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初中教育 三三四逃亡潮 ,中學文憑試(DSE)港生提早「跳船」 ...
發新帖
查看: 14352|回覆: 6
go

三三四逃亡潮 ,中學文憑試(DSE)港生提早「跳船」 [複製鏈接]

Rank: 1


24
1#
發表於 11-10-17 16:16 |顯示全部帖子 |倒序瀏覽 |打印
【經濟日報專訊】
三三四逃亡港生不單增加,亦愈來愈早「跳船」。有家長不惜年花近90萬元,供3名子女齊赴英讀書,避開中學文憑試(DSE),其中孻女讀完中二已離港。有英國院校亦發現,今年欲申請赴英讀中三的香港學生,較去年增一倍。
與此同時,隨着中六拔尖計劃完結,尖子轉投海外名學府,今年牛津和劍橋大學報讀人數躍升(見另文——「21直資生 報讀牛津劍橋」)。
上學年逾2,200名新生入讀英國私立中小學,較前一個學年增加21%,英國文化協會預料今年升勢持續,其教育服務總監Katherine Forestier稱︰「我不想批評三三四,這是好的改革,但每種改革都會令家長緊張。」
三三四學制下 迫提早動身
赴英讀書的,不乏一批「跳船」的三三四學生。正就讀中五的梁同學,昨便赴英國教育展尋覓明年去向,他坦言︰「不懂做校本評核習作,但又不宜要老師教太多,而且中學文憑試用新模式,我沒信心考得好,希望去英國升中六。」
事實上他有兩、三名同學早於讀畢中四就轉赴英國讀書;他的姐姐和妹妹亦採取同一策略。其姐是首屆三三四學生,讀畢中五後剛於本學年赴英升中六;妹妹更連新高中課程都未接觸,讀畢中二後本學年便赴英。梁母坦言原計劃讓3名子女大學時才赴英留學,但在三三四學制下,被迫提早動身;以每人每年學費近30萬元計算,每年支出多達80萬至90萬元,幸好家裏經營生意,應付得來,但她笑言︰「都要慳一點才行!」
另一位梁太昨亦為正就讀中五的兒子籌謀,她稱︰「看看他中五成績如何,若沒信心入本港大學,就轉往英國讀中六。」
勿逃避英高考 直升預備班
英國達利奇學院香港代表李美琦稱,在本港讀畢中五的學生,可赴該校升讀預科課程中六級,去年及今年都接獲約50個申請︰「除了看學生校內成績,亦要他們考入學試,一般band 1及國際學校學生才可過關。」
不過,今年避三三四潮提早出現,李表示︰「學生未讀高中課程,已想去英國升中三,往年有10幾個家長查詢,但今年已有30幾個表示感興趣,有些早於子女讀小六時已查問。」
事實上,港、英兩地學制不一致,若學生讀高中時才半途出家,需面對銜接問題,例如要以一年完成英國會考或高考課程(見表)。Katherine Forestier更提醒,不鼓勵未考DSE的學生,避過英國高考,升讀英國一年大學預備班︰「正常來說,這不是入頂尖大學的渠道,而且沒公開試成績作為學歷。」?
   0    0    0    0

Rank: 1


24
2#
發表於 11-10-17 17:06 |顯示全部帖子
但我認識的家長就說讀100名以內的大學亦潕妨,英國大學畢業總好過在香港做試驗品,在港入唔到大學好"魚",俾人笑!好在佢地大把錢,浸咸水威D!?

