全民投入參與,大家有甚麼好點子?最後想到四項任務,(一)設計迷宮,(二)設計障礙賽賽道,(三)興建紙皮屋,(四)建設紙皮遊樂場。接着來的一周,兩班小朋友一同創作,一同遊戲,不亦樂乎。


當朋友治療夥伴 小孩也得益


每一次當我們慨歎現在的「本土」青年人缺乏共融的精神,我們似乎更應反思,有沒有從小就給他們機會來發展這種「美德」?與其不斷以「加法」來把更多的任務與期望(如簡體字、普教中)加諸老師的肩上,我們其實更應以「減法」為學校創造空間,來教孩子們一些更重要的知識和道理。


兩星期的時間,對一般學校來說是非常「奢侈」,但我們覺得能讓優學孩子們,體會一下甚麼是共融,真是賺到了。


老三的另一個學習共融的機會,來自他一位有自閉症的朋友--「北極熊」。他們由小二開始,一起在一所殺校邊緣,但就在我家對面的屋邨學校就讀。北極熊媽媽後來請老三幫忙,當北極熊的行為治療夥伴,在他的訓練過程中當訓練員的助手。簡單來說就是和北極熊一起玩,但需要按訓練員的指示製造一些特別情境,例如故意發脾氣,或和他爭奪玩具,好讓北極熊學習基本社交技巧,如何和其他人相處。如是者,堅持了差不多五年。


老三媽媽常說:「小朋友幫助別人,自己心靈也會得到了滋養。」當然他不是百分百的天使,也會和北極熊吵架、爭奪玩具。但總的來說,他知道無論在甚麼時候也應該當他的夥伴,在他身邊幫忙。


北極熊比較自我中心,並不很懂得如何和老三一起玩,但老三卻是接受了當北極熊身邊的「小天使」角色,視他為好朋友。對大人來說,要「照顧」別人,聽來有點傲慢,但一個小朋友能接受並甘於去「照顧」別人,卻並不容易。


他在家中年紀最小,從前我們擔心他會很「BB」,太依賴別人,但事實是他卻是我們三個兒子中最會照顧他人的一個,在他協助北極熊訓練的期間,其實他自己也成長了不少。真的很感恩,北極熊讓他體驗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讓他更明白自己和別人的限制。


與他人合作 接受社會多樣性


老三與北極熊同行多年,得益最大的可能是他自己,單單是孩子們明白、接受社會上的多樣性和差異,已是上了重要的一課。將來他們在社會上生活,學懂不同人(包括他們自己)都可能會有不同處境、不同的需要,能和他們合作、相處,我們就已經很欣慰。


對家境比較好的中產同學來說,日常生活中不一定會有接觸其他群體的機會,最多可能只是家中的外傭(這問題下次再談)。現在很多學校雖然都有義工服務等,但強調共融的多元教育(Diversity Education),還是比較新的概念,而且在種種課程壓力底下,也未必有時間和空間來執行。


如果有幸自己小朋友的學校希望進行嘗試,家長應該盡量支持。當然更「怪獸」一點的,也可以和我們一樣,自己創造一些學習多元及共融的機會。




撰文 : 趙永佳 香港教育大學社會學講座教授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