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國際學校 一線LS定係”二線”IS?
查看: 171705|回覆: 22
go

一線LS定係”二線”IS?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1321
1#
發表於 17-11-29 23:34 |顯示全部帖子
簡單問一句,如果GSIS同CIS 呢d 一線發獎學金俾你小朋友,另一邊SPCC, DGS 或 DBS 神校又發獎學金,兩邊一世免費,但要你讀足12年,大家做家長又會點考慮?

Rank: 5Rank: 5


1321
2#
發表於 17-11-29 23:53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所以自己喜歡最緊要

Rank: 5Rank: 5


1321
3#
發表於 17-11-30 14:03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conFather 於 17-11-30 14:07 編輯

國際學校和本地學校一向都是一個熱門討論話題,本人有一些愚見。而我發現,大部分問題都係來自一個,就係錢。

對超級有錢人來說,大部分都會直接選國際學校,子女會有壓力但是我叫做良性競爭。除非父母對本地學校情意結,或者3代都係神校校董,基本上呢班人讀本地學校係自找麻煩。再者呢班學生係唔係打算打工的。

而最大討論的,大多是中產家長,原因國際學校一般比較貴,而直資係早年成本比較便宜,所以大家就會討論性價比。但我發現,大部分家長係總支出方面,兩者最後是差不多的。

原因是大部分家長都係按家庭收入的一定比率來俾小朋友讀書,假如你一百萬年薪,分配20percent俾教育,即使你本地學校開支比較便宜,最後這些家長都會用盡20萬。而國際學校和本地學校關係,就如自助餐同中國餐廳一樣,有人喜歡包晒,有人喜歡一碟碟叫,但大部分情況下,晚餐的總支出大多是一樣。

所以我就發現,點解中產家庭會俾咁多課外活動小朋友,因為佢地仲有時間同資源。而由於本地學校功課量比較多,讀便宜神校加上重金補習就會百上加斤。反而讀國際學校一般課外活動是比較少(相對),而最抵讀的英基,一般就會係兩者之間,呢個係我純觀察。

自助餐同一碟碟叫的問題上,對於資金上剛剛好的家長就會出現選擇困難,呢個也是呢個topic第一個問題重點。而明顯樓主所提出的學校,在支出上都比較接近。佢地會比較帳面上的學費,而忘記其他因素,例如小班教學,師資比率,游泳池設施等等,仲有一樣最緊要的事,就係小朋友的青春。

食自助餐同中國餐廳都會飽,但唔知點解永遠都係自助餐開心d。純講笑:去朋友結婚洗一千蚊同自己去食自助餐一千蚊,兩者都唔同。

純粹分享下,謝謝。

Rank: 5Rank: 5


1321
4#
發表於 17-11-30 14:33 |顯示全部帖子
Dear-Valerie 發表於 17-11-30 14:15
最近有位家長話agent話佢知某IS屬於lower tier...

我向佢解析:
香港大部分家長都會用功利來睇教育,但教育,本人認為是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
而了解小朋友性格找出一間合適的學校,比你盲目讀神校對小朋友發展更好。呢個也正正係香港中學生選擇理科原因,覺得出路搵錢最緊要。這種情況,好多本身可能係音樂天才最後要埋頭苦讀化學原素的普遍情況。

教育本身是一重責任,不是投資,應該不要太過功利。

Rank: 5Rank: 5


1321
5#
發表於 17-12-1 09:16 |顯示全部帖子
在選擇學校之前,大部分家長都是名氣行先,但其實單係國際學校已經有很多種不同學制,有d 行IB, 有d行英制,有d行美制,有d混合。我建議家長先了解每一個學制的特性,同埋佢地的理念,合適唔合適你小朋友性格。

Rank: 5Rank: 5


1321
6#
發表於 17-12-1 09:50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conFather 於 17-12-1 09:51 編輯

我相信最後選國際學校的家長,都會認同一種價值,就是考試讀書並不是人生的全部。

點評

htyg    發表於 17-12-3 22:16
htyg    發表於 17-12-3 22:16
964000    發表於 17-12-1 15:09
小寶貝兒    發表於 17-12-1 10:39

Rank: 5Rank: 5


1321
7#
發表於 17-12-5 16:27 |顯示全部帖子
英國和美國都有好大學,勁唔勁基本上都係主觀。不過我有d客觀睇法,會公平d。就係英國係3年制,美國係4年制。如果你唔想小朋友離開太耐,英國會比較好。

