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前幾日,同香港嘅朋友傾偈,佢大吐苦水:香港好多國際學校已經「變質」,想安排阿仔出國留學。朋友阿仔就讀一間國際學校。此校嘅幼兒教育有口皆碑,數十年來得到不少家庭青睞。朋友細個嗰陣亦曾就讀,幼稚園、小學、中學一條龍。

舊生每逢講起呢間學校,都有無盡天真爛漫嘅回憶。當中不少人希望,仔女同樣有個開心嘅童年,所以入讀嘅「舊生二代」為數不少。朋友亦唔例外,佢係此校嘅忠實擁躉,順理成章安排阿仔入讀。

更多文章:虎媽無分國界? 港媽Vikey:「偷步學習,只會弄巧反拙!」

阿仔三歲開始讀書,一直相安無事,仲好鍾意返學。朋友不時笑稱,此校係香港超前教育亂狀下,所剩無幾嘅淨土。我非常不解:既然如此,為何不滿,甚至萌生移民念頭?朋友話:「你有所不知,唔單止香港,就連香港嘅國際學校,都逐漸變得面目全非。」

更多文章:5歲入讀美國天才班實錄 港媽:移民讓女兒換個國家繼續玩

國際學校補習成風

細問之下,朋友終於道出因由。話說就讀二年班嘅阿仔,有日放學之後,眼濕濕發脾氣話:老師教嘅數學,大家都識,得佢唔識。朋友之後向其他父母了解,才如夢初醒:「原來佢啲同學仔,十有八九都去補習,提早學識老師未教嘅嘢。」

朋友覺得難以置信,佢話IBDP唔易讀,預咗中學要補習搵外援。但係提早十年,小學低年班就開始補習,佢認為難以接受。

朋友心痛阿仔之餘,亦不禁慨嘆:「老牌國際學校都尚且如此,唔通要移民,先可以重拾快樂童年?」

國際學校辨真偽

之前我喺YouTube頻道「香港Vikey移民美國」,用咗3集短片,同大家分析:揀「傳統名校」定係「國際學校」?好多讀者睇完,問我選校意見。我發現大家對國際學校,存在不少誤解。

最普遍嘅誤解係,好多人以為學校名稱有「國際」兩個字,就係國際學校。

你諗下,中小學階段嘅國際學校並不多,但係「國際幼稚園」就開到成行成市,原因何在?因爲好多所謂國際幼稚園,並非「真國際」學校,充其量只係放更多資源「學英文」嘅本地學校。入讀國際學校,並非去學英文,而係用英文去學嘢。好多國際學校嘅校名,其實並無「國際」二字。

更多文章:居美資優媽提倡歐美Risky Play: 人生最大風險就是不敢冒險!

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到底何謂國際學校?

廣義而言,國際學校提供非本地課程,例如國際文憑IB、美制SAT / AP、英制IGCSE / A-level、以及其他外國課程(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

以學校類別而言,廣義嘅國際學校包括兩類,分別為「國際學校」(International School)及「私立獨立學校」(Private Independent School)。呢兩類學校都屬於私立學校體系。「私立獨立學校」通常開辦非本地課程。「私立獨立學校」並唔多,比「國際學校」更少。

然而,呢兩類學校嘅收生有明顯分別。按照教育局政策,「國際學校」嘅外籍學生必須佔總學額70%以上;而「私立獨立學校」則要求最少70%學生嘅父母其中一人為香港永久居民,因此學生嘅家庭背景相對本地化。

朋友阿仔就讀嘅老牌國際學校,屬於爲數不多嘅「私立獨立學校」。普遍為本地家庭,將香港人爭先恐後嘅生存哲學帶入校園,實不出奇。加上外籍學生「退學潮」湧現,補習文化一定越演越烈。

更多文章:港媽放棄傳統名校轉攻國際學校:舊式教學唔對路!

父母教育值得提倡

我嘅YouTube「Vikey有聲專欄」有一集講:移民應該「為仔女」嗎?當中提到我一位早年移民英國嘅朋友。阿仔好鍾意當地嘅森林學校,而朋友就提心吊膽驚跌親撞損。之後我介紹佢睇「Last Child in the Woods」,佢先知道大自然對細路成長嘅重要,所以逐漸接納學校嘅理念。

可見,父母都需要學習。教育係一門學問,需要學習同反思。囡囡以前喺香港讀嘅國際學校,會定期舉辦父母教育講座。教學生之餘,亦教父母。如果父母教育做得好,學校嘅理念就落實得更好。囡囡舊校嘅做法,值得更多學校借鑑。

我經常講,無唔適合國際學校嘅小朋友,只有唔適合國際學校嘅父母。既然選擇國際學校,何不擁抱自由人性嘅教育理念?與其將本地學校嘅催谷之苦國際化,不如俾仔女一個開心自在嘅童年。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