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課外活動 怎樣能夠加強小朋友之自信心 ?
發新帖
查看: 1586|回覆: 2
go

怎樣能夠加強小朋友之自信心 ? [複製鏈接]

Rank: 2


32
1#
發表於 05-4-18 15:20 |只看該作者

怎樣能夠加強小朋友之自信心 ?

各位 BK parents,

我個仔今年 四歲半 , 學緊幾樣課外活動 !多數既課外堂老師
給佢評語都係 " 佢得架, 佢識架 , 但無信心 !! "
請問有無意見俾我怎樣可以增加小朋友之自信心 ?

Rank: 5Rank: 5

醒目開學勳章


4119
2#
發表於 05-4-23 11:22 |只看該作者

Re: 怎樣能夠加強小朋友之自信心 ?

文章分享:(希望你看一看)

培育孩子五種積極的方法


培育孩子这五种积极性,通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当我们能够深入孩子的心灵,能够重视孩子的五种积极性的时候,通常培养孩子积极性,主要是由这几种方法来进行操作。
一个叫做"新形象确立法"。
观想确立法
"新形象确立法"中,要求你首先运用的一种确立法叫"观想确立法"。就是说,虽然你孩子的五种积极性现在都比较差,或者说还不够理想,或者说你希望他更好;不管他现状如何,你现在一定要首先观想,把孩子想象成五种积极性都很好的孩子。也就是说,你培养他的积极性,首先不能说他没积极性,不能认为他没积极性。如果你这样培育孩子的积极性,肯定是错误的。如果看了这本书之后,你对孩子说,我发现你主要是五种积极性问题。我认为你这五种积极性都比较缺乏。这样说就完全错了。或者你嘴上不说,可是心里这样认为,我的孩子积极性特别差,言谈举止中经常显示出来。哎呀,孩子,你还是要自信一点嘛。孩子,你应该兴趣高一点嘛。这样做又错了!因为,孩子天生的本性,作为一个健康的生命是向上的,是热爱学习的,是具有做人、做学生的自信的,是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是有他的意志品质的。一定要这么认为。任何一个在人类社会中生活的婴幼儿,一个孩子,他就必然具备一种向上积极性。如果现在表现不好,只不过是家长扼杀了,破坏了,挫伤了;或者环境破坏了,挫伤了。要这样认识问题。孩子生来就喜欢问为什么,在人类文化中成长的孩子生来就可能对世界充满了兴趣。只不过家长没有培育,扼杀了,挫伤了;或者环境扼杀了,挫伤了。要从心底里真正认为孩子是有这五种积极性的,而且要做这样的想象:我的孩子就是有这五种积极性的。现在 怎么把他从受过挫伤的环境中复原出来,恢复出来,重建起来。要这样去想象孩子,你的孩子就有可能成为这个样子。所以,任何埋怨,隐蔽的埋怨,或者通过其它方式流露出来的对孩子的五种积极性的不信任,已经从一开始就破坏了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你要是再有点自信心就好了,你要是再向上一点就好了,你学习兴趣再大一点就好了,这都是属于培养孩子积极性方面的错误举错。