仲有時區,如果你想同小朋友webcam,英國會比較方便。不過如果論恐怖襲擊,英國應該比美國多。美國又多d槍擊問題。

呢d都係考慮因素。

Rank: 5Rank: 5


1321
8#
發表於 17-12-14 12:06 |顯示全部帖子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2-14 10:53
Harrow 一向可以選 capital levy 喎。
大部分家長都唔太熟悉學校債券計劃,家陣國際學校係呢方面同過去有些分別。而債券名稱大家都唔同,有些是叫資本証,有d叫個人債,有d叫提名權。
而有d債券其實是一種預付式levy,好似新開的那一間UK將軍澳新校,他是類似一種預付式,長遠會折舊至零。佢係入校上並無任何優勢。

大部分國際學校係基建發展成熟後都會停止發行最高級別的的債券,弘立,哈羅,維多利亞暫時都唔會再發資本証級(不是提名權)。漢基一早停左。

哈羅雖然不會再發,但並不代表ICC家長不會在2手市場流轉,利用提名權入學。

而大部分國際學校係停止發行後,選學生會有更大自主權,會更選擇性。弘立就係一個好例子,由一間幾十人學校,到今日變成很難入的國際學校。

基本上remove左ICC會長遠令學生入學要求水平提高,但唔代表會易左,對平民百姓來說,其實反而難左。

Rank: 5Rank: 5


1321
9#
發表於 17-12-14 12:12 |顯示全部帖子
又例如 ESF 係叫提名權,但是一次性,不能交易,即時write off。佢性質上基本上唔係debenture。

Rank: 5Rank: 5


1321
10#
發表於 17-12-14 12:44 |顯示全部帖子
我想表達一些客觀意見關於所謂一線和二線問題。

首先我唔太贊成用一線和二線去分,原因是各國際學校都有不同市場定位。田徑學院和游泳學院不可直接比較。而入國際學校的家長都希望小朋友個性做主導,來發展人生。

但教育是需要大量金錢,而從超長遠來看,資金較多的學校,資源是比較多,呢個係事實,而也是本人長遠看差本地教育的最大原因。

而呢一方面,我想同大家討論一下,到底什麼是學費,什麼是levy。一般來說,學費是用於學校一般運作,而levy是用於基礎建設。所以一間學校學費比較高,最主要原因是師生比率,一般人力資源佔40到50的總教學成本。

而levy,會同學校基礎設施有關,如果你間學校又要起歌劇院,或50米游泳池。呢d會同levy直接成正比。

而香港本地津校,在沒有levy的情況下,想要換冷氣就要問教育局拿。所以你唔會見到津校有游泳池,一個游泳池成本大約是5000萬至1億。

而由於大量新國際學校成立,而呢一堆家長都比得起錢,設備都很好。而最遠久的英基,在政府減少資源情況下,就發明左一次提名權,最主要目的是用於基礎建設,而大部分英基學校,都係無游泳池。

這也是很多本地名校轉直資的原因。

一間成功學校,長遠都要軟件(人力)和硬件支持。

Rank: 5Rank: 5


1321
11#
發表於 17-12-22 07:19 |顯示全部帖子
人生最痛苦的事,係你明明有offer但之後又放棄左國際學校,之後覺得小朋友可以係一線名校到讀得好好。經過多年後頂唔順時就去考過國際學校但人地已經無位。

青春同快樂,多多錢都買唔番。

錢家樂已經有左湯盈盈時,李珊珊後悔都太遲。(比喻,放鬆下)


Rank: 5Rank: 5


1321
12#
發表於 17-12-22 07:28 |顯示全部帖子
xiubak 發表於 17-12-15 20:49
Stamford
呢間唔可以叫平呀?

Rank: 5Rank: 5


1321
13#
發表於 17-12-22 20:39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conFather 於 17-12-22 20:47 編輯

選名牌學校不是問題,但最好選校時,把這個因素作為你選校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正如你愛一個人,係因為你認為佢可以陪你過下半生,佢好有錢,佢係李嘉誠,是一種巧合的結果。當然你可以把這種方法當成一種虛偽,但把名校當作選校條件(而又入唔到)會很痛苦的。



Rank: 5Rank: 5


1321
14#
發表於 17-12-22 21:36 |顯示全部帖子
凝聚態 發表於 17-12-22 21:02
根本無需如你的做法,其實只要從名牌學校中,揀選合自己理念及心意便可以,實有一些乎合要求的。入不了一 ...
無論點都好,都希望樓主同另一半和和氣氣,慢慢決定,點都好,家庭和諧最緊要。

