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排名之說(左丁山)
發新帖
查看: 2125|回覆: 8
go

排名之說(左丁山)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5
1#
發表於 13-10-18 09:0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上到陸羽,碰到三位名醫,一位名律師,中環出現之「名師」好有機會係港大產品啦,特別係醫師、律師。講甚麼大學排名,其實Times,QS等等排名榜,只係憑表面數據及學者印象計分,左丁山唔會完全相信,世界最好嘅頭三十名大學,一定係在美國、英國,左丁山可以手寫背出嚟,人地資源豐富,人才眾多,與香港根本冇得比,譬如哈佛已有保本基金(Endowment Fund)三百餘億美元,還要聲言在未來十年籌款65億美元,氣概之大,無與倫比。全港八間政府資助院校之一年總經費算勉強只及一間耶魯大學,香港嘅大學要達到世界級,同人地爭一爭,諗吓都得嘅,咪諗多幾十年囉!

不過各地大學對本國本地之影響力及實效,美英排名榜根本衡量唔到,最佳例子莫如日本之慶應與早稻田大學,在任何一個排名榜都名次甚低,毫不起眼,泰國之朱拉隆功與法政大學亦然。如果你係日本人,泰國人,就會瞭解到呢四間大學對日泰經濟、社會政治建設之無可比擬力量。一般日本人、商界人士若知道你係早慶畢業生,立即多幾分尊敬,講生意都容易啲,在曼谷講起朱拉隆功(盛產醫師、工程師、科學家)或法政(盛產政界領袖、銀行家、會計師、新聞記者),就會讚不絕口,懶理甚麼世界排名榜。

講番香港,本地大學最緊要能為本地政治、經濟、工程、醫療、社會作貢獻,支撐整個香港向前。以此觀之,香港大學創校,雖說為中國而立,實則是英國人為殖民地培養本地管治人才而設,過往一百年,港大畢業生對本港之工程建設、醫療保健之貢獻,捨她其誰?過去五十年,中大急起直追,畢業生在金融、工商業、新聞業、藝術音樂之貢獻,亦相當可觀,香港戰後經濟有起有跌,總的來說,經濟面貌變化甚大,兩間大學畢業生之功勞不可抹殺,香港納稅人之投資於大學,回報相當可觀。

回頭講番在陸羽碰到四位名師,問佢地對母校搵英國人做校長之意見,四人都話如果有A君(不論國籍)主動求職,被遴選委員會依足程序,一致同意聘請嘅話,其他人不服,罵A君十分冤枉,要罵只能罵遴選委員會及有權人士無能無知啫!  


左丁山

   0    0    0    0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02
2#
發表於 13-10-18 10:33 |只看該作者
回復 elbar 的帖子

要罵只能罵遴選委員會及有權人士無能無知啫!

*******
同意,批評者輸打贏要!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3#
發表於 13-10-18 10:52 |只看該作者
回頭講番在陸羽碰到四位名師,問佢地對母校搵英國人做校長之意見,四人都話如果有A君(不論國籍)主動求職,被遴選委員會依足程序,一致同意聘請嘅話,其他人不服,罵A君十分冤枉,要罵只能罵遴選委員會及有權人士無能無知啫!  


真係食到老學到老,今日又學到新野。

如果此邏輯成立,咁震鷹唔係好好做。我地唔好批評佢啦,批評選委員會及有權人士無能無知就得啦。

每年睇港姐選舉,我地唔好直接評論靚唔靚啦,咁會俾人笑嘅,我地只能評論評判係唔係無知無能。

點評

elbar  震鷹已做緊呢份工,英國人校長都未返工咁快對佢下定論公平嗎?    發表於 13-10-18 11:23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
發表於 13-10-18 11:0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udy 於 13-10-18 11:09 編輯

哈,我諗到以下嘅對白。

場境一:港姐選舉。

甲:今年港姐好似麻麻。
乙:港姐係評判選出來的,你係唔係想對佢評頭品足,係唔係不服佢得第一?罵港姐君十分冤枉,要罵只能罵評判及有權人士無能無知啫!
甲:我淨係想講出我嘅觀點啫,以前都係咁做啦!
乙:唔得,你只能評論評判!
甲:咁好,係覺得今年評判係唔係無能無知呢?
乙:係,不過比不上上局嘅無能無知呢。

......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5#
發表於 13-10-18 11:2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udy 於 13-10-18 11:28 編輯
震鷹已做緊呢份工,英國人校長都未返工咁快對佢下定論公平嗎?