描述确立法

新形象确立法要求的第二种做法是:描述确立法。
要这样描述孩子。家里来了一个客人,你的孩子可能正在看书呢。你就可以对客人说,我这孩子特别喜欢看书,他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就这样描述。要知道你们每天也在接受别人的描述,别人的描述对你们都是有影响的。如果大家都说一个孩子不爱学习,你看他什么感觉?噢,他可能更不爱学习。描述确立法要描述孩子的五种积极性,这是培养五种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孩子有一天写作业,哪怕他过去学习不好,但是这一次作业写得很好,你说,我的孩子学习特别好。要做得自然,不要做得不自然,就好象你过去对孩子特粗暴,现在猛然一变,孩子不知道干什么了,一定要自然。你描述孩子追求进步了,这次作业做得比以往哪次都好。你是做妈妈的,跟爸爸讲,跟爷爷奶奶讲,跟来的客人讲,描述他向上的这点积极性。很重要。 他今天做作业,该吃饭了还在写,让吃饭了还不吃,这是他学习有毅力的表现,注意力集中的表现,你要描述吗?要描述。但是要描述得自然,别描述得孩子不好意思了,连饭都吃不下去就不可以了。这种描述确立法是培养孩子积极性的又一个重要手段。这五种积极性,如果你作为家长从来没有对孩子描述过,是你的失职。描述得少,还是失职。
描述得效果不是很突出,还是失职。使孩子和周边环境都相信这种描述要描述好,而且描述的结果不仅孩子这样认为,要使周围的人对你的孩子也这样认为。于是,大家不由自主也就这样描述了。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学习特别有毅力,都八点钟了,还在那儿学呢。别人都吃饭了,他就是不吃,非要做完不行。这话又传到孩子耳朵里了,孩子就更有毅力了。你的描述要使孩子接受影响,还要使周边环境都接受这个影响。如果大家都说你的孩子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都说他不向上,都说他注意力不集中,都说他没有毅力,孩子还有什么好环境,还有什么积极性可言?这些坏描述常常从家长开始。你成天跟别人说,我的孩子学习特别不注意,特别粗心,特别马虎,你这家长好吗?不好。所以,描述确立法作为新形象确立法的一种,是我们培养孩子积极性的第二个手段。

心理暗示法

第三个方法是和描述确立法联系的,叫做心理暗示法,这和描述确立法是相关的。但是心理暗示法主要、直接针对的是孩子,它也是通过描述来完成的。你们可以想一想,今天你进来了,所有的人都说,老张,你脸色不太好。你是不是有病了?所有的人都对你这么说,你本来没事,结果真的觉得不太舒服了。这叫心理暗示。那么,对孩子也有个暗示的问题。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暗示,主要是对他五种积极性的暗示。从胎教开始实施暗示这种暗示从早教、甚至从胎教就开始了。你的孩子特小,小婴孩,你抱着他,你都可以对他说,这是天空,那是太阳。你看,你特别爱学习,特别聪明,这不就是暗示吗?不到一岁,甚至几个月就可以暗示啦。你念念叨叨,孩子都会受影响。孩子自己看书呢,你可以说,宝宝,你特别爱学习,这是培养他的兴趣,就是暗示他有学习的兴趣。如果说,我的宝宝看书,越来越会看,而且特聪明,比其它孩子都聪明,这是培养他那种向上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暗示的方法。宝宝很小,书掉地下了,自己拿起来,把书放好,说明他自己善于管理自己的学习,你都要不断地来暗示他。五种积极性都是可以通过不断的暗示在孩子身上、心中培养起来的。自信心也是一样。注意力也一样啊!当孩子看书的时候,你说他注意力集中,他不看书的时候你也可以对他说,宝宝,当你学习的时候,你特别专心,你这个专心做得真好。孩子以后就更能进入一种注意力集中的状态。这是暗示的结果。心理暗示法同样是培养孩子五种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欣赏、夸奖、鼓励、榜样法

那么,还有一最最有效的方法,和以上几种方法都相联系,就是欣赏、夸奖、鼓励、榜样法。一共八个字:欣赏;夸奖;鼓励;榜样。因为全部描述、全部心理暗示都含着某种欣赏和夸奖,而最积极的描述和最积极的心理暗示,只有通过对孩子的欣赏、夸奖、鼓励和榜样才能够实施。 爱迪生的母亲在那时候对孩子的一个欣赏,说我的孩子聪明,比你们都强,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如果那时候不欣赏孩子,不夸奖孩子,孩子就不会有前途。现在,我们就要进入一个比较实际的感觉了。大家不是都想好孩子五个积极性的状态了吗?你的孩子向上的积极性怎么样?有没有高目标?什么目标?孩子学习的兴趣现在到底如何,是特别旺盛呢?还是一般?是上升了呢?还是下降了?他自信心怎么样?注意力集中不集中?毅力怎么样?这五种积极性你们都有感觉吗?我们现在不是要用描述法、暗示法把它们培育起来吗?这其中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是和描述法、暗示法相联系的,那就是我们的欣赏、夸奖、鼓励、榜样。记住,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小学生时期,初中生时期,高中生时期,家长的欣赏、夸奖、鼓励和榜样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孩子形成这五种积极性。