Rank: 1


24
3#
發表於 11-10-17 17:17 |顯示全部帖子
















(星島日報報道)明年退休的拔萃男書院校長張灼祥,執掌男拔十二年,帶領男拔經歷不少轉變。張校長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對於明年推行的文憑試,他認為不應對學生有太大期望,「我覺得毋須太介懷,因這是新模式的開始,以前入大學率有八成已很犀利,但在新學制下有六成已很不俗」。他承認,新學制推行後,男拔在初中開始也出現「流亡潮」。
  首屆中學文憑試明年舉行,全港中學已進入備戰狀態,將於明年退下火的拔萃男書院校長張灼祥不諱言,對於新設的必修必考通識教育科,他認為當局應盡快作出檢討,「評分方面,我覺得通識教育科毋須給予等級,只須仿效大學的做法,分為及格和不及格便可,否則就失去當日辦通識教育的意義」。
張校長坦言,現時市面上已出現不少天書,教學生如何解答通識題目,令該科本末倒置,「通識教育是要學生對問題、時事有認識,以及有自己的看法,係無標準答案」。他亦建議該科可自由運用中、英文答題,讓學生能有更佳發揮,「畢竟這科目不是要考學生的語文能力」。
  至於其他新高中課程,張校長表示,部分科目的範疇太闊,對部分同學來說的確較吃力,故他建議當局可讓學生因應個人能力而選擇試卷的深淺度,「以前只有約十分之四的學生讀中六,現在是百分百。坦白講,當中有一半,或至少五分之二的學生是有困難的」。他認為部分科目的試卷可以較淺,讓只想取得及格的學生選答。
  「讓學生因應個人能力而選擇試卷,當然有技術困難,但當局應考慮到,真的有部分學生的能力只到中五,但現在卻要捱到中六。」張校長坦言,在新高中學制推行後,男拔也像其他學校一樣,出現「流亡潮」,「有學生讀到中五就決定離開,男拔以前在中二、中三起,每年約有十個八個走,但現在有超過二、三十個,實際數字掌握不到,但真的比以前增加了」。
  對於明年首屆的文憑試,張校長不諱言,不應對學生成績抱太大期望。「我覺得毋須太介懷,因這是新模式的開始。以前入大學率達八成,會說很犀利或可接受,七成算低,但新課程出現,有六成已不得了。」
  張灼烊縱橫教育界四十年,當校長也有廿八年經驗,除男拔外,更曾任三所中學的創校校長,包括保良局兩所中學和賽馬會體藝中學。曾於美國哈佛大學攻讀教育碩士的張校長,認為教育不是一份工作,而是要有使命感,「見到來考男拔的,當中有我的學生的兒子,這種滿足感很大,與金錢收入不同,能夠見到學生在這兒成長,是一個很大的Reward(獎勵)。」
  講到退休後的大計,張校長笑說,明年臨別時,會跟校友兼金牌司儀鄧梓峰合作「棟篤笑」,作為跟教育界的告別,「屆時會提及我多年來聽過的教育界趣聞,之後就會開展跟教育無關的Second Career」。至於何謂Second Career,張校長則沒有透露,只笑說大方向未有定案,但肯定會退而不休,「不工作好辛苦的」
2011-10-17

Rank: 1


24
4#
發表於 11-10-18 15:06 |顯示全部帖子
我知 St Stephen Girls'有好多 F.4 至 F.6學生今年退學,朋友的女兒被急送英國。 很多英中名校今年暑假開始朝9晚5回校日操夜操,但學校和學生都不知道前景如何!同學們好痛苦,也担心苦練也是白費,朋友最後在8月送走他去美國。

Rank: 1


24
5#
發表於 11-10-19 15:20 |顯示全部帖子
我家有數位至親是執教鞭的,喇X、瑪XX、男X,都嘆說老師不易做。先前有拔尖,家境不論富與否,孩子一起二上,寧願給他住外就讀。如家中兩位侄兒亦是 LS F.4 和 F.6 高材生,今年哥哥就把他們送往英國,不參加文憑試。 大部分家長都寧願辛苦自已,成就子女,辛苦啦,各位爸媽。

Rank: 1


24
6#
發表於 11-10-20 12:59 |顯示全部帖子
下列文章節錄自教考報,大家可參閱了解多些。


(原刊於第558期《教協報》)


