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首屆文憑試通識科 政治民生題表現差
發新帖
查看: 2133|回覆: 4
go

首屆文憑試通識科 政治民生題表現差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5
1#
發表於 12-11-2 16: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02/gok1.htm


首屆文憑試新增核心科通識科,有九成人成績達2級或以上,但考評局昨日出版的考試報告指考生部分題目仍答得差,難奪高分。當中兩條涉及本港政治民生的時事題目表現最差,包括政黨政治及第三條跑道相關的題目,報告總結考生懂表達個人意見,但分析較片面,例如過於主觀評論個別政黨工作,對議題有欠深入分析等。

考評局表示,今屆文憑試只有通識科會再度提供練習卷,預計於12月中上載到文憑上網上服務平台,明年1月會舉行3場簡報會。

意見太主觀 對議題欠深入分析

根據文憑試通識考試報告,考生大致熟悉相關課題,但未能掌握議題背後的價值觀及概念,欠深入分析,加上考生多以主觀角度表達意見,答案普遍流於片面,而且在使用資料及數據分析上,亦反映考生比較及綜合資料能力較弱。

「睇得太細 欠大環境 唔太全面」

通識科設兩卷,考生在兩題涉及本港政治民生的時事題目表現最差,反而在本港人口老化及基因檢測問題則表現滿意。其中,卷一第三題有關港人對香港政治組織在立法會表現的滿意程度,以及政黨與政府管治關係的題目,考評局通識教育評核發展高級經理盧家耀指出,考生傾向描述個別政黨的工作、言論及立場,未能有效呈現港人的看法,「睇得太細,欠大環境,唔太全面」。

卷二第一題有關第三條跑道的議題,當中亦有問及市民在興建大型基建項目中參與的角色等,報告則指學生只集中討論新機場跑道,忽略了其他基本運輸設施的整體發展,盧家耀解釋,「考生要小心審題,他們忽略了其他基本運輸,可以講港珠澳、高鐵等」,他又提醒考生不要依賴標準模式分析問題,需要靈活變通運用。

許承恩﹕考試報告欠具體

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許承恩表示,考生於上述兩題目表現較差是意料之內,他指出,學生始終感政治較「離身」,未必投入,「只係睇新聞就背書拋書包」,他舉例說,「有學生見有關第三條跑道題目,以為貼中齋背完全無分析,咁樣會離題」,提醒考生勿忽略議題背後反映的問題,他又建議學生要加強數據的分析能力。

他又指出,今次的考試報告欠具體,「學生睇完應該都唔會明」。

2013年第二屆文憑試報名早前已截止,考評局署理總監李王鍏表示,初步統計總報考人數達80,400,較首屆的72,876人增加近一成,其中約9000人為自修生,亦較上屆大增,她指出,報考人數主要集中4個核心科及1至2個選修,報考3個選修科的人則較去年減少。

   2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5
2#
發表於 12-11-2 16:27 |只看該作者
中文口試 講iPhone iPad會扣分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02/gok2.htm


文憑試中文科考試報告反映,有考生以短褲背心應考口試,考評局批評考生過於隨便,雖指這樣裝扮不會被扣分,但提醒考生要尊重考試場合。

批穿短褲背心過於隨便

另外,不少人口試時因中英夾雜被扣分,情非常嚴重,如facebook(應說「面書」)、iPhone(蘋果智能手機)、iPad(蘋果平板電腦)、for、sorry等,考評局中國語文評核發展高級經理譚慕儀形容考生,「唔知道或唔記得中間夾雜英文」。

考評局昨日同時出版首屆文憑試及末屆高考各科考試報告,文憑試中文科仍有不少犯了過往會考生的毛病,除以上衣著及中英夾雜問題,口試朗讀部分亦過分造作,譚慕儀指出,有考生用誇張朗誦形式,感情「過於豐富」。另外,作文亦出現離奇的日期,如「2月30日」及「2月31日」,出現大量錯別字包括「專(尊)敬」、「匆(忽)略」等,考生又自組新詞,如「貴同學」、「貴見」等。

高考生語文能力現倒退

至於高考方面,考試報告指考生於口試的技巧與儀態表現甚佳,過往要求達成共適的題目,考生的態度亦有改善,不再「絕不妥協」,另作文卷的錯別字亦有改善。但報告又同時指出,高考生的語文能力出現倒退,尤見於閱讀卷,反映考生對學習中文感困難,甚至畏懼,對中文失去信心,有閱卷員估計是口語與書面語應用的矛盾,香港變得重英輕中的社會環境,加上科技發達,令考生較少書寫正統中文,令語文能力倒退。

廠商會中學中文科科主任何慧微表示,經過會考的篩選,高考生的語文能力應比文憑試生高,不過,由於試卷形式不同,而文憑試減少了高考的文化批判部分,重考生對語文的全面應用,故較易發現他們的不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5
3#
發表於 12-11-3 15:50 |只看該作者
考評局報告脫節 指口試提iPhone為中英夾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03/18056266






