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40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5
- UID
- 168291
   
|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318go01.html

第 二 屆 文 憑 試 中 文 科 口 試 上 周 開 始 , 首 周 題 目 傾 向 生 活 化 。 圖 為 佛 教 何 南 金 中 學 舉 辦 聯 校 模 擬 口 試 情 況 。
第二屆中學文憑試上周展開,今年中文科口試率先開考,其中小組討論的首周題目大多涉及時事通識,例如大學教育普及化和政府向低收入人士派錢;亦有覑重創意和聯想力的題目,要求考生在「長生不死丹」、「隨意縮小膏」及「永恒記憶丸」三選一,剖析如何對人類有意義。有中文科資深教師認為,題目較生活化,不如去年般重文化涵養,較易發揮。
去年不少文憑試中文科口試的小組討論題目均覑重文化涵養,例如有題目以「籠中鳥」為喻,要求考生比較安於現狀及自由自在的生活,甚有難度。然而,綜合各大網上討論區的資料,今年首周題目大多涉及時事通識,例如大學教育應否普及化、政府應否向低收入人士派發現金,以及評論公眾對青少年紋身不太接受的現象等,內容較生活化。
個別題目要求考生發揮創意及聯想力,例如假設「長生不死丹」、「隨意縮小膏」及「永恒記憶丸」均研發成功,要求考生從中選擇對人類最有意義的一種發明,有考生在社交網站不禁嘩然,「題目是考中文還是創意,十足卡通片橋段」。至於涉及中國文化的題目,只有邀請古人擔任文憑試講座嘉賓,以及對面面俱圓的看法。
寧波公學中文科資深教師王美琪認為,題目暫時傾向生活化,涉及時事通識為主,即使包含創意題,整體上亦比去年淺易,較易發揮。不過,她透露有考生討論期間「拋錯書包」,將薄弱的文化根基表露無遺,「聽擔任考官的教師講,有學生提議邀請孟子擔任文憑試講座嘉賓,因為他撰寫了《論語》,但《論語》是孔子寫的。」她指,這類考生錯用例子,雖不會被刻意扣分,但分數將會較低。
首周的十道題目中,以邀請古人出席講座及選擇對人類最有意義的發明引起最多討論,王美琪建議,前者可提出邀請孔子等先秦思想家,或李白等著名詩人出席講座,「這些古人,學生較為熟悉,容易引例,亦能借用他們豁達的人生觀勉勵考生,扣緊題目。」至於後者,她認為關鍵在於能否講出不選其餘兩種發明的原因,「例如選擇長生不死丹可將時間無限延長,變相令人封存記憶,取代永恒記憶丸的用處。」
距離口試結束尚餘個多星期,王美琪建議考生把握發言機會,「應先重量再重質,因為若只發言一次,最多只能獲取兩分,表現不及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