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香港家長為子女選擇英國寄宿學校,人人都知道,有如在廣東道為自己認定名牌。

連Brooks Brother都嫌不夠「歐洲」,一定要着Armani。不會着Zara,更不穿G2000。

不過香港人人人都知道,在巴黎阿姆斯特丹街頭,本地的歐洲人,反而不穿本地名牌。

不是他們窮,只是他們對生活價值觀,與香港人不同。香港家長為子女報讀寄宿學校,眼中只有伊頓和哈羅,或者排名頭10位,不過又加上一個非常苛刻的標準,不斷問:這間學校多不多中國人。

巴黎倫敦的Gucci、Chanel,中國人多不多?連售貨員也是。那麼你會不會擠進去再買?會。

那麼這10大巨星寄宿學校,你看得上眼,中國人的家長也看得上眼。有能力的你想兒子進去,比你更有錢的土豪或官員,更想和更有辦法讓自己的子女進去。連牛津劍橋也已經好快轉用普通話上某一些學科的課。沒有中國人的名牌大學,是孟買大學和印度理工學院。

英國家長選擇一家寄宿學校,不是只看排名。即使排名低,校友也粒粒巨星。例如維珍的大老闆李察布蘭遜,畢業於Stowe;而打入荷里活的大明星奧蘭度布隆(Orlando Bloom),寄宿學校是在根德郡的St Edmund’s。幾年前去世的英國前自由黨主席艾思定,是Bedford校友。這幾家寄宿學校,排名都在50名之後。

如果英國家長個個都找名牌,全國500家寄宿學校,至少400家早已關門大吉。不過英國家長另有標準,他們選寄宿學校,首選學校有甚麼運動項目:欖球、冰上曲棍球、劍擊,以及運動隊在全國中學榜上的排名,以及你這間學校在學業上雖然排名不在前10名,但划船隊比賽進入總決賽,其他幾支對手都是頂尖的寄宿學校隊,而且打贏過他們。

英國本地家長認為,寄宿學校的實質力量,隱藏在這些地方。不是一時的成績高低,而在於品格毅力和吃苦的培養。

成績只是暫時,今日全世界認識布蘭遜,不是因為他進了牛津劍橋,而是他創業的想像力、個人駕氫氣球横渡海洋的膽識。英國家長認為,寄宿學校賦予子女甚麼樣的品格,是他長大後成功的唯一要素。

寄宿學校排名不高的,可以出品傳奇,最終考進牛劍的多的是。幾年前家長還不明白,我們每年費盡唇舌,現在逐漸多人懂得了。英國沒有一間寄宿學校,是為葬送一個小孩子的前途而開設的,何況還收了學費。對嗎?水滸傳108名好漢,黑旋風李逵也有一套板斧的本事,無人可以取代。排名第一的是宋江,但宋江又有甚麼你說得出的本領呢?

只苦了一些香港的孩子。最近遇到一位,他很想去英國讀書,不過他很茫然,因為考不進所謂的10大寄宿學校,他的父母決定「唔係好抵」,不送他去英國,寧願留在本地的寄宿學校。

我目送他的背影走出我的辦公室,他回頭依依不捨,我暗嘆一口氣。在人生中有太多非常微小的遺憾,你完全無能為力,而這些遺憾瞬間即逝,只是我自己成熟成長的一部份,只是那位成績其實不俗卻去不成英國的香港小朋友,付出的是一生機會的代價。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