焦點小組訪談 —
與社會人士探討三三四學制帶來的影響和啟示


 三三四新學制同步改革了課程、學制和評核的模式,而教育局舉辦有關的新學制講座只提及當局要求,與社會大眾互動的交流並不多。現時市民大眾甚至教育界本身的關注及評論,多只顧及了解各項措施的推行細節及運作。由於技術層面的問題已相當繁 複,教育界及大專界普遍較少從宏觀角度深層討論教改意義是否針對現存的教育問題,亦少有從學生的需要及角度出發。因此,本會邀請了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校長葉建源、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政策倡議及國際事務)蔡海偉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持續教育部部門主管胡婉玲,與本會理事從社會層面出發,並由社會服務、持續教育等角度,探討學制轉變對選修科目、學生處境和社福機構帶來的影響。

新高中生實際可選修學科種類少
  現行學制下,因會考容許學生報考六至十科,視覺藝術、家政、體育、音樂、科技等術科仍有生存空間,但在新制下,情況將有所改變。當局雖說在新學制下提供了二十個選修科目供學生選擇,但學生只可選擇兩至三科。實際上,每間學校真正可提供選修的科目卻不多,因大部分學校傾向開辦以大學收生作主導的學科,間接收 縮了術科的發展。此外,由於每間中學面對教學空間的限制,學校只能提供有限的學科選擇。有建議指,不同學校可合作開辦更多種類的選修科,但學生到其他學校上課存在行政和技術上的困難。結果是,學生在選修科目種類有限的情況下,實際沒有太多選擇。在政策上,大眾都將注意力放在百分之十八可升讀大學的學生身 上,卻較少支援非學術型學生對就讀其他科目的發展需要。

香港與其他國家學生的學習處境
 葉建源認為「三三四」本身是一個錯誤的講法,因為三年的初中並無與高中割開,香港並不存在真正的「三三四」制,只是「六四」制。現行中學階段會透過兩個考試逐步篩選學生,新高中則變成全民普及化的高中,學生一般會原校升讀,這做法鞏固高中不能轉校的情況,對學習生態將有重大變化,並預計在這情況下,學生 在這制度內會不斷出現興趣和能力兩種分化,政府應探討能否提供多個主流給不同需要的學生選擇,在不同學校之間分流,而非在校內處理大量分流。換句話說,是要產生不同供應者,而非一個供應者處理一切。這會促使出現不同的主流,而考核亦宜有不同模式,不應一致。

 葉建源進而比較外國與香港的情況,指出其他國家的教育制度甚少以文法學校模式解決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高中學生的教育問題,台灣及大陸只有百分之五十,其他以職業高中為主。瑞士及德國的做法是在文法中學以外提供以操作為主的教育,另有基本文法學習,主要針對應用層面,而非 知識理論層面。在考核方面,德國和瑞士的文法學校及職業學校的考試會有不同,語文考試各自不同,這不是跟水平有關,而是所用的方法會因應學生的前景需要而有別。反觀香港,學業能力較弱的學生,即使修讀職業導向的課程,仍要與成績優異的學生一同應考及被迫修讀該等課程,而沒有其他選擇作分流。有見及此,葉建 源關注香港政府對建立多元化課程的承擔,並建議香港的學習模式須有變化,應從職業方面著手,留意學生的學習傾向是屬於傳統學術型,還是操作及工作範疇的應用型。

當局並無與社福機構討論新學制的安排
 胡婉玲表示女青年會持續教育部以往亦有參與教育事務,例如支援展翅計劃的學生規劃日後的職業生涯,為學生提供更多課程選擇,提供針對職業實用性的訓練,希望學生在畢業後能有滿足感,而非只以入大學為目標。而即將推行的新高中以學術科目為主,未必能切合非學術型學生將來的就業需要。因應學制轉變,外間的就 業計劃安排將會出現變化,社福機構可加強青年就業機構角色,為學校建立社會網絡,與僱主溝通。

 談到有關學校與社福機構合作的問題,本會副會長黃克廉指出,學校如安排200名學生 在星期六出外進行義工服務活動,學校便要付出萬多元予服務機構。在推行「其他學習經歷」時,全港高中學生不單在校內,亦須外出參與社會服務及累積與工作有關的經驗,但當局沒有特別為此提供資源和配套,亦無向社會機構尋求對話和支援,最終卻要學校自行解決所有問題。

