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比賽中落敗,父母最能幫助孩子的回應是什麼? 教孩子面對失敗 - 張笑容 大部份育兒天書都是教父母如何扶助孩子成功,例如如何考進名校、如何在競爭中獲勝;而沒有提及教孩子面對失敗,包括考試成績未如理想,在比賽中落敗,或在公開表演中失手等。現實生活中,孩子面對失敗的機會遠高於成功。孩子沒有學過如何面對失敗,當失敗來了,便不堪一擊,一沉不起。 現代父母怕孩子因失敗而自信心受損,為了保護他們的自尊與自我形象,父母傾向否定失敗,或將之輕輕帶過。例如他們在游泳比賽中落敗,父母可能有四種回應: (一)「其實游泳並不十分重要,沒有獎也毋須可惜呢!」把孩子未能成功完成的事貶為不重要,日後他們遇到困難,也會輕易放棄; (二)「你在所有參賽者中是最優秀的,今次只是一時失手吧!」不符事實地誇讚他們,令他們失去改進動機; (三)「那個獎盃本來就屬於你啊!要不是計分員出錯,就是賽規有問題。」把責任諉過於人,不反思自己的缺失,孩子日後也會把自己的問題推到別人身上; (四)「你很有能力,下次必定是冠軍。」空洞式的鼓勵,給他們錯誤期望,以為有能力就必定成功。 要扶助孩子進步,首要是教孩子面對失敗,讓他們承認失敗的事實並檢討原因,是由於沒有做足準備。「我明白你感到很失望。但以你目前的實力,其實沒有贏取獎項的條件。因為其他同學已花了很長時間操練,態度非常認真,而你只是比賽前才練習,沒有竭盡所能。如果你真的在乎自己的表現,很想在游泳中獲取好成績,從今天開始便要加緊訓練,痛下苦功,才有機會獲勝。」
轉載自頭條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