咩叫定論先,講來聽吓!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5
6#
發表於 13-10-18 16:31 |只看該作者
勿以小人心度馬斐森之腹(關焯照)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018/18469018





■馬斐森在布里斯托擔任院長超過五年,其間他仍能抽空到烏干達教書,可見他是一個對教育有抱負的學者。


本地的大學生態越來越畸形。以中大醫學院心臟專科教授余卓文被「封刀」為例,原本此事只是大學和威院內部的管理問題,現在卻可能演變成一個學界和公共醫療的醜聞。而最近發生的港大校長人選事件,三位港大教授:陳婉瑩、程介明和盧寵茂,分別透過傳媒和報章批評馬斐森教授「未夠班」成為下任港大校長。這三位教授發表的評論都相當尖酸刻薄,尤其是陳婉瑩和盧寵茂的批評近乎是人身攻擊,筆者作為前大學教授,感到非常羞恥。為人師表,必須以身作則,要說服別人必須情理兼備,不能以非理性和過份主觀的角度去分析事情,否則,只會自貶身價,出醜人前。

如果讀者有看過或聽過這幾位教授的批評,不難找出當中有許多地方值得商榷,以下是其中三個例子:

第一,陳婉瑩和盧寵茂質疑馬斐森不懂中文,不能與香港的持份者和內地社會溝通。筆者並不同意他們的質疑。舉個簡單例子,如果港大聘請世界第一學府美國哈佛大學校長來出任下任港大校長。而哈佛大學校長同樣不會中文,港大會因而收回聘約嗎?答案顯而易見。

如果大家還記得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在今年6月出席師生的諮詢會時,發表了一番令人錯愕的言論:「中聯辦唔係我boss,陳智思先生先係我boss。」此話一出,引起不少嶺南學生和學界人士反感,最終,鄭國漢要為這番話道歉。這事件說明即使使用母語中文,校長也未必能恰當地表達自己意見,達至有效溝通。另外,港大是英文大學,教學語言也以英文為主。現在聘請了一位「英語人」,又有何不可?

第二,陳婉瑩質疑馬斐森在申請港大校長一職時,翻用曾向烏干達的求職履歷。筆者認為陳婉瑩為了矮化馬斐森的求職誠意,無所不用其極。筆者翻閱過馬斐森的簡歷,他早在簡歷中的「國際角色」(International Roles)提到,他自1999年開始,曾十次到訪烏干達的大學,向當地學生傳授醫術,以提升當地的醫療水平。筆者不禁思考:有多少醫學教授願意到非洲貧窮國家教學多達十次呢?筆者相信為數極少。這亦正好證明了馬斐森是一個「有心」的教育家,致力將自己的知識教授給未有機會到海外學習的非洲醫科學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馬斐森此舉,足以證明他對教學的熱忱。他千里迢迢遠赴非洲,將所學傾囊相授,筆者相信他的目的並不是得到名利,而是真心想協助落後地區,希望當地的醫療程度得到改善。不但盡顯醫者父母心,更證明作為老師,他絕對是無愧。我們又何必拘泥於馬斐森的求職履歷是否為申請港大校長一職而寫呢?反之,陳婉瑩為了貶低馬斐森的誠意,竟然抽秤他的求職履歷是否為是次求職而寫,實在居心叵測。

而馬斐森亦在其履歷中「使命陳詞」(Mission Statement)中再提及烏干達一事只是反映他對教育的抱負及熱誠。但陳婉瑩竟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馬斐森重複使用曾寄給烏干達的求職信,是一個大笑話。如果讀者有閱讀過馬斐森整段「使命陳詞」,便會發現陳婉瑩並沒有提及「使命陳詞」的最後一句──「我努力尋找時間做一個有效力和支持的丈夫和父親」(I strive to find time to be an effective and supportive husband and father.)為甚麼陳婉瑩刻意剔除這句呢?筆者實在不能理解,但從整個「使命陳詞」來看,馬斐森是一個感性的人,他不但對改善貧苦國家的情況有負擔,同時亦希望可做一個負責任的父親和丈夫。對世界,對家庭,他同樣有承擔。筆者認為,馬斐森絕非如陳婉瑩所言般一文不值。

