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6-10-17 14:10 編輯
一班新晉本土派議員在議會上起哄,其中有些議員更在宣誓時,疑似以「支那」發音讀出中國一詞,有辱華之嫌。他們或者以為所謂本土意識,將香港與中國割裂,認為中國人跟香港人不同,所以中國的痛癢與香港人無關。當事件惹起眾怒,一班年輕議員就潛水,難為傳統泛民仲要幫手撐住。
三年八月 黑暗歲月
本土派議員為求出位,搞出所謂鴨脷洲英文,將China講成「支那」,以吸引眼球。這種說法對於上一代曾經歷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略的人而言,「支那」一詞是一生的痛,因為這是當時日本人稱呼中國的用語,帶有貶低之意,就算事後百般解釋,都難掩在歷史傷口撒鹽的事實。很多平時不太留意政治的市民,本來認為不妨讓年輕人發聲,現在赫然發覺原來他們的言行是這樣膚淺不堪。
有新議員以鴨脷洲英文口音作為解嘲,做法「衰多兩錢重」,搞到街坊大罵「陀衰家」。這種話出自香港人之口,傷害了曾受戰爭痛苦的人的感情,新一代未經歷戰爭悲痛的殘酷,都應該看看香港經歷三年零八個月的史料,就不會為求出位,說這些出口傷人的說話。有泛民中人,對本土派議員的解釋都有意見,甚至直言是侮辱自己與香港人的智慧。
說起三年零八個月,近年社會有聲音擔心新一代對於歷史、知識的認識和追求不足。不少意見認為,自從教育局在二○○一年,只列中史為初中必修內容,但未有要求獨立成科,令中史科的重要性大滑,升上高中,中史科更成為了學生退修重災區。當國民教育受挫,有人認為要重推中史,加強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認識。此舉令一些反對推行國民教育的人,連中史科課程改革的建議都暗暗抵制或甚至公然反對。
推動無力 難正乾坤
在種種不利環境下,政府要加強中史教育變得困難重重。齊秀峰跟教育有關的猛人傾起,對方慨歎香港文憑試中史科只有數千人應考,先不提把中史變成初中獨立必修科,就是現有狀況會不會持續惡化,最終應考中史人數不斷下滑,以至出現「滅科」危機,都令人憂慮。
在此狀況下,下一代對於汲取歷史教訓、對戰爭殘酷的認知,將會愈來愈少,未來類似「支那」的事件會否愈來愈多呢?特區政府推行國民教育一事上,固然節節敗退,對於推行中史教育普及化同樣顯得有點束手無策。
泛民以往,例如是華叔年代,就算愛國不愛黨也好,會對中國人的身分有所認同,這一點跟本土派可謂完全不同。現時泛民被本地派牽着鼻子走,對於大節都不敢堅持,隨波逐流質素滑落,怪不得陣營愈縮愈細。本來,政治歸政治,人認識自己的歷史是應有之義,但連中國人也不去學習、認識中國歷史,這種思維又是否簡單用政制就可合理化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