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電影《筆規則少年日記》改編自美國暢銷小說,主要講述中學生的生活。
早前網上社交平台曾流傳一些學校的奇怪校規,引起網友熱烈討論,有的認為部分校規太苛刻,有的亦不合時宜等。事實上,每所學校都必須有校規,但過分嚴苛,的確有機會讓同學反感,好像Elsie日前跟子女看了校園電影《筆規則少年日記》,主角偉仔轉去一所規矩多多的中學,因受不了校長的無理要求,遂跟同學進行「大反擊」,當中不乏笑料,相信同學有共鳴之餘,也可讓家長或教育工作者反思,學生不守規則,是否一定是壞事,當中又有甚麼原因?
Elsie知道,《筆規則少年日記》是改篇自美國暢銷作家詹姆斯派特森(James Patterson)的暢銷小說《我的撞牆日記》(Middle School)系列,主角偉仔是一名初中生,來自單親家庭,跟母親和妹妹同住,他喜歡繪畫,性格內向,也有點壞脾氣,常會把心中不快和奇妙想像繪在畫紙上,創出他的小天地。
電影甫開始,就說偉仔轉讀了一所中學,然而,打從他一踏入這所新學校,就因衣着不符合學校要求而犯校規。後來,他才發現該所學校有多條校規,除了一般學校常有的不可染頭髮、上學的衣服要低調及樸素外,還有些對學生來說是較無理的要求,例如不可以在走廊遊蕩、不可帶外來食物、不可大笑等等,當中校規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校規,就是要「尊重校長」。
對偉仔來說,新校生活猶如坐牢,加上學校甚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完全漠視學生創意,一次偉仔在學校早會時,在畫簿上畫了戴威校長的模樣,結果不但被校長召見,畫簿還被即時銷毀,終於引起偉仔的反叛之心,聯同同學合作,把無理校規逐一擊破。
在Elsie角度,學校訂立校規是無可厚非,不過,如果像電影中的中學,過多及嚴苛的校規,隨時會引起學生反抗,最理想的做法,還是老師跟學生建立信任關係,互相尊重,並不是強逼學生去尊重師長。當然,電影的拍攝手法有誇張成分,也有用漫畫方式表達的情節,同學在看電影時,也可思考一下,假如相同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事情是否合理,他們也會如何處理。
另外,《筆規則少年日記》也有對學校教育手法的探討。電影內偉仔就讀的山村中學,戴威校長只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明言「求學就是求分數」,以分數來劃分學生的優劣,為谷「呈分試」成績,不擇手段,甚至因此而增加校規,所以戲中的學生也感難以接受,埋怨失去玩樂時間,情況某程度上也反映現實,值得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反思。
雖然偉仔的校園生活,大部分時間都被不合理對待,幸好他遇到一位好老師,既懂得用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難明的經濟課題,且看到偉仔的優點,並鼓勵他把自己的長處用於學習,增加偉仔對課堂的興趣和信心,反映好老師的重要。
電影除了描寫中學生的校園生活外,當中也牽涉親情和友情,家長和子女的相處之道等等。Elsie認為,如果子女看完電影版後,有興趣的話,可以再看英文小說版,作為課外讀物之餘,也可提升英文閱讀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