改变一个终生的缺陷并不困难
我们在"未来强者训练营"的训练中,有的孩子过去从来不敢大声讲话,七天训练下来就变了一个人。为什么?这个毛病对有的人来讲,可能是个终生的缺陷,有的人终生就不敢大声讲话。怎么七天就变了?我以为七天改变这样一个终生的毛病并不困难,用的方法就?quot;欣赏、夸奖、鼓励法。"
他过去不敢大声讲话,现在能够大声讲话了,哪怕声音比过去大一点点,当场欣赏、夸奖,看过《未来强者之路》录像片的家长们都知道,我在七天的过程中一直在欣赏、夸奖孩子。如果他现在勇气还不够大,那么就鼓励。还有一个方法叫做榜样。其他同学做出榜样,老师也做出榜样。
如果注意运用这八个字,在五个积极性的培育方面其实没有不可逾越的困难。

并非从零开始
请想一想,你的孩子在这五个方面的积极性莫非都是零吗?一点向上心都没有?有这样的孩子吗?没有!
最起码总有一点点积极性。
对学校的生活一点兴趣都没有吗?你让他不上学试一试?从今以后就不要上学了,孩子会同意吗?一点学习兴趣都没有的孩子也没有啊!
一点自信心都没有?和所有的同学比起来,在所有的领域、所有的问题上都找不到自己的自信,都不相信自己,有吗?也没有。
任何时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除非是一个不健康的孩子,精神有毛病。他总在某个事情上能集中注意力。
任何困难都没克服过,有这样的孩子吗?也没有。也许他学习的困难不能克服,可是他敢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人家还有这个意志品质。没有毫无意志品质的人哪!
对于孩子这五个积极性的任何一点好的因素,从今天开始家长就要欣赏。
当你对孩子的这五种积极性观察到了,体会到了;又想了想,我从来没有对这些东西夸奖过、欣赏过,所以他一直没有发展。这时,请你一定要用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使孩子五种积极性逐步地发展起来。希望家长们找到这种感觉。
不管你的孩子现在学习怎么让你操心,怎么让你不满意,都可以找到改变他的方法,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用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的五种积极性。
"八字方针"的通用性
欣赏的方法,夸奖的方法,鼓励的方法,榜样的方法,其实是我们改变自己和改变他人的一个通用的方法。当我说,阅读这本书的家长有诚意,有这个虚心,有这个勇气,这是个了不起的出发点,这就是对大家探索家教学习积极性的欣赏和夸奖。你们能够抽出时间进行这个学习,了不起嘛!如果我换个说法,你们之所以研究这个问题,就是因为你们在家教问题上不如其他家长,你们才着急,你们才学习,说明你们太差劲。这种感觉好吗?
不好嘛!同样一个问题,说法不同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还对大家讲,只要大家有决心,肯定能发生变化,肯定能提高你的家教水平,肯定能使你的孩子发生变化,这是对大家自信积极性的培养。不断的注意培养孩子的五种积极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叫做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发现和保护孩子的积极性有的家长问,如果我的孩子学习不是很好,我怎么欣赏他,我怎么夸奖他?他不爱学习我怎么欣赏和夸奖他?前面已经讲过,他学习不好,但是有进步的时候,有这次比上次好的时候,这种时候,要立刻欣赏和夸奖。他学习虽然不太好,但有可能这门功课比那门功课好,对这门功课夸奖、欣赏。他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有可能在某一个时候的学习态度比较好,对学习态度要欣赏和夸奖。一定要找到欣赏、夸奖的理由,找到欣赏、夸奖的方面,找到欣赏、夸奖的那些点。学习不好,成绩不好,是与没兴趣、不努力相联系的。如何使他成绩也好,兴趣也上来,努力也跟进,你就要找、找、找,找到他任何一点积极性,对那一点积极性小心翼翼地培育起来。如果你现在还是当头棒喝,泼凉水,指责,埋怨,他那点积极性还将被继续挫伤,直到没有。我们在"未来强者训练营"训练孩子的时候,其中有一课,专门训练孩子们跳交际舞。很多孩子一开始跳得很不好,你这时候说他跳得很不好,他就脸红得再也不能跳了。可是你说,跳得很好,进步很快,他一会儿就学会了。大人学跳舞也是这样啊。所以要爱护孩子的积极性,找到欣赏、夸奖的方法,这是技术,也是艺术。希望所有的家长能够找到这种感觉。那么,如何用这些方法描述、暗示、欣赏呢?心理学上有一个事实叫"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教授在没有对一个班的同学做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就告诉这个班的老师,某些学生是特别聪明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学生真的变得特别聪明了。因为老师相信这些学生是聪明的,用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态度对待他们。所以,当孩子有积极性时候,我们要欣赏、夸奖。