第三,程介明在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出,馬斐森是不錯的行政人員,但要當港大校長仍「爭一大截」。又指馬斐森對大學無夢想、欠缺學術眼界,視野未能超出行政角度。筆者對程介明的觀點不敢苟同。馬斐森在布里斯托擔任院長超過五年,其間他仍能抽空到烏干達教書,可見他是一個對教育有抱負的學者,有高尚情操。他能夠以身作則,已足以反映他的視野高於不少同行。筆者不禁思考,有多少教授能夠做到不求回報,跑到落後地區教書。另一方面,馬斐森的學術水平亦頗高,他曾在很多頂尖的醫學期刊發表文章,反映醫學界對他的認同。

作為學者,筆者感到悲哀,三位有名氣的港大教授竟然作出無理的批評,第一學府,也不外如是。


關焯照
經濟學家


點評

annie40  謝謝轉載正反雙方的意見、可惜是我們日常接觸的是少得可憐的單一資訊,未蓋棺而先定論、俯拾皆是。悲哀也。  發表於 13-10-18 20:19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02
7#
發表於 13-10-18 17:10 |只看該作者

回覆:elbar 的帖子

聰明人!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1996
8#
發表於 13-10-19 12:32 |只看該作者
Judy

真係食到老學到老,今日又學到新野。

如果此邏輯成立,咁震鷹唔係好好做。我地唔好批評佢啦,批評選委員會及有權人士無能無知就得啦。

每年睇港姐選舉,我地唔好直接評論靚唔靚啦,咁會俾人笑嘅,我地只能評論評判係唔係無知無能。
-----------------------------------------------------------------------------------------------

骂与批评是两回事。
仔细看一楼文章,其中并没提过不应批评,只是说A君被骂很冤枉。
如果单单因为求职或参加选美而给人骂那确实是很冤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5
9#
發表於 13-10-20 19:10 |只看該作者
港大馬斐森履新日未訂 仍在商合約細節

http://news.mingpao.com/20131020/gha1.htm


香港大學已通過候任校長馬斐森的任命,但原來馬的合約仍未生效。港大昨證實,馬斐森已經返回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醫學院處理交接事務,雙方就合約細節仍在商討中,故馬斐森正式上任日期仍未能落實。據了解,馬斐森要完成醫學院接任安排後,才能赴港履新。

香港電台節目主持曾智華昨在其節目《LTV Cafe'》中表示,前晚收到可靠消息指港大校長馬斐森仍未簽約,並將合約帶返英國,換言之雙方簽約程序仍未完成,擔心其任命有變數。他說,以往港大任命校長,程序上候任校長會見校董會及召開記者會後,便會即日簽約,如今則不然,指情前所未見。他笑稱馬斐森是否被當日本港記者追問「嚇怕」而打退堂鼓。

返英處理醫學院交接

港大發言人證實,港大與馬斐森的合約仍未正式生效,雙方就合約的細節仍在商討中,自馬斐森返回英國,雙方正積極聯絡跟進,而馬斐森的正式上班日期未訂。

據了解,由於馬斐森要兼顧布理斯托大學醫學院的工作,返英後有不少接任安排要處理,要待對方交託好布理斯托大學醫學院的事務,才能赴港履新。校長合約亦有不少技術性細節要先溝通才能簽署作實。

港大學生會會長鄧日朗表示,現時他未清楚校長簽約程序的時間表,認為未簽約可能是雙方「未傾實」何時上任,或已有協定於日後指定時間再簽約。

學生會長不擔心

作為新校長遴選委員會成員之一的他指出,現時仍未收到任何通知和相關消息,反映現仍未有問題出現,故不擔心馬斐森會未能任命港大校長,相信雙方現時仍在商討階段。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