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相信家長必定知道閱讀故事書是提升語文的基本途徑,除了閱讀,配合遊戲,可有事半功倍之效。一歲後的孩子開始會走路,活動範圍擴大,為孩子想一想有趣的語文遊戲,讓孩子在玩樂中吸收語言。

 

認字
每個字的形態都不一樣,有些字多一點,有些字少一橫,但初學字的孩子總覺得沒有分別,甚至出現混淆,或者讀過的字很快就忘了。

 

一、對對碰
家長可以自製字卡,在彩色卡紙上寫上孩子平日接觸到的物件,如枱、椅、花、葉、箱等單字,接著叫孩子將字卡放在相同的物件旁。孩子熟悉了單字後,逐漸用兩個字的字卡,如蘋果、香蕉、梨子等,買來水果,讓孩子將字和水果配對。進行遊戲時,可增加對手,如兄弟姊妹、爸爸等家庭成員,令孩子投入遊戲。透過字與實物配對,令孩子明白詞語的意義。

 

二、併字遊戲
不少字都由會意字,即由象形和形聲字組成,如家長先準備 「 水」 字部,再加上「 青」,就成為「 清」; 「 日」字部加上 「青 」 ,就成為晴; 「 言」字部加上青,就成為 「 請」 ,透過部首和字旁合併,讓孩子了解字的結構、讀音。

 

三、尋找字的下落
孩子總是不愛閱報,甚至對文字缺乏興趣。家長可以找來一份報紙、文章或雜誌,讓孩子在一堆文字中找尋指定的字,如學校剛剛教了:「 學」字,就讓孩子找這個字,然後用原子筆圈出來,接著家長可以教孩子認識這個字還有很多配搭:「 學習」、 「 學問」 、「 學位」、 「 學校」、「 上學」等。孩子從找字時,不但感到興奮,而且會更留意身邊的字下落。

 

讀字
讓孩子認識每個字都要經過反覆讀字來加強印象。說到字詞後,就是開始說完整句子。

 

四、猜一猜
家長拿著家中的物件,問孩子:「呢個係咩?」孩子會答:「拖鞋。」學會了說出事物名稱後,就要加強句子的訓練,當家長問完問題後,孩子答:「拖鞋。」家長就要悉心地教說:「呢對係拖鞋。」或者,家長可以問:「呢對拖鞋係邊個架?」起初,孩子會答:「我架。」家長先贊賞孩子,玩了幾天後,就要引導孩子說完整句子:「呢對拖鞋係我架!」

 

五、錄音廣播站
家長準備一個錄音機,或者手機(具錄音功能),跟孩子一人一句說話,三歲孩子開始學習運用常用句式:「為甚麼……?」「因為……。」家長問:「點解你唔使返學?」孩子答:「因為學校放假。」有時孩子問:「點解爸爸仲未返屋企?」家長答:「因為爸爸要OT。」

 

除了日常用的句式,還可以錄音說故事,錄下孩子說故事的聲音,之後,家長對孩子說:「現在我們一起聽聽DJ廣播吧!」讓孩子聽聽自己的聲音,同時,家長亦可聽到孩子的讀音有沒有說得不準確,有助及時糾正懶音、不純正讀音的問題。

 

六、接龍說故事
家長先設一個故事題目,如〈沙灘記〉,有時間準備的話,更可給孩子看一幅沙灘圖。家長說:「星期天天朗氣清。」下句讓孩子來說,初時可以以問題來引導孩子說話,如:「同咩人去呀?」孩子就會想到:「我、爸爸和媽媽一起到沙灘。」家長接說:「沙灘上有很多人。」孩子說:「有些人在堆沙……」透過接龍說故事,讓孩子明白一則故事,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同時,可以令孩子多說話,多創作,多思考。

 

寫字
學好語文,必須經過苦練寫字,不少孩子一要寫字就叫苦連天。家長越逼,就越寫得不出一個字,透過遊戲學寫字,不但可調和家長和孩子的衝突,而且令孩子愛上寫字。

 

七、以訛傳訛
家長在孩子耳邊說一句話,然後由孩子寫在紙上。例如爸爸在媽媽耳邊說:「馬吃草。」媽媽再將這句話傳到孩子耳邊。最後由孩子寫出來,展示給爸爸看。隨著孩子對字詞的認識增多,家長可以逐漸將句子加長,以增強難度。

 

八、寧「寫」不同
在不同質感上寫字,增加孩子寫字的興趣。如家長在夏日帶孩子到沙灘玩,就在沙上寫字;下雨天,就用傘子點雨水在地上寫字;向玻璃窗呼氣,在玻璃窗上寫寫字。用白板、黑板來寫字,令孩子覺得寫字是一件有趣的事。

 

九、錄口供
讓孩子來做警察,向報案人(家長)問問題,例如警察(孩子)問:「你嚟報咩案?」報案人:「我唔見咗銀包。」警察:「幾時?喺邊度唔見?」報案人:「今朝十一點,喺油塘地鐵站唔見咗銀包。」之後,警察就要將問完的內容填在表上以作記錄。家長可製作一張口供紙給孩子作記錄:日間、人物,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令孩子在遊戲中學會問、聆聽、記錄。

 

十、每日一記
相信不少家長都愛在facebook, blog等為孩子成長作記錄。隨著孩子成長,可以讓他們也來學習記事。家長可以讓孩子作記錄員,將一天發生的事記在簿裡,一些還未學字的孩子,就讓他們以畫畫記錄一天發生的趣事,已經學會寫字的孩子就讓他們記下簡單一天的事情。有時,可以增加生活趣味,如記種子的成長、學踏單車記、到沙灘記,透過遊戲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令孩子的語法、語句用得更準確。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