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中史獨立成科是必然方向(星島社論)
發新帖
查看: 399|回覆: 0
go

中史獨立成科是必然方向(星島社論)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5
1#
發表於 16-10-31 11: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教育局就初中中史課程修訂的首輪諮詢,在一片熱烈議論聲中,於今日結束。這次本來只是課程內容及教法的諮詢,卻觸發了教育界對中史科「地位」、課時、課程側重點以及教師應否專教等問題,而近期港獨事件更給爭論加添熱度。出現這情況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不論香港還是其他地區,國家歷史在教育中都有特殊意義,故其應否擁有特殊地位,成為獨立必修科,值得全社會深思和討論。

  改頭換面淪為次要

  國家歷史是民族意識的「根」,乃建立國民身分認同的重要元素,所以許多國家的中學生都必須修讀此科,但在香港的初中課程中,中史並不是以「中史」正名的獨立科目,一些教育界人士對此早有意見。近期立法會爆發宣誓風波,三百多名學者與教師聯署聲討之餘,亦提出「全面恢復中國歷史獨立成科」的訴求。

  現時的初中課程,學校都有教授中史,但部分將之融入綜合人文科,或與世界史合併,又或以戲劇等活動方式教學,由學校自行決定。雖然也是必修,但因非獨立成科,地位便變得模糊,有教育界人士比喻,中史科就像一間不能堂堂正正掛上「中史」門牌的房子,屋內只好任人裝飾。

  之所以出現這情況,有歷史原因,也有實際考慮。二○○○年後,一些社會領袖與教育局官員銳意推動教育改革,希望將教育搞活,重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當時的意見認為中史教學太死板沉悶,學生多敷衍了事,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於是提出革新方案,包括將中西史合併、與社會人文科合併,以及校本發展等。經過一番研議後,中史不再是「獨立」科目,教學變得五花八門,而中史也逐漸失去「特殊地位」。

  與此同時,教育局大力推行通識教育,希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對香港時事的認識,隨著這「重點轉移」,中史作為公民教育一部分的作用,亦不斷遞減。

  意義特殊不應迴避

  現實上,由於初中課程科目愈來愈繁多,教師與學生都應接不暇,中史自然受到擠壓,部分學校不得不調校科目輕重,漸將中史放在較次要位置。此外,由於中史每周課時不多,學校不可能全聘請專門教師專教,只能安排其他科教師兼任,在人手限制下,要加強中史教學亦無能為力。

  教育局今次諮詢,只是就課程如何修訂蒐集意見,並未觸及中史應否成為初中獨立必修科的「定位」問題,因為這改變將涉及增加課時,以及要聘請更多專科教師,教育局須調整全盤政策,從官員的角度出發,自然着眼於「易處」。

  中史科改革肯定是複雜的,教育與政治從來都糾纏難解,但中史科既有特殊意義,成為初中獨立必修科,並進一步加強,是必然的方向,當局對此不能也不應迴避。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