逻辑中断法

可是当一个孩子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有积极性的时候,家长用什么态度?比如孩子说,妈妈,我就是脑袋瓜不好用,或者我就是作文写不好。他不自信,没兴趣,我就是不爱学习,我就是不爱数学,我就是不爱语文。这时候你说,你讲得真好!可以吗?不可以呀!这时候,要用逻辑中断法。他有个逻辑,认为我学不好,认为我不爱某门功课,认为我作文做不好,认为我算术不好,这时候你又不能欣赏他,说你讲得好,这时候用逻辑中断法。什么叫中断?就是把他原来这个逻辑、这个思路打断,比如他说,我就是作文不好。你打断他,你二年级的时候那几篇作文不是写得挺好吗?现在他已经五年级了,他曾经作文好过。他一下子就逻辑中断了,把他的思维中断了,他一想,好象是这么回事。比如他不爱学习,你肯定不能说,你不爱学习说得好。你就这样说,其实你挺爱学习的!比如上学期你复习的时候,十几天一直都在安排自己的学习,我们都没有管你。把他这个逻辑中断一下。比如他说,我就不爱作文,我就不会作文,你可以这样说,我不相信你不会作文。当孩子在五个积极性方面表现出错误的自我否定时,要逻辑中断,打断他对自己的不自信,对自己的没兴趣、没向上心的这种错误描述。逻辑中断以后,你也别滔滔不绝,一句话就完了。你老说他也没有意思,逻辑中断。他可能下次还说,我就是作文写不好,你就再中断他一次。你只要找到一个理由就可以中断他,你说你哪篇作文写得特别好,或者说你哪封信写得特别好,或者你哪个东西写得特别好。一个小孩很调皮,家长对我说,他什么东西也写不好,就是能写检查。给老师写检查写得还不错。我说,这就是应该肯定他的地方,说明他有写作能力呀!不是什么都写不好哇,一个检查就写得很好嘛。一定要中断他的逻辑。当他认为自己没有五种积极性的时候,一定要中断他的逻辑。然后,更多地是正面的欣赏、夸奖、鼓励和榜样。懂得这一点,你的孩子最终会在五种积极性上燃烧起来。轻轻松松学家教,快快乐乐当家长。北京全才教育研究中心向您郑重推荐全才家教方案。

天才的家长

往下,我们要讲到如何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个方法,如何能够成为一个好家长,也就是如何运用这五种方法天才地培育孩子的五种积极性。
这里讲两个比喻,谁能够真正领会这两个比喻,就能找到感觉。

精心培育孩子的五个积极性之苗
第一个比喻,大家都知道植物的生长,从一个小芽儿开始长为一个苗。为什么我们把教育孩子叫做育苗呢?苗怎么育呢?知道古代的故事吧?拔苗助长是不可以的。
你着急,说你长吧,一揪,离开土壤了,不可以。或者你指责它,你为什么不长,煽它,不可以。或者说,你怎么那么糟糕,踩它,不可以。
幼苗,必须勤给它浇水,照阳光,施肥,让它自己生长,你提供的只是这种培育条件。
现在,请家长们想一想你的孩子五种积极性的状态,希望家长们能想得非常具体,好象眼睛里面能看见:
孩子兴趣的这个芽是什么样的?孩子向上积极性的这个芽是什么样的?他的自信心这个芽在心中是什么样的?他注意力的集中,这个积极性的芽是什么样的?他的意志品质的芽是什么样的?要清清楚楚地感觉到。
然后,用你的欣赏、夸奖、鼓励和榜样的方法,一点点给它浇水、施肥、照阳光,让它成长起来,让它自己慢慢生长起来。
当他有了错误观念的时候,就好象周围长了杂草,用逻辑中断法把这些杂草去掉。因为他这些不良观念,认为我自己不行,认为我不爱学习,认为我没有毅力,认为我不爱某一门功课,认为我做不好某一门功课,都是错误观念对他的干扰和污染,都是杂草,用逻辑中断法把它们去掉。
精心培养孩子心中五个积极性之苗,这是一个好家长要做的事情,而且是最重要的事情。