若考評局的評分準則有違常識,這會八萬多名考生的前途。

考評局出版首屆中學文憑試考試報告,評核方式遭教師非議。當局批評考生在中文科口試經常中英夾雜,包括iPhone、iPad和facebook。但有通識教師指上述專有名詞沒有正式中文名稱,若考生懷疑因而遭扣分,有權向考評局甚至申訴專員投訴,「不是要找麻煩,而是為了令以後的考生不會再次中伏」。                                                                       
                           
上述產品一直沒有正式中文名稱,其官方中文網站只顯示英文名稱。網名「庫斯克」的通識教師邱老師昨在網上撰文,批評考評局建議使用的「蘋果智能手機5」令人費解;「面書」也非約定俗成的名稱,「強譯」只會造成混亂。他又反問,以考評局的邏輯,HTC Desire X應否譯作「宏達電慾望X」?事件反映考評局與時代脫節,「若果它的評分準則有違常識,受影響的可是八萬多名考生的前途」。

回覆指沒有譯名時可接受                                                                                                                                       

考評局報告又指,考生作答高考中史科考試出現錯誤「減字」,例如把司馬遷寫為「馬遷」,反映文學基礎薄弱,中國歷史文化知識貧乏。不過,本報發現有典籍把司馬遷縮寫為「馬遷」,包括《史通》與白居易的《讀史五首》。

曾任教中文、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說,確有少數典籍稱司馬遷為「馬遷」以便修飾,例如湊合對偶句字數,考生能否引用則視乎題目內容。他又促請考評局經常檢討語文科評核準則,與時並進,「全球化令語言交叉好普遍,有時講中文反而唔知係乜」。

考評局回覆稱,考生在中文口試使用沒有譯名的英文專有詞彙「可以接受」,「不會因為採用個別英語詞彙而被扣分;但若經常中英夾雜,情況嚴重,則有機會影響考生於口語溝通時的整體表現」。司馬遷的題目則屬閱讀理解填充題,若果作答「馬遷」,則視作「抄錯」人名,不能取得分數。局方至今沒接相關投訴。

Rank: 3Rank: 3


264
4#
發表於 12-11-5 09:57 |只看該作者
無辦法, 大家(連教的老師)都在摸索中, 何況各位同學呢. 平時家長在家中與孩子交談, 可以多用熱門的時事, 一起辯論交談, 多作練習溫習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5
5#
發表於 12-11-5 13:40 |只看該作者
口試中英夾雜扣分 要說「維他命丙」?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cc2c8920-4410-4d31-8374-3345ba308480-161528





考評局報告指,文憑試考生在中文科口試中英夾雜,引起不少爭議。

撰文:沈帥青
欄名:民情追蹤

考評局的首屆中學文憑試考試報告,指考生在中文科口試中英夾雜,包括iPhone及facebook等,引起不少爭議。

有老師指全球化下,這些英文名詞已約定俗成,要求用中文譯名反令人難明;有網民及學生亦指平時不會說,慨歎被如此考試制度「考起」。

網民︰考評局可有答案提供

考評局指「iPhone」、「facebook」或「iPad」在考生對話經常出現,建議用「智能手機」、「面書」及「蘋果平板電腦」等取代,不過,有老師質疑,這些產品即使在官方中文網站也只以英文名稱顯示,有不少網民指考評局的中譯令人費解,反問以考評局的邏輯,HTC Desire X應否譯作「宏達電慾望X」?

考評局的評分有準則,中英文夾雜向來在語文試均是「禁忌」,無論中文試答英文,或英文試答中文,都應有心理準備會被扣分,但其實面對全球化趨熱,愈來愈多常用名詞也可能只有英文,當局是否也要與時並進?

facebook是「面書」抑或「臉書」,沒人說得準,官方又沒中文名字,這情況下若要求考生必須以中文名稱回答才不會被扣分,難怪惹起不少網民批評不合常理,也紛紛提出多個名詞如「卡拉OK」、「照X光」,請教考口試應如何中譯?

有人更提出,「維他命C」可接受改稱「維他命丙」,但若是「維他命K」,則考評局可有答案提供?

香港政府宣傳求學不是求分數,但有網民則指,香港的考試制度本來就是「求分數」,明知這些中譯名稱平時不會說出口,但為取分數,就要跟隨遊戲規則,有網民則指評分影響考生前途,對於已約定俗成的一些英文名語,以中文反更難表達傳神,當局可否別動輒扣分為難考生呢?

---------------------------------

網民Arthur Chin

反智到極點……身為靠繙譯工作餬口的人,我想說,如果我把iPhone繙譯成「蘋果智能手機」,客戶之後應該不會再找我。

---------------------------------

網民元氣

你係考試,目的只係求分數,唔需要真實商業名,你要當考官完全唔識英文,連26個英文字母A至Z都唔識。

---------------------------------

網民撒哈拉沙漠

如果作為一個考生,我會避開所有英文詞彙,你可以話iPhone、youtube無中文,但你可以選擇唔講……我就唔信有一個題目非要指明講iPhone不可?我認為制度的確有問題,但醒就要學識點玩個遊戲,做人亦係一樣。

---------------------------------

網民瘋狂的豬

依家係考評局個制度唔合理,大家反而話班考生唔識執生,而唔去話個考試制度有咩唔合理?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