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品德」擬納課程目標 幼教界憂變評核(余諫之) ...
發新帖
查看: 516|回覆: 1
go

「品德」擬納課程目標 幼教界憂變評核(余諫之)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5
1#
發表於 16-9-28 15: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專訊】政府就修訂《學前教育課程指引》所做的諮詢將完結,筆者聽聞教界較關注教育局列明「以品德發展作為幼兒教育的發展目標之一」,擔心此成為校外評核指標之一。修訂建議亦要求學生「初步認識中華文化及作為中國人的身分」,但有辦學團體指「國家」概念對幼園學生太艱深。


諮詢文件提出7項修訂重點,包括加強遊戲中探索元素、加強幼小銜接、將品德作為教育發展目標等。原有課程指引有提及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當中幼兒「個人與群體道德」學習範疇,包括要漸漸建立個人價值觀和對群體的道德感。諮詢文件有更多闡述,包括初步建立是非觀、有禮貌、真誠、守規、孝順、尊重等。教協擔心將德育發展「升格」為發展目標,意味局方有可能將之列為學校自評和外評的評量項目,藉以反映幼園表現。教協稱2013年審計報告指不少幼園為質素評核過度準備,加重行政工作,擔心再增加評核項目會令問題惡化。


基督教女青年會學前教育部總校長劉國嬌說同意重視小孩品德發展,但不傾向將之納為自評或外評項目,不可以「見一見小朋友就評核學校的品德教育是否適切」,故有待教育局釐清執行細節。


教育局回應指不能單憑觀察幼兒行為而評估其品德,忽略其背後原因,故建議幼園從日常觀察、交談和遊戲加深對幼兒了解,並提供正面回饋和指引,助建立品德和良好習慣;但局方沒提及此是否評核學校指標。


倡「主動認識國家」 教界﹕無「國」概念


原有課程指引建議讓學生認識自己在國家擔當的角色和責任,認識中國文化,從而建立國民身分認同;諮詢文件則建議主動認識國家,展現積極參與的態度、初步認識中華文化及作為中國人的身分。中華基督教會學務總監陳紹才說,幼園生只有家庭和社區觀念,不明白何謂國家,讓學生唱國歌尚可,要求教國家概念則是難為了學校。教育局稱,中華文化有數千年的智慧和美德,認識中國傳統節日及優良文化對幼兒成長及生活都很有幫助,本地很多幼稚園一直有安排相關活動;逐步讓幼兒認識其群體(包括國家)中的角色,可促進全人發展。


諮詢文件又提及,切忌作機械式抄寫、默書。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稱,希望釐清是否一刀切,如是否連讓幼兒默自己和父母的名字也不准。教育局稱,教師可因應幼兒發展,安排適當活動讓他們認識自己及父母的名字。




余諫之


   0    0    0    0

Rank: 5Rank: 5


3700
2#
發表於 16-9-28 21:19 |只看該作者
為何私小或直資愈來愈多,一獲資助,政府就喜歡插一手。什麼是安居樂業(事業和學業),蠢材!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