点燃孩子的五种积极性
再做一个比喻。刚才讲的是植物的生长,我们现在讲火的燃烧。
植物有苗,火燃烧的时候是不是也有火苗呢?有火苗吧。
比如说地上有一堆柴草,你想把它点燃起来,你划了一根火柴,这是个苗。这个苗一旦点燃,刚开始只是一点点,在草丛中只有一个小火苗落在上面了。你的柴草也可能比较疏松,不够密集,也可能这堆柴草某些地方还有些潮湿,可能不透风,也可能风太大,无论哪种情况,这个火苗都可能熄灭。
大家注意过烧火吗?一个小火苗如何在一堆柴草中燃烧起来,讲究一个趁劲。太小,不给点风,不吹口气还不行。风太大了,也吹灭了。这堆柴草压得太紧了,能烧得起来吗?烧不起来。太松了呢,也聚不起火来。
烧火就是这样,把柴草往一边"哄"着点,这个"哄"字用得很准确,把柴草往火苗中间哄着。然后,还得趁劲儿,稍稍吹着一点,大了还不行。然后再哄着点,这边潮湿就让开点,把干的弄过来,弄来弄去,慢慢一点点燃起来。
燃起来以后,风可以再大点,柴可以再堆多点,让它旺旺地燃起来。
当火苗刚刚点燃的时候,你使劲吹一口行吗?不行。你煽它一巴掌行吗?不行。你踏一脚行吗?你说你就是不行了,烧不起来了,把柴草一拨拉,能行吗?或者把柴草立刻都堆在上头,行吗?不行。
干湿搭配,疏密搭配,风的大小调试,一点点把火续起来。
五种积极性就是你的孩子心中学习能力的那个苗。如何把积极性这个火越来越旺地燃起来,要趁劲儿,一点点把它培育起来。
重建、恢复、发展、培育孩子的五种积极性是特别重要的。

家教格言

做家长,不在于辛苦,不在于操心,不在于文化程度高,不在于钱多,不在于条件好,而在于理解孩子心中五个积极性的状态,善于用特别简单、明了、有效的方法保护、培育、发育、发展孩子这五种积极性。

学习能力是一种功能状态

学习能力是人的一种功能状态。
一定要特别了解孩子学习能力的状态是什么样子,他这五种积极性也可能表现为五种消极性,五种积极性也可能表现得很一般,或者优,或者良,不同的状态,这就是我们要注意的。五种积极性处在什么状态下,它直接影响智能的发挥状态。
他向上,他自信,他有兴趣,他的理解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他的阅读能力,他的表达能力,都能够处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甚至他还知道能够自己掌握自己的承受力这样一个水准。保护自己的承受力,发展自己的承受力。

天才的家长同时是一个天才的教练
一定要把你的孩子看成是一个始终处在竞赛场上的运动员。
这个场上的运动员处在竞赛中,他的积极性就是他的竞赛状态。第一,他争取不争取胜利,争取不争取好成绩,有没有这个追求?第二,他对这一切东西热爱不热爱,有没有自己的兴趣?第三,他有没有自信?第四,他善于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第五,遇到挫折以后,有没有自己的意志品质?
你要把孩子的整个学习看成他处在一个竞技、竞赛这样一个运动员的状态上,这样,你就善于爱护他。
大家都知道,平常是教练大,比赛的时候是运动员大。比赛前,怎么让运动员休息好,怎么让运动员吃好,怎么哄着运动员高兴,教练在那个时候就像一个保姆似的。现在运动员最大呀!要照顾好他,保护好他的状态。
要像对待运动员的竞赛状态那样对待孩子的学习状态。运动员在竞赛场上的状态完全有可能被一个错误的指导、一个错误的批评、一个错误的训斥、一个错误的纵容而破坏,也完全有可能由于一个很好的指导而把状态调整好。
对孩子的整个学习要像对待运动员的竞赛状态一样对待,因为学习本身是个状态问题。