  蔡海偉回應時表示,勞工及福利局及教育局並無就「其他學習經歷」的安排與社福界聯繫及討論,故現今未能掌握實際情況。而社福機構不會無故要求200名學生 提供義工服務,服務不是有人數便可以,亦要顧及質素和培訓,重點是義工須要經過訓練,達到某些要求後才能提供服務。這明顯是一個須要購買付費的學習經歷。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生數目突如其來,將會打亂有關機構的日常運作,令服務使用者受到影響,甚至要服務使用者倒過來要招待學校和學生,與原意有差距。胡婉 玲亦補充,當局須要明白及認定這些社會服務經歷是需要資源的。很多時候機構須要為提供義工服務的學校度身訂造活動,涉及行政及接待學生的成本,但機構並無額外資源滿足各校不同的情況。

 綜觀是次社會人士對新學制的意見,香港的課程較單一化,整個教改並無將教育多元化放在重要位置,建議當局未來須為不同專長的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和評核模式作選擇。此外,在推行「其他學習經歷」時,當局未有就有關安排諮詢社福團體,不但缺乏共識,更未能提供相關資源和 措施作配套,令本來是良好的意願,出現了異化變質,使學校和社福機構無所適從,處於兩難。這一切令我們反思,當局在整個教育改革過程中,有多少民主的諮詢和專業的決策機制。

Rank: 1


24
7#
發表於 11-10-23 08:44 |顯示全部帖子

草根女生苦讀考醫科

【明報專訊】大學醫科學額競爭激烈,傳統名校一向佔優,明年改行文憑試後,地區學校也有望突破,憑實力考入傳統尖子學科。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中六女生陳俊宇,有一個英氣的名字,志氣也高,出身草根家庭的她以考入醫科為目標,即使同學和父母不看好,仍堅持額外自修生物科,希望成為學校首名大學醫科生,回饋社會。
俊宇5年前隨家人從四川來港,一家四口靠任職的士司機的父親供養。在內地成績中上的俊宇,來港須降兩級入讀中二,更要發力追趕各科進度,高峰時月花千多元補習英文。劉永生中學升學及就業輔導主任卓淑珍指出,俊宇個性大膽,明知發音不純正,亦敢舉手發問,進步很快,升上高中後成績一直能夠保持於全級首10名之內。
內地來港惡補英文
俊宇有當醫生的遠大目標,有見及此,校方格外准許她修讀生物、物理、化學3個選修科,成為該校唯一一名報考7科的準考生。由於生物、物理科課節相撞,俊宇須額外月花500多元補習生物科,並爭取課餘時間補做學校小測、考試;本學期開始,俊宇隔日到圖書館自修室,操練3個選修科的試題,每次逗留4、5小時,彌補不足。
「開始了就應堅持到底」
俊宇笑言,升上高中以來,不少同學勸她退修一個選修科,免力有不逮致「兩頭唔到岸」,又笑她未必能「創造奇蹟」。另一邊廂,家人雖支持俊宇從醫,但擔心其功課壓力大、未能應付,母親不時苦口婆心勸她退修。身邊反對聲音不小,但小妮子斷言絕不臨陣退縮,說「開始了就應該堅持到底」,望盡最大努力爭取佳績。
俊宇在校內名列前茅,輔導主任卓淑珍說,該校並非傳統名校,故沒有百分百信心俊宇能達成夢想。因此,校方除鼓勵她堅持理想,亦輔導俊宇在申請聯招時,同時揀選中醫、護理等學科,即使不能順利入讀醫學院,仍可晉身醫療行業。
學友社:聯招應多手準備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列豪章表示,在全新學制下,不少處於中游組別的中學,輔導同學的選科策略明顯較以往大膽,「學校給予更多空間讓同學發揮,可起鼓勵作用、方向正確」。但他提醒,過往收生成績高的學科如精算、醫科及環球商業,競爭仍然相當激烈,同學在嘗試「越級挑戰」時,亦應選擇穩陣學科,作多手準備。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