Rank: 5Rank: 5


1321
15#
發表於 18-1-9 07:57 |顯示全部帖子
人生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該看他取得什麼。
———— 愛因斯坦

Rank: 5Rank: 5


1321
16#
發表於 18-1-9 14:14 |顯示全部帖子
pat1668pat 發表於 18-1-9 13:25
講得好到點

這句出自愛恩斯坦,但做左人咁耐,有少少領悟。大部分偉大成就的人,心底所想的並不是金錢,而是怎樣去改變世界。金錢只是一種結果,而不是目的。

Steve Job一開始已經很有錢,但他是要買遊艇嗎? 他一開始時家中什麼都沒買。你可以說他們太假,馬雲有錢很假,誠哥有錢很假。但重點是:

他們所追求的,金錢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他們的夢想比金錢還要巨大。

俾小朋友讀國際學校,就是想他們實現自己夢想。呢個社會其實醒少少就唔會餓死,但你要世界記得你好難。你可能會覺得十優港姐正傻妹,有律師唔做,係網上講俾人性侵犯。但其實佢做的事,好勇敢。

Steve Job 話:

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虛耗在別人的生命中,不要陷入別人信奉的教條中,那不過是經他人思考過的結果罷了,別讓自己內心的聲音被其他人的囉唆蓋掉了。最重要的是,鼓起勇氣跟隨你的心靈與直覺,它們才知道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我只希望小朋友未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成就? 過身先計啦。


點評

晞晞爸b    發表於 18-5-3 18:16

Rank: 5Rank: 5


1321
17#
發表於 18-1-10 22:56 |顯示全部帖子
我希望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乜野係正確,懂得包容,真心理解。愛因斯坦又好,諾貝爾又好, 耶穌有好, 釋迦牟尼又好,他們有足夠智慧,自己會識分。

其他都不要爭論啦,最緊要幫大家解決子女教育問題。


Rank: 5Rank: 5


1321
18#
發表於 18-1-11 23:25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conFather 於 18-1-11 23:29 編輯

讀名校一樣可以做首富,美國最新首富Jeff哥就是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畢業。但一個人的成就,要死左之後等後世去評論。

利用學校成績去推測一個人的成就會犯左logical上的錯誤。正如我之前所說,要真真正正實現偉大成就的人,心底內必須要有一個比金錢更巨大的夢想。

我不是說醫院醫生沒有貢獻,但是醫生人工並不是驅使醫生去留守並對抗SARS的原因。真正驅使他們的是使命感。

金錢是結果,是他們成就的副產品,不是燃燒動力的木頭,用來燃燒的木頭,是他們心中改變世界的心。

有人把這,叫做「企業家精神」。

係Starterk入面隻太空船叫企業家號,就是代表企業家那種探索未知的精神。

而香港傳統教育並不是訓練企業家而產生出來,中國社會,和英國殖民時,教育是用來訓練「服務建制」的一種工具。科舉是做官,香港讀書最好是做公務員。只求程序,不求甚解。

也是為什麼香港學生沒有夢想,但為求高分會在考試時寫自己希望做太空人。香港的太空人計劃是用來整好小朋友profile用的。

Rank: 5Rank: 5


1321
19#
發表於 18-1-12 09:13 |顯示全部帖子
Everyone is a genius. But if you judge a fish by its ability to climb a tree, it will live its whole life believing that it is stupid.

Albert Einstein

因材施教,不同人有不同長處,學校不是生命的所有。令小朋友養成終身學習能力是我們死慳死抵送小朋友入國際學校的主要原因。

用一把名劍去開信封,是一種浪費。

Rank: 5Rank: 5


1321
20#
發表於 18-1-12 14:49 |顯示全部帖子
FattyDaddy 發表於 18-1-12 13:20
Like your previous post #533, do YOU plan to send your children to TsingHua? If that is indeed your  ...

本人無意挑機,不過想借清華一用。未來如果想入清華,國際學校可能會有一定優勢。(當然你中文要有一定水平先)

原因是剛剛清華取消左海外生考試要求。

清华大学招生办最新公布的消息,从2017年开始,清华大学的国际生本科招生将全面取消笔试,采用“申请-审核制”。也就是说,外国人想进入清华读本科,无需参加考试,提交申请材料、面试,然后等待审核通过即可。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