最好的状态是兴奋、自信而放松
当我们把孩子的五种积极性都调整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的时候,孩子在状态方面就表现出六个字。
理论上讲是五种积极性,而形象地讲、直观地讲就是六个字:叫做兴奋、自信、放松。
这六个字就能体现出这五种积极性。他是不是处在一种兴奋、自信,又相对比较放松的状态。
为什么兴奋呢?他有向上的积极性,有兴趣,注意力集中,有意志品质,他就必然表现为学习上那种兴奋感觉。学习很兴奋,爱学习,做作业特兴奋,上学也特兴奋。高高兴兴就去了,一种兴奋状态。
兴奋中还自信,对自己的学习,今天做作业,明天考试,还挺自信。可是还不能太紧张,运动员特兴奋,兴奋到肌肉都抽筋的程度,那也不可以呀!
就是由于过于紧张了。因为兴奋也含着心理学意义上的一定的紧张。肌肉完全不紧张,心理上完全不紧张,没有兴奋感。蔫了吧叽的,没有兴奋感。
它有一定的紧张,但是这一定的紧张又和一定的放松相联系。就好象我们锻炼身体一样,挺拨而放松。

兴奋、自信而放松,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力状态。
希望所有的家长能够非常好地了解孩子心中的五种积极性,注意孩子的学习能力处在一种什么状态之中,善于保护好这种状态,调整好这种状态,这是家长特别重要的工作。

家教格言

培养孩子的一个兴趣很容易,破坏孩子的一个兴趣更容易。

Rank: 5Rank: 5

醒目開學勳章


4119
3#
發表於 05-4-23 11:35 |只看該作者

Re: 怎樣能夠加強小朋友之自信心 ?

文章分享:(希望你看一看)

如何安排孩子的才藝課?

現代孩子學才藝,已經是如每天吃飯喝水一樣的例行公事。
要怎麼妥善安排孩子的才藝課,才能真正啟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而不會變成負擔和壓力?


20年後,叫現在的兒童回想他們的童年生活,十之八九能記得的,可能只有一堆上不完的才藝課。

內政部兒童局的調查指出,台閩地區超過六成的12歲以下兒童上過才藝班,其中最多人學的是兒童外語。去年(93年)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的調查也發現,都會區如台北市,一半以上的學齡兒童同時學習三種以上的才藝,更有孩子一星期上超過十種才藝課,童年生活天天被課程塞滿。

要讓孩子上才藝班嗎?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父母自然會盡力提供一切栽培他們,期待孩子未來傑出、優秀、比別人高一等。有些父母更因為自己兒時沒有機會學這學那,就把未完成的夢想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長大不會像自己一樣有遺憾。

也有父母雖然想培養孩子多才多藝,讓他們未來更具競爭力,卻也擔心孩子被一堆課程壓得喘不過氣。

親職教育的網站討論區裡,憂心的母親說:「不想讓孩子的童年只是一堆上不完的課,但如果不讓他們學才藝,會不會因此埋沒了他們的天分?」

就算教育專家自己也免不了這樣的難題。

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林育瑋就舉自己的經驗說,原先她也希望孩子輕鬆快樂地成長,並不刻意安排他們學才藝。現在很多孩子4∼5歲就開始學各種樂器,她的兒子一直到小學四年級才學小提琴,其原因也是孩子常常從學校回來說,哪個同學在今天音樂課上演奏鋼琴,誰又表演了小提琴或其他樂器等等,露出羨慕渴望的表情,「我這個做母親的不免想,如果不讓他去學,是不是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

現有升學考試制度也在鼓勵父母從小讓孩子學才藝,而且要表現優秀拿獎狀,未來升學考試才能幫助加分,而且一些媒體、廣告持續向父母洗腦說,所有的學習愈早開始,就能保證以後孩子愈有成就。「父母普遍很焦慮,然後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就要他們學這個、上那個,」林育瑋指出。

先了解孩子特質再決定學什麼
時間、金錢有限的情況下,該讓孩子學什麼,更是令父母傷腦筋。

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父母自行決定讓孩子上什麼,很少問孩子意見,或和他們討論。時下父母幫孩子安排的才藝課仍以功能性、培養智育方面的居多,例如英文、珠心算,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學過。

此外,一窩蜂的現象,也表現在兒童學才藝,像跆拳道在奧運競技中為國爭光,馬上坊間的跆拳道教室裡上課人數激增;旅外的圍棋好手歸國比賽,也掀起一陣兒童學圍棋的熱潮。

在父母徬徨不知道該讓孩子學什麼之前,教育專家建議要評估幾點:

■自已孩子的個性特質適合上這種才藝課嗎?有這方面的天份嗎?

■孩子是不是真的有興趣?上課開心、有自信、有成就感嗎?還是一直很排斥、覺得很挫折?

而且,不要拿別人學習的項目當做選擇標準。

「別人家孩子學什麼和自己孩子學什麼是兩回事,」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吳佑佑認為。就算是一家人,也並非兄姊學什麼,弟妹也一定要學。如果孩子沒興趣,或沒有天份而學得吃力不開心,上課苦著一張臉,活像受酷刑,那學才藝就變成一種處罰了,「你幹嘛花錢讓別人處罰自己的孩子?」吳佑佑說。

尊重孩子的學習步調
另外,孩子學才藝的過程中,尊重他的特質和學習步調也很重要,更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的表現做比較,增加親子雙方不必要的壓力。

一位任職貿易業的媽媽說,每次送6歲兒子去上兒童律動課,看見其他父母在教室外站成一排,臉一個個貼在透明玻璃窗上,七嘴八舌討論正上課的孩子今天表現如何、哪邊需要加強練習。她聽了不解,怎麼一個單純讓孩子認識身體、建立自信、盡情放鬆玩樂的活動,也需要競爭、比來比去?「處在這種情境下,想不焦慮都難,」她無奈地說。

而教育專家要提醒父母,事實上,每一個孩子天生個性及學習能力都不同,即使上一樣的課,用同樣的教學方法,每個人的表現和學習效果也有差異,「這不是在比賽,」吳佑佑認為,重要的是孩子能享受上課和做這件事的樂趣。

像她請同一個游泳教練教她兩個女兒游泳,大女兒花一個暑假的時間就游得頗有選手架式,而小女兒學了好幾年,才敢在水裡放手自己游,「雖然妹妹游得不怎麼樣,但她現在反而比姊姊更喜歡游泳,待在水裡可以自得其樂,」吳佑佑笑說。

另外像女兒學鋼琴時,她先和老師溝通好,上課無需趕進度,如果別家孩子一星期學一首新曲子,她容許女兒可以花一個月還在彈同一首,因為她不求女兒上台演奏,贏得掌聲,也沒有要她們未來成為演奏家,只是希望她們能欣賞音樂。

「因為我很清楚要她們學琴的目的,所以根本不會拿她們跟別的孩子比,」吳佑佑說。她建議父母不妨也問自己,讓孩子學這一項才藝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清楚自己的期待,就不會焦慮了。

不過,父母如果要孩子利用才藝去拿各種獎狀名次,當做未來升學加分的手段,「這就喪失原本學才藝是培養興趣的用意了,」林育瑋認為,才藝課應該是為孩子開一扇門,讓他們自己在其中嘗試、摸索,發現自己喜歡的事物,並藉著各種學習活動,增加他們生活的多樣性。例如學語言,不只是應付考試、當做溝通工具,也是了解其他國家地區文化的方法之一。

課程太滿,剝奪孩子思考機會
有些孩子除了白天上課,晚上和假日另有一張才藝班課表,從早到晚滿檔,忙碌程度可比公司大老闆。

父母想把孩子訓練成十項全能,但拚命塞課程給孩子不會讓他們學得好,相對也剝奪他們做其他事的時間,例如孩子沒機會自己思考,也少了人際互動的機會,很多孩子在假日還要上才藝課,造成全家人不能一塊活動,自已也無法和朋友聚會玩耍。

「孩子需要時間自己想事情,」吳佑佑說,有時候父母見孩子在發呆,就嘮叨唸他浪費時間,其實,讓孩子發呆、胡思亂想、自己思考,有助於激發想像力。她觀察一些天資聰穎的孩子,其實想像力無限,但課上得太多,忙到沒時間停下來自己想事情,因此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很可惜。

孩子上太多課,不但身心疲累,有時候更犧牲寶貴的睡眠時間,結果白天精神不濟、上課不專心,父母還誤以為他們有注意力缺失問題,急著去兒童心智科求醫,其實他們只是需要一些時間放鬆休息,「大人都不見得能按時緊湊地做好每一件事,怎能期待小孩做得到,」吳佑佑認為。

不適合的上課方法反而打壓興趣
有些父母雖然送小孩去上才藝班,卻對上課內容不關心;而有的父母則相信名師、名課程,四處打聽把孩子送去上課。不過,專家並不認為名師保證能教出才藝出眾的孩子,而且父母須留意,不適合的上課方式反而打壓孩子的興趣。

「要了解孩子學了什麼、喜不喜歡上課方式,而不是把人丟去就算了,」吳佑佑指出。再者,就算口碑好的才藝班和師資也僅供參考,不見得人人適合。

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林育瑋指出,學齡兒童需要能啟發創意的課程,制式、呆板,和只是學技巧的上課方式並不適合他們。

她拿自身經驗為例,兒子從小喜歡拿筆塗鴉,為此她曾經特別找人介紹知名的美術班,送孩子去學畫畫,沒想到,才上幾堂課,原本熱愛畫圖的孩子居然不想再畫了。她覺得不對勁,先和兒子聊一聊上課情形,然後跟他一起上一堂課,才發現這一間美術教室專為考美術班的學生而設,授課著重畫畫技巧,有一套標準畫法,而不是讓孩子天馬行空發揮創意,孩子老被「糾正」,自信心受挫,難怪開始排斥畫畫。

而吳佑佑幫女兒安排鋼琴課時也發現,找適合的老師比找名師重要。

有口碑的老師固然有獨到之處,「但如果上課方法讓我的孩子才4歲就討厭鋼琴,我怎麼可能再讓他上這個課?」吳佑佑直言。

她舉例說,硬要一個活潑、靜不下來的孩子待在安靜的地方,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那孩子鐵定覺得痛苦,不想繼續上課。換一個老師之後,上課方式動態活潑,不但女兒上得開心,而且自已願意主動彈琴練習,她就慶幸當初換老師是正確的決定。

培養興趣不一定靠上課
如果父母還在考慮要不要送孩子上才藝課,那專家建議,不妨先試試其他方法來培養孩子的興趣,不需要急著下決定。

林育瑋指出,從日常生活中製造讓孩子接觸各種事物的機會,例如,孩子沒有學樂器,不代表就無法培養音樂方面的興趣,如果家裡常有欣賞音樂的機會,也能為孩子和音樂之間牽上一條線;又如帶孩子親近大自然,了解環境生態,就不一定送他們去上自然科學的課;語言能力則也可以藉著看外文繪本、卡通電影等來學習。從日常生活中邊玩邊體驗,有時候比中規中矩的上課更能讓孩子樂於學習。

又如參與住家社區的團體活動或學校的社團,也都是學習及培養興趣的方法。像吳佑佑讓女兒加入鄰居組的合唱團學習唱歌,也和朋友的孩子一起練習說相聲,「讓他們多玩、多嘗試,」她認為,孩子自己會發現最有興趣的事,或讓父母從中找到孩子的天份,然後再集中資源栽培,把錢花在刀口上,那就不用塞給孩子一堆他興趣缺缺的課,親子之間還為此搞壞關係。

不論孩子上不上才藝班,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及熱情,那即使不安排他們上才藝課,也不會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及樂趣。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